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在專業術語中並沒有「霧霾」這個詞?哪三類人群要加強防護?

2019-12-20     看呼吸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空氣污染(霾)人群健康防護指南》(下稱《指南》),針對空氣霾污染天氣的健康防護需求,為在室外環境和居家、公共場所、學校、辦公室等室內環境活動的公眾提供健康防護對策和建議。



霾天氣與PM2.5之間是什麼關係?PM2.5主要來源是什麼?


《霾的觀測識別》(GB/T 36542-2018)認為,霾是大量粒徑為幾微米以下的大氣氣溶膠粒子,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0km、空氣普遍渾濁的天氣現象。較高濃度的細顆粒物即PM2.5是形成霾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


大多數時間霾與霧這兩種現象混合在一起,所以老百姓通俗地稱為「霧霾天氣」,但是在專業術語裡是沒有「霧霾」這個詞的,只有「霧」或者「霾」。


《地面氣象觀測規範》指出霧與霾有所區別


PM2.5的來源比較廣泛,可分為自然來源人為排放。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沙塵暴、自然火災等。人為排放主要來源就是各種燃料燃燒,包括化石燃料(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氣)和生物質(秸稈、木柴)燃燒等;還有各種揚塵,比如道路和建築工地揚塵、工業粉塵;再有餐飲油煙等。還有一點就是氣態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排到大氣中,往往會二次轉化成顆粒物,也就是二次形成的PM2.5。大氣中的PM2.5可以分為兩類:一次排放形成的和在空氣中污染物反應以後形成的。



大家一般關注室外大氣PM2.5來源,實際上室內也會產生,最常見的就是吸煙。吸煙是室內產生PM2.5很重要的來源,所以控煙也是控制PM2.5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還有烹飪中的餐飲油煙。在人為活動中,各種室內灰塵漂浮起來,其中也包含著PM2.5。


《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QX/T 113-2010)規定霾的預報分為四級


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PM10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而PM2.5可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導致肺功能下降。因此,我們要對霾進行嚴防死守!


大家都知道霾不好,它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影響?



霾污染對人體的直接健康影響:霾對健康的直接影響以刺激症狀和急性效應為主,主要表現:眼和咽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涕、皮疹等,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結膜炎、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症狀增強,部分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就診率、入院率增高等。


霾污染對人體的間接健康影響: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並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霾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使人產生壓抑、悲觀等不良情緒等。


面對空氣霾污染,普通人群如何開展個人防護?


對於普通人群而言,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加強霾污染的健康防護。


首先,要對霾的健康危害有所防備。要關注氣象環境部門的空氣品質預報,了解當天及今後幾天的污染狀況,參考預報情況安排出行。



其次,根據霾的嚴重程度分類應對。輕度霾天氣時,適當減少戶外活動;中度霾天氣時,減少戶外活動,避免戶外鍛鍊,外出時可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重度霾天氣時,儘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外出時須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外出回來要及時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的皮膚,減少灰塵及病菌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另外,要重視在室內活動時的健康防護。不要在室內吸煙,避免吸入二手煙。家中儘量減少油煙的產生,避免增加室內PM2.5的濃度,做飯時要提前開啟和延遲關閉油煙排風,儘量減少燃料燃燒造成的污染。重度霾天氣時,減少開門、開窗,合理通風換氣,可在室外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情況下擇機開窗通風,有條件的家庭同時開啟空氣凈化器,建議居室內打掃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最後,要多加了解其他輔助措施與技能知識。通過正常渠道了解科學防護信息,注意科學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適當補充各種維生素,增強機體免疫力。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心態,放鬆心情。


重點人群如何加強霾污染的健康防護呢?


那麼,在霾天氣時需要關注的重點人群有哪些?


霾天氣對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危害,其中需要加強防護的人群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


1、兒童、老年人、孕婦等敏感人群



兒童體質發育尚不成熟,與成人相比,兒童的鼻腔比成人短,呼吸道更狹窄,免疫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均未完全發育成熟。老年人群是一個脆弱群體,由於基礎疾病較多且身體機能下降,抵禦空氣污染的能力較差。孕婦是處於懷孕階段的特殊人群,身體健康也會發生變化。。


2、心肺疾病患者



這類人群本身就患有心肺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目前有科學研究證明,顆粒物污染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狀或者引起急性發作。


3、高暴露人群



即長期在戶外作業的人群,比如交警、環衛工人、建築工人等,他們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在室外工作,遇到霾天氣,PM2.5的吸入量增加,所以要重點防護。


對於這些重點人群,有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在輕度霾天氣時,兒童、老人、孕婦及心肺疾病患者應減少外出及戶外運動,多在室內運動或調整鍛鍊時間,儘量避免霾污染尖峰時段外出鍛鍊;


第二,在中度霾天氣時,兒童、老人、孕婦及心肺疾病患者等應避免外出及戶外運動;


第三,在重度霾天氣時,兒童、老人、孕婦及心肺疾病患者應留在室內,必須外出時應佩戴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佩戴口罩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戶外作業人員要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回到家要及時更換衣物、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的皮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d9vM28BMH2_cNUgNV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