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教育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讓教育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讓教育成為一場滑稽戲。——尼爾波茲曼
1.
有時候看某些教育類的新聞,我總會忍不住鬆一口氣:「幸好我們已經長大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浙江金華某重點小學去年12月引進了一套注意力監測頭環,美其名曰「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分神情況」。
該產品的淘寶店鋪里,功能介紹上赫然寫著:「戴上頭環後,傳感器會根據佩戴者的腦電波的監測數據,給佩戴者的注意力打分。」
管用麼?似乎還真的挺管用的。
頭環監測到的數據會被統一採集到老師的電腦里,後者便可以據此「揪出」那些容易走神的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重點突破,節省老師們了時間和精力,自然獲得了校方的一致好評。
而家長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原來孩子上課是不是開小差自己一概不知,但有了頭環的監測數據後,孩子們想「賴帳都賴不掉了」。
至於該校的學生,一開始自然是牴觸的,畢竟頂個頭環總是不舒服的,而且據說戴的時間過長還會留下勒痕。但奇怪的是,用久了,也鮮有人再抱怨了。
「我也不喜歡走神的自己。有了頭環後,不僅再也不會開小差了,而且注意力分數還榮登全班前三,我還挺感謝頭環的。」一位學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這麼說道。
如此看來,對於監測頭環的使用,學生、家長、學校三方都很滿意。那就奇怪了,為什麼網友們會表現出憤怒和批判的情緒呢?
2.
答案也許是——本屬於孩子們的「走神自由」,被無情剝奪了。
何謂「走神自由」?顧名思義,就是「擁有走神且不被斥責的權利」。
曾有教育學家做過測試,一個再怎麼高注意力的尖子生,他一堂課的集中度也只有80%而已——換言之,他剩下的20%,都是在所謂的「分神」中度過的。
理論上說,「分神」是一件無可避免的事。就像再牛逼的馬拉松跑者,中途也得歇那麼兩三分鐘是一樣的道理。「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那麼問題來了,「分神」是一種罪過嗎?
當然不是。
雖然「分神」乍一看是一種對於時間的浪費,但事實上,它起到的正面作用可謂是數不勝數——發揮創意,整理記憶,放鬆大腦......
退一萬步講,就算「分神」毫無半點積極作用,你也沒有權利剝奪孩子們開小差的權利。畢竟,學生們是血肉之身,而不是待評估以提升效能的機器人。
可當前的教育現狀是,許多孩子就是被當做一台純粹的學習機器在運作的。
比如之前杭十一中就曾推出過一套基於AI刷臉技術的「智慧課堂」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安裝在教室里的攝像頭,捕捉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然後進行大數據分析,最終計算出課堂專注度偏離分析、課堂行為記錄數據以及課堂表情數據,並給予老師反饋。
呵呵,這和我們給足球場上的人工智慧球員打分有什麼區別!?
假設這套設備配合監測頭環的一併使用的話,我們未來將會看到這麼一個場景:
課堂上,除了老師講課的聲音,整個教室噤若寒蟬。學生們不敢交頭接耳也不敢搞小動作,因為攝像頭都看的清清楚楚。他們的腦袋裡除了聽課就是聽課,不敢有絲毫開小差的行為。
這些所謂的「智能設備」,就如同一把懸在孩子們的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逼的他們終日活在無盡的恐懼之中。
3.
你可能以為,西門君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否定「監測手環」等科技產品。
恰恰相反,我覺得它們是非常偉大的發明。因為他們讓人類往進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
可問題是,一旦科技發展的過於迅猛,超過了人類的負荷力,科技就不再是人類的工具,而是人類的主宰了。
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手機之於現代人的存在,就如同第三隻手而已。你讓一個人遠離手機三天,基本上就跟廢了他一條手差不多。
人為什麼會依賴上手機?
因為手機太TM方便了!你帶上了手機,就等於帶上了錢包、鑰匙、身份證......
換言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類越來越會「偷懶」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對以「監測頭環」為代表的科技產品持審慎態度的原因——比起孩子們厭惡頭環,我更害怕的,是他們依賴上了頭環。
你可能會不屑一顧的以為,「他們是孩子,自制力差所以才會依靠機器提升注意力,我們大人才不會呢!」
哦,是嗎?
請你腦補一下:現在有這麼一個成人版的頭環,可以讓你保持一小時的超高集中度,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手頭的工作被微信都瑣碎的事打斷了。你用不用?
假設你還是堅定的搖頭,那我再告訴你,你周圍的同事都用了,效率也提升了,只有你因為做事拖沓整天加班,你......還會say no麼?
如果你仍然堅決抗拒,我覺得你可能是個冥頑不靈的煞筆。
陳銘在《奇葩說》里講過一句金句:「當人生有捷徑的時候,那條捷徑就會成為唯一的路。」
我知道,「監測頭環」也好,「智慧課堂」也罷,它們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可如果可以的話,慢一點,再慢一點。
因為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