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應該分床、分房睡?專家們認為:最佳年齡不是3歲和5歲
在孩子分床、分房睡這件事上, 有一個鐵定律叫「3歲分床、5歲分房」。
殊不知,這句話曾害慘了無數父母……
案例1: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深有體會,大女兒3歲前和孩子奶奶睡一張床,3歲後開始分床,卻沒想到她的性格從活潑變得敏感,極易缺乏安全感;小女兒和媽媽一起睡,順其自然直到6歲自己才單獨在一個房間內睡覺,為人處事卻很有自信。
案例2:我家兩個寶寶從醫院抱回家後就睡嬰兒床,剛滿月便讓她們睡在自己的房間,期間經常看寶寶們房間的攝像頭和監聽器,現在成人了非常獨立。
現實生活中,不僅是以上兩位媽媽打破了「3歲分床、5歲分房」的定律,還有許多媽媽不按套路出牌, 或者正在為當初的決定而追悔莫及,到最後依舊不知所措。
那麼,孩子多大應該分床、分房睡?讓我們看看專家們的建議:
- 研究人類行為的教授詹姆斯•麥肯納,在母嬰睡眠的觀念點上認為,合睡(在父母可以觸摸到嬰兒的距離上,讓寶寶睡在搖籃或小床內的方式)更有利於刺激寶寶大腦神經發育以及心理健康發展。
- 德國心理學家梅蘭妮•葛列瑟主張「儀式教育法」,她認為只要孩子想要獨立睡時,就是最好的分床分房睡的階段。
- 美國心理學者表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在10歲前完成分床分房睡,便不會有問題。
可見,孩子的最佳分床和分房睡的年齡不是3歲和5歲,但父母也不由得擔心:太晚太早分床分房睡,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
過晚分床分房睡,孩子不獨立?
在很多父母固有的思想中,都認為越晚分床分房睡越會影響孩子日後的獨立。
其實, 孩子長期和父母一個床或一個房間,最大的影響是夫妻關係。由於兩人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經常忽略對方的感受,很容易影響夫妻生活,甚至感受不到對方的愛而爭吵,久而久之,雙方矛盾不斷擴大還有可能導致離婚。
過早分床分房睡,孩子沒安全感?
和我國的教育方式不同, 曾聽國外媽媽說,孩子生下來後沒多久便要自己睡了,即使長大後也沒有出現任何自卑感。
不過,國內外教育方式差別很大,從孩子「依戀期」的建立之前,也就是不到2~3歲時,可以分床睡但最好不要分房睡,有利於培養孩子安全感, 避免性格缺陷。對於生完孩子後的夫妻來說, 儘量讓孩子在3歲之前分房睡,還有利於升華夫妻感情,或許還能給大寶要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呢。
但 前提是不要強迫孩子,在打算讓孩子分房睡之前和他說清楚,無特殊原因不妥協,若特殊情況感冒、發燒、情緒不好時,可以允許他和自己睡,從而讓分房睡這件事更簡單哦。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分床、分房這些事,你是如何做到的?不妨留言分享做法哦~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