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6月15日,在拉達克的加勒萬河谷,經過長達一個月的對峙和幾次棍棒和石頭的衝突之後,猜測結束了:一場群毆導致20名印度士兵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上校。在幾乎無人居住的雪山沙漠上前所未有的衝突,是拉達克成為本周世界新聞的原因。
加勒萬河谷衝突的根源,中印兩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致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得明明白白,是印度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進而引發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在19日的印度全國黨派大會討論中印衝突,印度總理莫迪為中國說了一句公道話。「他們(解放軍)既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占領任何哨所。」
印度國內不反思自身原因,反而把一切責任都推向中國。這也就難怪莫迪的公道話,受到了強烈批評。《印度時報》稱,人民黨領導的中央政府發表了「可恥的聲明」,並說中國沒有占有我們一英寸的土地。如果中國沒有占有我們的土地和領土,那為什麼我們的領導人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為什麼我們的部隊與中國部隊進行談判?
目前印度軍方正採取措施,為升級的武裝衝突作準備。據印度軍方消息人士周五稱,印度將戰機、直升機轉移到面向中國的前沿基地,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對列城和斯利那加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以監督印度空軍的準備工作。
印度軍方為了迎合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發表的言論咄咄逼人。巴達烏里亞稱,「應該清楚的是,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適當的部署,以應對任何突發事件。我向全國保證,我們決心實現這一目標,決不會讓加勒萬勇士們的犧牲白費。」
具有諷剌意味的是,在去年2月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一架印度直升機被自已的飛彈擊落。巴鐵總理評論道,「最愚蠢的不專業的印度軍隊」。 巴達烏里亞不得不在8個月後正式「認錯」。
拉達克對印度和中國,都有戰略重要性。
對中國來說,它不僅僅局限於對加爾萬河谷的領土控制。拉達克貧瘠的自然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而該地區對印度和中國振興各自經濟以及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
這個位置本身在整個喜馬拉雅地區提供了戰略優勢。阿克賽欽在1962年中印戰爭被中國收復。在此之前曾是大拉達克的一部分,首府位於列城。阿克賽欽連接著中國的新疆和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印度直到1947年才獨立,因此拉達克屬印度領土是無稽之談。
過去10年,印度在實控線附近的活動引起了中國的擔憂,這並不奇怪。把拉達克劃為印度獨立的聯邦領土,並直接置於新德里的控制之下的決定,與莫迪政府的領土野心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阿克賽欽距新德里等印度中心城市直線距離只有300多公里,在現代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這讓印度政府如梗在喉。
印度修建了三座邊境機場,以減少對列城作為拉達克主要空中支援中心的依賴,需要在這種背景下看待。印度在長達255公裡邊境公路建設上投入了巨資,這使得通往阿克賽欽的道路更加便捷。
阿克賽欽對中國進入中亞地區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雄心勃勃的中巴經濟走廊,該走廊橫跨阿克賽欽-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和俾路支省。在動盪的喜馬拉雅查謨、克什米爾或拉達克地區,任何現狀的改變都會威脅到「一帶一路」的安全。
印度經濟學家斯瓦米納坦•艾亞爾接受《印度經濟時報》警告稱;「嘗試獲得外交支持,不要急於進行軍事冒險。不要重複尼赫魯突然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方面的錯誤。」「今天,中國和印度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差距是1962年的5倍。試圖在那裡進行軍事冒險,就等於要求再次受到鞭打,羞辱的規模是1962年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