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個博物館,裡面居然有火車!

2019-09-26     盤龍MoreLife官方號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以「黨建引領 文旅融合」為出發點,推出「盤龍文旅新名片·文旅黨建」系列報道,深挖盤龍區紅色資源的文化價值。

七個紅色風景,七段紅色故事。九月,請跟隨我們的腳步,穿越歷史的風雲,赴一場紅色之旅。一起感受盤龍紅色文化,參與「『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盤龍文旅黨建知識競賽」(掃描文中二維碼即可參與答題),共築一道盤龍最美「紅色風景線」。(點擊查看「盤龍文旅黨建知識競賽規則介紹」)

嗚嗚~嗚嗚~

哐當!哐當!

1910年10月的一天,雲南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狀元袁嘉穀乘火車返鄉,出去的時候徒步數月才去到京城,而回來僅僅11天。他激動地吟道:山川依舊物已非,雲嶺橫貫大動脈,二月行程一旬度,萬里雄關及相隨。

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多世紀前,冒著白煙的列車呼嘯奔來時,給世人帶來的那種震撼。它改變的不僅僅是雲南的歷史,甚至影響到了中國近代史。在中國的鐵路史上,沒有哪一條鐵路像滇越鐵路這樣飽經滄桑。曾經的護國起義,西南聯大入滇,全面抗戰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與這條鐵路有關。

車站上的博物館

滇越鐵路是雲南歷史上第一條鐵路,抗日戰爭時期,它是西南最重要的交通通道,是力保運輸物資的「大動脈」,也是連接海外的唯一鐵路交通運輸通道。國際上的援華物資都由滇越鐵路進入並轉運內地,它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通道。

滇越鐵路通車後,雲南一夜之間成為中國西南內陸地區距出海口最近的區域,推動了雲南近代工業發展以及雲南人接受現代文明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沒有滇越鐵路,雲南的近代史也許會是另一種進程。

雲南鐵路博物館正是建在滇越鐵路滇段之上,裡面上萬件的文物、文獻記錄著滇越鐵路的修築歷史。它既是我國鐵路發展史的縮影,也濃縮著雲南百年前的開放腳步。

中國鐵路的活化石

雲南鐵路博物館始建於雲南窄軌陳列館,2003年升格為雲南鐵路博物館,2014年擴建為新館。當你走進這座按照原雲南府車站風格建造的法式建築,便會發現——黃色的外牆、頂部的鐘樓、拱形的外窗與碧色寨車站如出一轍,完美地還原了那段歷史。

「個碧石鐵路」,軌距僅有600毫米,使用的機車車輪不足准軌機車的一半,是典型的中國民族資本覺醒抗爭的產物;春城號動車組被認為是中國鐵路早期探索製造高速動車組的先行者;還有被鑑定為一級文物的「鎮館之寶」的米其林載客膠輪內燃動車組,這可是只有滇越鐵路上的高級職員才能「享用」;當然,還有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人字橋」模型;不同類型的准軌機車、泛黃的滇越鐵路縱斷面藍圖,它們都是雲南鐵路、乃至中國鐵路發展變遷過程的見證者。

百年鐵路的滄桑與輝煌

雲南鐵路博物館記錄下了滇越鐵路走過的漫長歲月,是人們了解雲南鐵路文化發展歷程的窗口,也是雲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

鐵路發展史從另一個方面也代表著一個國家偉大復興的奮鬥史,一百年,對人類歷史來說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國鐵路來說,卻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在滇越鐵路的百年歷程里,前三十年充滿了動盪苦難,後七十年則是輝煌發展。

雲南地理位置優勢十分明顯,一頭是國內廣闊的市場,一頭連接著東南亞、南亞20多億人口的廣大區域。根據《雲南省中長期及「十三五」鐵路網規劃》,到2030年,貴昆、成昆、南昆、內昆、渝昆、滇藏、南昆客專和滬昆客專「八出省」幹線通道將全面建成。中越通道、中老通道、中緬雙通道、中緬孟印通道基本形成,雲南鐵路將在「八出省五出境」主骨架網框架下,形成「三橫四縱」鐵路網布局,實現省際暢通、周邊國家暢通、沿邊暢通。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國際走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戰略在雲南交匯,雲南未來的發展將從此不可估量。

滇越鐵路和那些逐漸消逝的歷史記憶,凝固在了雲南鐵路博物館。當人們來到這裡,便能夠深刻感受到那段艱難歲月里,中國人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可貴精神,也讓這段紅色血液流淌在更多人心中。


【紅色之旅攻略篇】

雲南鐵路博物館


盤龍最美「紅色風景線」

點擊圖片 即刻開始

主辦/盤龍區文化和旅遊局

策劃/信息島傳播&鹿鳴文化

執行統籌/陳昉

審/潘璇 賈傑

文/萬文靜

編/潘璇

設計/張楠

圖/李凱毅

攝影/月光軸文化

部分圖片和視頻資料由雲南鐵路博物館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RWZbm0BJleJMoPMFb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