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經開區:在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中當先鋒做表率

2019-10-04     贛南日報

在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中

當先鋒做表率

2019年9月28日,當新中國70華誕的腳步臨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奮鬥者之歌」大合唱的嘹亮歌聲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響起,動人的歌聲,不僅唱出了一代又一代贛州經開區人創新、擔當、爭先、求實的精氣神,更唱出了贛州經開區自成立29年以來,尤其是《若干意見》出台實施7年以來攻堅克難、振興發展的不凡歷程。

1990年,當第一批「開荒者」踏上贛州經開區(原贛州黃金嶺開發區)這片土地上,僅有的十多家作坊式工廠散落在荒山野嶺之間,沒有道路,沒有產業,沒有資金,便這樣開始了打造我市工業發展重要平台的艱辛歷程。至今29年間,贛州經開區人在市中心城區西部完善了路網,建起了廠房,引進了項目,壯大了產業,帶領了近1.5萬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並成功躋身全國經濟開發區百強方陣,為新中國70華誕交上了漂亮的「答卷」。

2018年,贛州經開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77.5億元,增長19.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財政總收入46.37億元,增長13.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53億元,增長7.3%;固定資產投資265.74億元,增長10.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6.98億元,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7億元,增長10.6%;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15.1億元,增長16.4%;實際利用外資21544萬美元,增長11.34%。2019年上半年,贛州經開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05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財政收入29.2億元,增長14.64%。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繼續穩居全市第一。

盡銳出戰,脫貧攻堅顯成效

【始終把精準扶貧當作頭等大事,盡銳出戰,紮實推進高質量、可持續脫貧。帶動3743戶14587名貧困對象實現脫貧,兩個「十三五」貧困村成功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94%。

通組道路四通八達,現代化農莊瓜果飄香,農民辛勤耕耘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金秋時節,贛州經開區鳳崗鎮長田村處處瀰漫著收穫的喜悅與脫貧致富的希望。該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2018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去年以來,在夯實「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該村圍繞高質量可持續脫貧目標,大力推進就業、產業扶貧,通過打造共享農莊、建設草皮種植基地、引進扶貧車間等方式扶持產業發展,同時向產業扶貧項目輸送貧困勞動力,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貧困戶在草皮基地務工

「我們共流轉土地近千畝發展共享農莊,村集體每年可獲5萬元管理費用;流轉土地260畝用於草皮種植,可獲服務管理費3.75萬元,此外,可獲扶貧車間廠房租金14.4萬元,光伏發電收入4萬元,產業引導基金和產業『信貸通』分紅等近10萬元。」據該村第一書記郭亮介紹,2018年,該村就獲得集體經濟收入30餘萬元。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該村帶動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務農、務工、安置就業等方式,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長田村是贛州經開區通過發展產業、擴大就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實例。如今在贛州經開區廣大農村,草皮、蔬菜、田螺等種養殖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提升,群眾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專家進村講解龍蝦養殖技巧

今年以來,贛州經開區堅持以問題整改和攻堅推進為主線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在2018年全省縣(市、區)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評為「好」等次;2018年項目資金績效考核在全省被評為「優秀」等次;6月21日建檔立卡數據質量綜合排名並列全省第一;2家企業獲評「全國就業扶貧基地」稱號,9家企業獲評「省級就業扶貧示範園(點)」稱號。

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贛州經開區安排20個區領導掛點6個鄉(鎮、街道、管理處);11個行業扶貧部門對各自領域進行分類指導;45個部門掛點幫扶61個村(居);選派61支工作隊、164名工作隊員、1358名幹部結對幫扶5432戶貧困戶。狠抓問題整改,「靶向治療」補短板。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的4大類39個問題制定了55項整改舉措,已完成整改53項,完成率為96.4%;對省委脫貧攻堅巡視反饋的4大類11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對脫貧攻堅中22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制定了70項整改舉措,已完成整改65項,完成率92.9%;對「夏季提升」整改攻勢6大類70個問題制定了207項整改舉措,已完成整改192項,完成率92.8%。

充分發揮國家級經開區平台優勢,建立政策扶持、資金獎補、就業服務、金融支持等就業扶貧機制,推動經開區10737名貧困勞動力中的8627人實現就業。規劃建設了53.7平方公里的農旅產業園,引進6個重大農旅項目,總投資近90億元;建成草皮基地10個、蔬菜基地6個、水產養殖基地2個。以「村集體(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獲得收益。今年以來,391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戶均增收1626元,238戶貧困戶通過務工帶動戶均增收3489元,每個農旅項目涉及的村集體可獲收益約10萬元。

主攻工業,集群發展求突破

【2018年,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45億元、同比增長24%;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48.15%。2019年1月至6月,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2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64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7.46億元,同比增長18.12%;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4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57億元,同比凈增16.9億元,增長22.1%;稀土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57億元,同比增加1.83億元,增長5.6%】

2019年8月6日,落戶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的國機智駿、山東凱馬汽車同時實現整車下線,新能源乘用車「贛州造」的夢想變為現實,贛州經開區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邁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千億產業夢想漸漸照進現實。

凱馬汽車

從一個夢想到第一台「贛州智造」新能源乘用車整車下線,從一紙規劃到一座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從無到有背後,是中央及省市相關領導和部門的深情關愛,是贛州經開區全體幹部群眾的辛勤付出。近年來,承載著振興發展的重託,承載著全市人民的「整車夢」,緊扣全市「兩城兩谷兩帶」的產業布局,贛州經開區上下夜以繼日、攻堅克難,從零起步打造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創造了項目建設「贛州速度」,贏得了產業發展滿園花開。

國機智駿GX5

至今,國機智駿、山東凱馬26萬平方米廠房全面建成,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到位,已經投入試生產;昶洧汽車樣車試製項目已投產;億鵬一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入規、當年納稅;寶悅汽車、中電汽車、孚能三期、中車生一倫、億鵬三期、昶洧一期等6個項目快速推進,引進了總投資1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小鎮項目,以「整車+『三電』+研發檢測+汽車文化」為主的完整生態鏈閉環初步成型。此外,成功舉辦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區域經濟峰會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產學研合作全面加強。

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至今已匯聚企業125家,投產90餘家,形成了從手機整機、液晶顯示模組、主板、晶片材料、晶片設計測試封裝、精密電阻、高端電容到微型變壓器、微型馬達等智能終端生態產業鏈。今年上半年,同興達二期、訊海數碼、歐唯科技等15個項目實現竣工投產,金信諾光纖預製棒項目實現廠房封頂,贛州綜合保稅區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大批新項目產能逐步釋放。

同興達電子生產車間

推動鎢和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金力永磁、澳克泰工具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不斷攻克行業技術難題,努力在精深加工、永磁電機、電控和汽車用稀土輕量化材料等終端產品上發力,積極為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配套,初步形成稀土金屬—釹鐵硼合金—永磁材料—手機振動馬達和稀土氧化物—稀土螢光粉等產業鏈。

創新驅動,積蓄動能促提升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總數達83家,位居全市第一。孚能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贛州經開區已先後擁有金力永磁、品鈦集團等上市掛牌企業9家。】

2019年9月16日,贛州經開區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孚能科技為我市首家、全省第二家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孚能科技2009年落戶贛州經開區,主要從事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控制系統的研發和生產。2017年5月,孚能科技成為第一家技術支持世界頂級電動方程式賽事的中國電池企業;2017年10月,孚能科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通過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審核,並於11月榮登2017年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2018年12月,孚能科技被評選為全省首家獨角獸企業。

十年磨一劍,自2009年註冊成立至今,孚能科技已經擁有八十多項世界級鋰電池發明專利,成為贛州經開區扶持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典型。近年來,贛州經開區始終堅持牽住創新「牛鼻子」,通過不斷完善平台、優化服務等舉措,鼓勵科技創新型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贏得科技創新花開滿園——

好朋友科技入選江西省種子獨角獸企業,澳克泰、富爾特、螢光磁業等三家企業獲評省瞪羚企業;初步形成了贛州國際企業中心、恆科產業園、西城科技園、金嶺科技園、綜合物流園、香江科技園等六大創新創業集聚區,落戶了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各類企業700餘家。

恆科產業園

2018年,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獲批全省唯一的第四批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播恩生物被人社部、博管會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贛州國際企業中心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全省唯一省級工業設計基地。贛州經開區還與中科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理工等開展深入合作,建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檢測平台1個,現有研發、檢測及基礎服務平台46個,其中「國字號」10個;另有國家級創新創業平台7個,院士工作站5個,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3個,海智計劃工作站1個。

為引進高層次人才,贛州經開區制定18條引才用才留才措施,出台「6個2000萬元」人才新政,建成贛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贛州國家高層次人才產業園。裝修125套高層次人才住房,讓人才實現「拎包入住」,安排專人協調處理融資、人才引進、水電用地、證照辦理等七大類問題。至今,贛州經開區共有博士及同等以上人才782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7名,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院士7名。

此外,「放管服」改革持續發力。贛州經開區實行錯時延時服務,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237項辦理事項;清理取消證明事項133項。「最多一次辦結」事項比例超過90%;市場化手段推進「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全省首宗改革地塊已完成掛牌公告;採取PPP、激活對外股權債權等市場方式化解存量債務。與廣州開發區開展深入合作,共建園區;與龍南經開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電子信息產業園。贛州綜保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正式落地,打造全市開放高地。

產城融合,協同發展創一流

【以「一城兩園兩區」片區模式推動城市建設,建成區面積46.85平方公里,人口35萬,城市功能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向國家級現代化一流經濟技術開發區加速邁進。】

唐龍大道、城西大道、機場快速路、唐鳳大道等9條主幹道約25公里道路建成通車;水、電、氣、通信等地下管網基本成型;城市鄰里中心、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完成規劃設計;面積7.3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小鎮項目與中冶交通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致力打造集研發檢測、賽車賽事、汽車後市場、休閒娛樂、商住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鏈……近日,走進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只見國機智駿、山東凱馬、昶洧等大項目在道路兩旁一字排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產中有城、城中有產,產城融合、協同發展,如今的贛州經開區,正朝著國家級現代化一流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步邁進。

按照「全域統籌、產城融合、協同發展」的思路,贛州經開區以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園、北部農旅產業園、西城區、綜合保稅區「一城兩園兩區」模式推動城市建設,機制更加完善,城市功能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陽光農貿市場

案台寬敞明亮、地面乾淨整潔、購物井然有序、上下樓有電(扶)梯、地下停車場免費開放——今年6月,面積6700餘平方米、三層高的中恆寶塔農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了周邊近千戶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不用擔心菜品質量、不用擔心行路安全、不用「趕集」可隨到隨購……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城市環境,至今,贛州經開區已完成新建農貿市場3個、升級改造4個,建成區達標或基本達標市場共7個。

金嶺學校

近年來,為完善城市生活配套,贛州經開區擴寬了金嶺路等主幹道,新修城市道路30多公里,城區新增三級以上公共廁所8個;崗邊大道、城西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建成通車;新建、改造學校11所、醫院8所,群眾上學難、就醫難問題有效緩解。園區主幹道路「白改黑」基本完成,113條背街小巷完成提升改造,金坪工業村舊城改造提升項目基本完成徵收搬遷。實施修復凈化亮化工程,整修城市路面12萬平方米,修補市政設施100餘處,新增修復城市園林綠化面積32萬平方米,區內道路基本實現亮燈照明。通過「垃圾不落地、贛州更美麗」和全民衛生日等專項活動示範帶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群眾參與度逐步上升,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居民小區等環境衛生明顯改善。


  • 走「五鏈」融合新路子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年5月,習近平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時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完善科技成果轉換機制,走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的路子。

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是重要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環境是最大優勢,資金是「血液」,這些要素是實現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五鏈」共同發力、深度融合,才能構建起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良好生態。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贛州經開區抓住了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指明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贛州經開區將嚴格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感恩奮進、擔當實幹,深入推進「五鏈」融合,構建更具活力的經濟生態,努力在贛州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中當先鋒、做表率。

豬八戒贛南總部園區

  • 牽住創新「牛鼻子」


  • 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僅依靠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努力實現「換道超車」。


  • 堅持政府搭台,由政府牽頭搭建公共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共享實驗室和檢測中心,鼓勵多個企業(機構)共建創新平台,切實降低企業創新和研發成本。


  • 讓企業唱戲。繼續引導孚能科技、睿寧新材、國機智駿、昶洧汽車等擁有一定創新基礎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在「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力,攻克技術難題,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和產品競爭力,努力培育更多「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一批細分領域的科技「小巨人」。

國機智駿生產車間

加快恆科產業園、西城科技園、天安智谷等項目建設,繼續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運營「雙創」平台,努力構建由「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產業園」組成的完整科技創新型企業孵化鏈條,孵化出更多科技型企業,讓贛州經開區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

做實產業「定盤星」

  • 把高質量產業和項目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和電子信息主導產業,推動鎢和稀土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堅持龍頭帶動,全力扶持國機智駿汽車、孚能科技、凱馬汽車、昶洧汽車、中電汽車、中商國信、中車生一倫、金力永磁、億鵬新能源、名芯半導體等龍頭企業發展,力爭儘快實現百億企業零的突破。主動對接中央部委,爭取一批央企重大項目落戶,全力引進新的龍頭企業。

金力永磁敲鐘上市

  • 堅持全鏈式發展。按照「整車+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汽車文化」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和「半導體材料+IC設計+IC製造+封裝測試+模組+整機」的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發展思路,不斷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形成產業鏈閉環,上下游齊頭並進,提升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


  • 堅持融合配套。引導鎢和稀土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設備升級、工藝升級、產品升級,努力向精深加工、永磁電機、電控和汽車用稀土輕量化材料等終端產品上發力,積極為新能源汽車首位產業配套。


打好人才「主動仗」

  •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贛州經開區將大力實施招才引智戰略,以高質量人才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充分發揮贛州高層次人才產業園、贛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孚能科技「海智計劃」工作站等平台的作用,嚴格兌現國家高層次人才和「六個2000萬+600萬人才津貼」的政策大禮包,引進更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辦領辦項目。


  • 全力留住本土人才。堅持牆內人才和牆外人才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鼓勵園區企業與本地高校共建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引導更多本地高校畢業生留在贛州經開區企業工作。另一方面,強化市「人才新政30條」和贛州經開區各項人才政策的宣傳力度,鼓勵引導更多贛州籍外出學子返鄉創業就業。


  • 爭取名校名院落戶。想方設法增加大學數量,特別是積極爭取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特別是理工科院校或科研院所在贛州經開區辦分校,通過高校聚集天下英才。


定好政策「風向標」

  • 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加快建設「五型」政府,努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 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參考發達地區最新招商政策,在產業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獎勵和設備補貼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專項扶持政策。


  • 嚴格兌現惠企政策。優先保障企業扶持資金,嚴格按招商合同兌現獎勵,維護好政府的公信力。同時,認真落實好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和省「降成本優環境」各項政策,切實為企業減負,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工作人員為企業宣講減稅降費政策

擦亮服務企業這張名片。用好企業服務微信群、幹部掛點聯繫和「企業服務日」等載體,不斷創新和豐富服務企業的方式和制度,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幫扶機制,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服務,把「高效服務企業」打造成為贛州經開區最響亮的名片。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最多跑一次」和錯時延時服務的基礎上,努力向「一次不用跑」邁進,讓信息和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提高辦事效率。

  • 激活資金「一池水」


  • 資金是發展的源頭活水,沒有資金,發展就寸步難行。贛州經開區將努力適應新形勢新常態,在全力打好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的基礎上,以區屬國企市場化轉型為突破口,破解資金難題。


  • 以市場化破解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難題。加快區建投控股改革重組,組建各類子公司、孫公司,努力形成了建築全產業鏈。在站穩區內市場的基礎上,逐步把業務向區外延伸,打造成涉足領域多、業務範圍廣的現代化集團公司。進一步優化項目包裝,通過市場化融資,讓建投控股成為全區開發建設的「急先鋒」。


  • 以資本化破解項目引進的資金難題。推進區工投集團主動「走出去」,積極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產業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過橋基金等各類基金,為重大項目的引進提供充足資金保障,同時也通過資本化運作不斷壯大自身。


  • 以證券化破解企業自身發展的資金難題。以近期國務院出台《關於推進國家級經開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為契機,全力推動區建投控股主體上市。推廣孚能科技國企反向混改新模式,引導園區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深入推進「映山紅行動」,抓住科創板上線的先機,鼓勵更多企業上市融資。


  • 贛州經開區將始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以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為強大動力,深入推進「五鏈」深度融合,以項目為抓手,持續改革創新,努力提升經濟發展全要素競爭優勢,奮力開創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向國家級現代化一流經開區邁進

投資200億元的名芯半導體項目簽約落戶,國機智駿、山東凱馬整車下線,孚能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2019年,隨著「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的號角吹響,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經濟發展捷報頻傳,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項目建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實現「三年再翻番」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國機智駿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外景

昶洧新能源汽車

金力永磁

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歐唯電子

澳克泰工具

億鵬電池

如今的贛州經開區,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項目建設快速推進,招大引強碩果纍纍,正朝著國家級現代化一流經開區大步邁進。

來源:贛南日報

編輯:戴文藝 編校:劉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昱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SkNk20BMH2_cNUgS5Vu.html









隨州,清零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