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征為增強胸部CT上,肺動靜脈的走行清晰顯示在低密度實變影的背景下,後者的密度通常低於胸壁肌肉組織。
CT血管造影征支氣管肺泡癌的患者。低密度的腫塊內可見強化的肺血管。
臨床意義
該徵象常用來描述大葉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腺癌),是腫瘤沿肺泡壁生長浸潤尚未完全破壞肺泡間隔,肺泡壁增厚或鄰近肺泡內有分泌物,部分肺泡內仍含氣,形成肺炎型改變,增強時可見在病變中穿行的血流強化,稱CT血管造影征,此徵象見於肺葉支氣管肺泡癌。低密度的實變影由肺泡腔內分泌的黏液性成分所致。該徵象中顯示的肺血管穿越走行於實變的肺實質中。
當肺血管進入結節或終止結節時,血管常狹窄、堵塞、截斷等。文獻認為其中以肺靜脈包被(肺靜脈包被征)意義最大,提示肺癌機會增加。
CT血管造影征最初被視為細支氣管肺泡癌的特異性徵象。細支氣管肺泡癌為肺腺癌的一類亞型,約占所有支氣管癌的5%。病理上,細支氣管肺泡癌可分為兩型-黏液細胞型和Clara細胞型。前者約占所有細支氣管肺泡癌的20%~30%,該類型腫瘤易沿肺泡壁生長浸潤、而尚未完全破壞肺泡間隔,受累區域的肺泡和小氣道內可見大量腫瘤分泌的黏液成分,使得實變灶的密度顯著低於胸壁肌肉組織。近來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征亦可出現在其他肺部良惡性病變中,包括肺炎、肺水腫、肺淋巴瘤和胃腸道轉移癌。但在其它病變中實變密度多接近胸壁肌肉。
部分來源:
Oktay Algın,et.Signs in chest imaging.Diagn Interv Radiol 2011; 17: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