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CPU這麼便宜能不能買?從產品到渠道4000字圖文全面解讀

2019-08-24     淘數碼

散裝CPU到底是個啥?

昨天早晨發布的熱門裝機CPU+主板優惠套餐推薦里,有條友吐槽,筆者搬運的某幾款套餐里,包含了「散裝(即散片)CPU」這個概念。對於浸淫DIY圈多年的條友們來說,散裝CPU早已見慣不怪,不具備什麼談資。然而對於廣大新入坑(數碼裝機坑)的玩家來說,散裝CPU到底:

是什麼?從何而來?質量有沒有保證?有沒有假貨?為什麼便宜這麼多?... ...

對啊,就是這麼多問題。其實老鳥們一笑而過之後,回想一下當年自己新入坑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有過上述疑問呢?會心一笑吧~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盒裝CPU和散裝CPU這幾百塊的價差到底從哪來的?

本文就從上述幾個問題入手,逐一為大家解讀一下,到底什麼是散裝CPU

什麼是散裝CPU?質量能用嗎?

散裝CPU是相對於零售版盒裝CPU產生的概念,二者均為原廠產品,基本不存在造假的可能性。盒裝CPU是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零售製品,有獨立的外包裝,具備防偽識別碼、使用說明書,絕大多數產品配備經過原廠驗證合格的散熱器,價格含稅,包含3年的泛區域乃至全球質量保障。

帶有精美包裝的盒裝i9-9900K處理器

而散片就是一顆獨立的CPU,沒有其他任何附帶配件、書面材料等。所謂保修一般是一年,僅由出售產品的經銷商提供。

批發商手裡用皮筋包裹的i9-9900KF處理器

簡而言之,散裝CPU都是英特爾、AMD的正規晶片代工廠生產出來的,由於主流民用型中央處理器的研發、生產門檻接近人造製品的天花板,所以基本不存在假貨這一概念(唯一有可能造假的也是開蓋換殼這種方式,但不涉及CPU晶片本身)。兩者在性能、發熱量、功耗等所有指標上基本不存在差異。

散裝CPU從哪裡來?

既然不是官方認可的正規零售產品,而CPU研發製造商對產品渠道的管控又是如此嚴格,那麼如此巨量(國內在十幾年前曾一度占據零售市場99%以上的份額*Intel 2003年官方數據)的散裝CPU到底是從哪裡進入國內消費市場的呢?筆者按照出貨規模歸納為以下幾個渠道:

1 . OEM渠道外流

沒錯,這是散片CPU最大的來源之一。可以聯想一下國內的鐵路運輸,旅客運輸對於鐵總集團來說純粹是義務性經營,其運營成本和旅客車票回報根本不成正比,而其貨運業務的營收及利潤則貢獻了絕大部分價值輸出。同樣的,Intel和AMD的核心客戶並非電腦、手機螢幕前面的你和我,而是類似聯想、Dell、HP等等這樣的全球PC業巨頭。

2018年全年PC出貨量共計近2.6億台(圖源:Gartner)

沒看錯的寶貝,2018年全球PC出貨量達259385000多台,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核心OEM渠道貢獻了2.6億顆CPU的銷售量,這裡還僅僅是已出售的成交額,還不包括大量的周期庫存和備料庫存(為售後更換提供的備品)。筆者初步預估,全球OEM渠道每一年從Intel、AMD、高通等核心廠商採購的各類CPU數量約為3億顆以上。

境外電商的Tray版CPU即我們口中的散裝CPU

所以,不論你是去淘寶還是天貓、京東裝整機,還是去亞馬遜等等任何電商,都會看到大量(甚至占主導地位)的散裝CPU產品充斥在各個電子貨架上。而絕大多數散裝CPU的來源,都是各OEM廠商。但是... ...

為什麼OEM廠商會出售自己辛苦採購的CPU呢?

答案依然很簡單:用!不!完!賣!不!掉!

根據Gartner今年4月的初步統計結果,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的出貨量總計為5,850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了4.6%。沒錯的,年年跌歲歲跌,PC行業的下滑趨勢已經延續太多年了,在2010年Gartner出具的同款數據則是8430萬台,9年的時間市場萎縮掉40%也是沒誰了。

然而Intel、AMD是不會在意一眾OEM廠商死活的:「你們愛賣不賣,我研發處理器耗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你們要麼多買給你們單價低點,如果你們敢買少了那我只好漲價咯,我的財報如果不好看了你們誰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所以,這麼多年下來,PC出貨量跌了4成,主流CPU價格漲了4成,呵呵噠~

當然了,主流OEM廠商也不傻的。反正買多買少都是一個價格,買少了零售價漲起來以後日子更難熬,請神容易送神難啊!乾脆一股腦按照大宗採購多買點,混低點tray價格(托盤批發價)吧,反正買到手了就是自己的貨,你(Intel、AMD)是管不了我到底賣給誰的。

Tray(托盤)散片整批包裝的Intel CPU

由於OEM渠道的CPU進貨封裝形式如上圖,不包含任何CPU額外的附件,因此進貨價格比照零售版盒裝CPU低很多(20年前差價高達30%,近些年逐漸減少)。在品牌機用不掉的情況下,OEM廠商通過各(jia)種(dai)各(si)樣(huo)的方法將其流入零售消費渠道。

如非OEM廠家賣力出貨,上圖這成千上萬顆Tray 散裝CPU又是從哪來的呢?

當然,這一點是Intel、AMD等CPU廠商明令禁止且在OEM購銷合同中寫明了的。然而這一紙合同在絕對利潤面前等同一個屁,CPU企業壟斷市場操縱價格強買強賣的亂世之下必有莽夫,外加山高皇帝遠,跨國OEM廠商搞點動作,配合其所在國的大型零售代理商,非常容易把貨走得又快又乾淨。

傳統電子賣場曾經是散裝CPU的中轉、銷售集散地

這裡需要注意以下,即便OEM廠商獲得的Tray CPU貨源來路很正,甚至都是CPU廠商精挑細選的,但由於OEM購銷合同的限制流通條款存在,導致它:

完!全!不!享!受!Intel、AMD的!任!何!正!規!保!修!保!障!措!施!

這一點務必注意!那萬一壞了怎麼辦呢?額~ 只能祈求你買U的那家X寶店給你換了。

2 . 境外走私

嗯,沒想到吧?水客貨的銷量竟然只排到第二位。沒錯,境外走私的散片CPU來源也和第一條一樣,也就是境外的OEM渠道流出的。為啥境外OEM渠道流出的,不在他們自己國家賣?費盡千辛萬苦賣到我們這旮瘩來?這是因為:

絕大多數國家對OEM採購品的流通限制有嚴格的法律制裁,藉以保護合同方利益。

翻譯成人話就是,美國的戴X公司批量採購了5000萬顆Intel Tray CPU,然而他滿打滿算一年最多賣掉3000萬台電腦,多出來的2000萬顆CPU除了500萬顆留作中轉庫存和返修備件外,其他1500萬顆CPU只能放著生鏽或者被淘汰。那麼戴X捨得讓這些真金白銀買來的CPU浪費掉變成粑粑嗎?當然不會了~但是他敢掛在亞馬遜上賣嗎?當然不敢了~美帝一紙判決可以讓戴X直接關門叫爸爸。

國外法律對OEM銷售限競條款的規則和懲罰極為嚴格

那咋辦呢?簡單啊~ 大輪船出口就是了,一顆CPU辣么小一丟丟,一個貨櫃塞幾十萬顆,一船就搞定了。

所以,大家能買到便宜的散裝CPU不僅要感謝國內X想、X方,也要感謝戴X、惠X等等OEM大鱷。

所以辛苦我們的海關寶寶們,經常可以抓獲各類走私客(圖源:海關發布)

保修方面和第一條的情況類似,只要你買CPU的店還在,為你提供質保(更換)的幾率還是有的。畢竟CPU自發性損壞的幾率實在太小了,因此在機率上,店家一般也賠得起。

3 . 二手翻新

二手翻新這個就不用說了,淘寶、閒魚還有各類裝機店用的基本都是這種貨。由於OEM渠道和走私渠道的CPU基本都是沒上過機全新的Tray批發散片,流入國內之後其中最少不低於30%的產品會被不法商販打包成假冒的「全新盒裝CPU」銷售,因此一些二手拆機的CPU成了零售市場的供應主力之一。

二手CPU來源魚龍混雜,如非老鳥,不建議新手選購

辨別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是上一年上市的CPU產品,基本都是二手拆機翻新的。流出渠道依然還是以OEM產品為主,個人用戶、企業、網吧等拆機的產品為輔。

CPU背部的電容元器件損壞,是二手CPU翻車的重災區

這類二手翻新的CPU要注意檢查有無嚴重的外觀損傷,尤其是邊角磕碰、背部金手指觸點是否完整、電容是否存在缺失或補焊。

此類CPU保質期多則一年短則數周,好壞看人品,一般到手看好外觀,拷機測那麼幾天就能大概確認有無問題。不過一旦壞掉的話,是否能保修(換)基本只能看天意了。

4 . ES/QS

ES即Engineer Sample(工程樣品),QS即Qualification Sample(品質確認樣品,又稱ES正顯版)。這類產品的存銷量不如以上三者,一般也僅限於老鳥級玩家。ES產品的步近較老,規格、參數和最終零售版差異往往較大,存在一定幾率的工藝、性能瑕疵。

Intel原裝零售版CPU(左)和Intel ES/QS版CPU(右)

QS版本則基本可以理解為最終零售版的前身,規格、參數、工藝水平基本定性,性能也和同規格的零售版差別不大,是這類產品中較為搶手的一種。

當然了,此類產品的質保期一般較短,多則一年,少則一周。筆者在玩筆電的時代時常會選用QS版CPU,現在基本上不會再碰了。

散裝CPU到底有沒有假貨?

上文提到過,由於地球上民用消費級CPU的製造研發技術,僅被極少數廠商所把控,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假冒」CPU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類似假冒阿迪達斯、范思哲服裝鞋帽或者假冒Gucci香水這種層面的「造假」,在CPU領域是不可能出現的。晶片研發製造可不是雕花工藝,最終製造CPU晶片的生產線也是歐洲某小國技術壟斷的產品,Intel自家都沒有。

把i3-9100的蓋子拆了和i9-9900K的換過來,小白的3000塊錢就沒了

但是,絕對的利潤絕對會讓人鋌而走險。20年前有Remark技術,現在也有開蓋換殼的造假技術。然而這種程度的造假一來只能騙一騙小白,二來開機運行測試一目了然,因此不提也罷。

散裝CPU為什麼會便宜這麼多?

其實本文第2部分介紹散裝CPU從哪兒來那一章節,就已經大概詮釋了散片CPU的低價原因,對比零售版盒裝CPU的區別如下:

1、沒有包裝成本、附帶的散熱器成本(價差5%~8%)

2、OEM廠商一般幾千到幾十萬顆成批採購,享受優惠價格(價差在12~20%)

3、OEM渠道稅率和零售消費市場稅率不同(價差在5‰~3%)

4、運輸物流成本,一個盒裝CPU的體積和重量可以容納40個以上散裝CPU(價差在1~3%)

因此,散裝CPU無論是OEM渠道流出,還是價格更低的二手市場翻新,基本對零售版產品都有15~30%的價格差存在。當然了,我們普通消費者是不可能拿到這樣的優惠價格的,渠道商需要從最高30%的價差中保留30~50%作為自己的純利潤,因此我們最終買到的散裝CPU,價格一般也就比零售版盒裝CPU便宜個8~15%這樣了。

散裝CPU到底能不能買?

看完本文這接近4000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筆者是個堅定的散片黨,倒不是因為價差問題,而是不喜歡原裝CPU附贈的散熱器。與其多花¥1~200塊錢買盒子,不如把這個錢省下來買個更好的電源或者散熱器。

你讓我用這樣的原裝散熱器?我是拒絕的。

當然了,對於不差錢的大佬們,盒裝CPU帶來的拆箱快感是不可比擬的,況且多了兩年無底限保修(據說Intel會對個人CPU原發故障的用戶上門更換!),買盒裝也非常給力哦!

但是,絕對不要買了「假冒盒裝」就好。

好了,以上就是這期淘數碼CPU日常知識內容,希望可以為大家的選購起到參考作用,拜拜ヾ(•ω•`)o


更多IT數碼圈資訊,超值優惠價PC顯示卡上車信息,敬請關注今日頭條:淘數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cgPx2wBJleJMoPM9f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