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全荃 金口新聞宣傳中心報道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
手工榨油作坊在鄉村隨處可見
是鄉村的一道獨特風景
但隨著榨油技術的革新
讓20年前金口一帶曾經輝煌一時的
榨油坊都逐漸銷聲匿跡
在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79歲的老手藝人雷壽樹如今還堅持小作坊榨油,乾了38年不退休,從古方榨油,到半機械化生產,見證行業興衰,放不下的是老手藝人的情懷。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村民 雷壽樹:
達到它的熟度,油質就比大榨(大型榨油工廠)的出的少,(但是)我們油質的效果(質量)特別高,特別香。
動作利索的雷壽樹正在榨油機前,手動剔除浮在新鮮榨出菜籽油表面上的泡沫,讓榨出的油更加純凈。這台機器已經跟了他15年,手腳靈活的他,操作著機械,一點也看不出已有79歲。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村民 雷壽樹:
已有七八十歲了,現在想街坊吃點正宗的油,做不動就不做了,因為年輕的人都不做這個事的,我的三個兒子孫子,都會榨油,他們不做,因為賺不了錢。
雷壽樹告訴記者,20年前,金口一帶,小型的榨油坊有幾十家,現在都不做了,因為賺不了錢。他從41歲開始,從純靠手工人力榨油,到半機械化榨油,他都經歷過。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村民 雷壽樹:
以前榨油,每年能榨上十萬斤,就是機械太不先進了,那是老式的機械,我請3個人,一年四季請幾個人幫忙,榨不贏。現在我一個人能抵5個人做。
榨油要先炒熟原材料,再榨油,出的油才會香。菜籽、芝麻、花生在滾爐里不斷翻炒,掌握火候,判斷熟度,溫度是關鍵。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村民 雷壽樹:
把爐子燒好了,把材料倒裡面,自動抄,電一推,自己炒,炒到什麼程度,烤糊了也不好,生的也不好,油質不好。
如今,家家戶戶吃油方便,超市裡買得到各式各樣的調和油。況且,現在做榨油生意也不賺錢,他放不下的是手藝和老手藝人的堅持。
金口街旭光村新堤角灣村民 雷壽樹:
手藝好在哪裡,就是能吃苦,不搞假的,保質保量啊。
雷壽樹大兒子 雷宜斌:
我爸是個熱心人,在附近都能打聽得到的,不管做什麼事都認真負責,他要求我們也這樣,要把手藝傳下去,特別這個手藝是斷不了的,人人都要吃油。
為老手藝人的堅守點贊!
驚艷!8號線三期地鐵站內實景圖曝光!
重磅!江夏率先開展5G通信網絡建設!牽手華為、電信!
警告!金龍大街旁夜裡下黑手的人,你們夠了!
通了!湯遜湖「喝」上了梁子湖的優質水!
--------------------------
出品/區融媒體中心
本期編輯/倪沖 責編/胡香玲
校對/胡香玲終審/田園 孫慶陽
-------------------------
更多便民信息發布請點擊:
江夏房產 | 江夏家裝 | 求職招聘 |
二手信息 | 優選商城 | 江夏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