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夢想家,他們的人生差的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而是是否具備與之匹配的高效執行力。
作者:南風(爸媽精讀主筆)
10月1日10時,舉國歡騰。
天安門廣場前,闊步走過一支支整齊劃一的隊伍,他們英勇矯健的雄姿,昂揚飽滿的鬥志,激盪著千千萬中華兒女的情懷。
很多人特意將目光投向了空軍第5方隊,大家都期待著一睹昔日地震男孩,今日「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程強的颯爽英姿。
11年前汶川大地震,在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群中,12歲程強高高舉起「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標語,用實際行動回饋感恩。
2013年,程強如願加入空降兵部隊,然而,他的從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從剛入軍營畏懼跳傘到身體條件不符合閱兵規範,在重重艱難面前,程強只讓自己片刻消沉,隨後即刻制定了詳盡的突破方案。
怕跳傘就在沒人的地方拚命苦練;『O』型腿就帶著矯正器睡覺;肩窄槍背帶易掉,就讓肩膀與槍帶日夜磨合,直到左肩形成凸起,最終,他成為部隊尖兵,順利入選國慶閱兵。
從滿目瘡痍中走出的地震男孩,到接受萬眾檢閱的「英雄連」班長,程強的經歷就是本年度最催淚的勵志大劇,是真人版「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夢想的力量很偉大,澆灌著心中種子生根發芽;行動的力量無與倫比,讓孱弱男孩克服險阻變身鋼鐵戰士。
這世間,最好的事情莫過於,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這世間,通往成功的捷徑莫過於,三分理想,七分執行。
夢想也許很遙遠,但正是有了為目標即刻行動的執行力,終有到達彼岸的一天。
執行力強的人,未來有多爽
日本小姐姐Abe,3歲時因為祖母送的玩偶,喜歡上了毛茸茸的呆萌大熊貓。
隨著年歲的增長,這份熱愛有增無減,到了高三,母親建議她將興趣愛好與職業方向合二為一,於是,她決定做一名熊貓飼養員。
她先在日本大學學習中文,隨後在四川雅安攻讀動物保護專業,3年後,她終於如願以償親手照顧起了大熊貓。
如今的她,說著一口聽不出外國口音的流利漢語,做著一份辛苦但充滿趣味的工作,活成了最幸福的樣子。
執行力,決定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執行力有多強,美夢成真的速度就有多快。
14歲的美國女孩艾琳娜,從小就喜歡吃棒棒糖。
當父親告誡她,棒棒糖對牙齒有害後,她沒有沮喪放棄,而是想方設法花費2年時間,研發了一款連牙醫都願意購買的無糖棒棒糖。
她現在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擁有數十名員工,年入千萬,產品在亞馬遜銷量排行第一,為全世界無數愛吃糖又怕牙齒壞掉的孩子提供了福音。
雖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一再強調自己和普通高中生沒有區別,但實際上,當她從內心萌發想法並動手去執行的那一刻起,已經和同齡人有了天壤之別。
日本研究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石田淳說,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幫助我們取得成功的並非是意志,而是行動。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夢想家,他們的人生差的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而是是否具備與之匹配的高效執行力。
執行力,是助力孩子圓夢的推動器,是拉開孩子與孩子差距的關鍵所在,是孩子叩想未來世界大門的核心競爭力。
執行力弱,源於延遲滿足的缺失
改造節目《變形記》中,有一個讓父母大為頭痛的問題小孩金秋米。
他玩卡丁車時遇到難題轉身就離開;釣魚釣不好時,一個勁兒埋怨水淺;打桌球一局沒打完,就撂下不玩了。
他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是如此,吵著退學不願去讀書。
著急上火的父親批評他,看似興趣廣泛,實則三分鐘熱度。
他種種淺嘗輒止的舉動,其實是執行力不足的表現,追根溯源是延遲滿足能力的缺失。
就人性而言,更傾向於享受即時即見的小快樂,不願忍受長時間毫無回饋的吃苦。
然而,如作家盧蘇偉所說,一個人的執行力和行動力,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要成功就要忍受眼前付出的辛苦和各種與目標無關的誘惑。
那些延遲滿足能力強,執行力強的人,都為自己迎來了人生高光。
2019亞洲公路摩托車錦標賽上,青年演員王一博以專業車手身份參賽,最終取到全場第二,小組第一的好成績,距離他剛入行僅2年時間。
有人說他是天賦型選手,會跳舞,能唱歌,玩滑板,愛摩托,只要他感興趣的事物,樣樣件件都能做好。
其實,哪有誰天生就是全能王,艱苦卓絕的常年付出,用行動丈量人生,才是得以成功的秘訣。
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知行合一,再高的山峰也能翻越。
天賦並非人人都有,可執行力更像是一副人人都能掌控的法寶,只要不拖延,敢出手,拼盡全力去投入,終有收穫成績、擺脫平庸的一天。
父母如何做,幫助孩子提升執行力?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中說,行動力只屬於你自己。你不開始行動,你的世界就是寸步不移。
為人父母,可以接受孩子平凡而愉悅地度過此生,卻不願面對他們庸碌無為地虛度一世。
父母們努力做到這3點,幫助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1、父母做發掘孩子興趣的伯樂
執行力,往往來自於內在驅動力和責任感。
對於世界觀尚不成熟的孩子而言,夢想和興趣更多是驅動他們不斷探索的原動力。
最強大腦選手、心算神童饒舜涵的媽媽黃敬茹認為,興趣是人生的爆發點,人的一生總是在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願意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付出和努力。
興趣和執行力,可以成就一個孩子。
父母們要善於發現孩子喜好,積極主動發掘他們的興趣點,不要一味控制代勞,將選擇權交還孩子。
當孩子選擇了心之所向,他們才會積極主動投入精力,將理想變成美好明天。
2、爸爸行動力更強,要多參與育兒
10歲的俄羅斯女孩Evnika被稱作「天才拳擊手」,她一分鐘可打出100多個組合拳,面對高強度的訓練,她非但不喊累,還格外充滿熱情,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職業拳擊手。
小時侯她常看父親打拳擊,一次有模有樣的模仿讓父親發現她天賦極高。於是,父親果斷決定重點培養女兒,事實證明,他的選擇非常正確。
科學研究表明,相較母親的面面俱到,父親略顯粗糙的育兒理念背後,蘊藏著更獨立的冒險精神和實踐能力。
父親的性別特質決定了他比母親更有行動力,養育孩子過程中,父親可以更多參與育兒,以此發掘引導孩子的閃光點。
3、讓孩子當一回「小老師」
育兒大V渡渡鳥在《媽媽是什麼》中說,媽媽們要把行動力、創造力、決策力的空間給孩子,而且還要不斷「減持」做媽媽的範圍。
前段時間,我發現兒子對英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怎麼教也無起色。
於是,我故意在日常中說錯幾個單詞,好為人師的兒子主動來糾正我,他不僅樂在其中,還主動學習更多知識,他說:「我現在是小老師,只有學好了才能教會媽媽。」
父母們與其糾結「怎麼教也教不會?」,不如放手讓孩子做一回「小老師」,讓他們在教與授中,激發內在強大的執行力。
把主動權歸還孩子,給他們空間自由發揮,激發起他們責任感和積極性,無形中,執行力就得到了提升。
有人說,想法決定著你前行的方向,行動力決定著你是否能成功抵達遠方的關鍵所在。
孩子與孩子之間,差的並不是夢想,而是稀缺的執行力。
精神領袖馬克思說,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
為人父母,在努力激發孩子執行力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精進自己。
當我們一分一秒都不耽擱地去做一件事時,當我們不再拖延將執行力牢握手中時,人生必定活得豐盈,炫目多姿,我們的孩子也將擁有璀璨發光的未來。
作者簡介:南風,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設計師里最會寫作的,85後職場辣媽,一手帶娃一手寫畫;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