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6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或將出現連鎖反應

2020-03-16     健康plus

面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不同國家都相繼採取防控措施,國內抗疫的基本方式是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有效阻止疫情大規模擴散。韓國、義大利等疫情較為嚴重國家也採取封城、封國等措施,希望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人數。

但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以及首席科學官派屈克·瓦蘭斯於近日提出了「群體免疫」的概念,認為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暴發,這個說法引起一片譁然。無獨有偶,法國教育部長布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法國從一開始就採取延緩而非阻止策略,當50%-70%的法國口感染新冠病毒形成「多數免疫」,病毒也就停止傳播了。英國之所以提出「群體免疫」的應對方式,派屈克等人主要基於「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較輕」,讓症狀較輕者在家自行隔離7天,如果病情惡化再去醫院。法國的出發點基本類似。

在探討「群體免疫」是否科學或違背倫理道德之前,不妨先簡單看一下什麼是群體免疫。舉個最簡單的例子,A身上攜帶了某種病毒,但與A親密接觸的人身上有相應抗體,那麼這些人並不會被感染,當一個群體內獲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難以傳播,通常群體內有相當多的人具有抗體基本就可以阻止病毒的傳播了。

目前針對「群體免疫」基本呈兩種觀點,反對者和支持者針鋒相對。首先,多名專家都對此予以了質疑或否定。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較短,大家對其認識還處於初期階段,尚不知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另外牛津大學強調,在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能奏效。

而支持者認為,對於一種全新的傳染疾病,應該鼓勵不同國家根據各國情況作出不同應對方式,即「不管黑貓白貓,能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樣做可以為科學家們提供多種對照組,以便找到最有效的應對方式。

這種想法乍一看還挺有道理,「群體免疫」不失為一種有效防控手段,但細品之後,不禁讓人產生疑惑,患病的人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嗎?這難道不是在拿公眾的性命做實驗?醫療系統會不會崩潰癱瘓?如果醫護人員大規模感染該怎麼處理?這種方式是否會引發更嚴重的連鎖反應?

以古代的疫情為例,在一個封閉的村落中,由於沒有疫苗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某個病原體傳遍整個村子後,它最終會走向死亡,村內的人是全部離世亦或是有人抗住了病毒,都只能看個人造化。

其實大家對於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的說法,大部分人都是吃瓜狀態,畢竟山高水遠,他們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跟自己也沒太大關係。但這裡不得不提到一點,就是人體命運共同體的問題。病毒無國界,即使國內已經取得了抗疫初步勝利,國外肆虐的疫情依然對我國人民造成著嚴重威脅,大家並不能獨善其身。如果很多國家都學習「群體免疫」,那麼出現的確診患者可能將呈井噴態勢。

最近不斷出現境外輸入病例,一些人為了順利回國甚至吃了退燒藥,隱瞞自己患病而回到國內,甚至有的人回國後照常上班,導致大批人員被隔離,這些行為都嚴重影響了即將恢復健康的社會秩序,政府不得不抽調出更多的人員與資源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如果大家能夠按照正常的回國流程主動隔離倒還好,最怕欺瞞隱藏之人,就像隨時會爆發的風險,讓人不得不防。

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封閉所有進出口通道,在國外疫情越來越嚴重之時,勢必有不少人想進入中國境內避難,那麼我國可能面臨長期控制邊境的難題,張文宏也發文稱,全球疫情在今夏結束基本已不可能,且歐洲等地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將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總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現在的當務之急便是做出努力去控制疫情,而我們目前要做的,是對境外輸入病例嚴防死守。只有大家都好了,中國的抗疫也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d6v43ABjYh_GJGV1Q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