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曾經打趣說,老天如果有眼,把錢鍾書和張愛玲弄成一對,看誰刻薄過誰。
這句話的流傳範圍之廣,似乎也側面說明了,在大眾的眼裡,張愛玲這個作家,正如錢鍾書在《圍城》里一樣,語不驚人死不休,刻薄成了她最大的標籤。
箇中原因,除了張愛玲寫男女關係時永遠不容幻想,一針見血,大概還有她處理現實中的人際關係時,也一貫表現出的涼薄寡恩。
不但不喜歡與人接近,連對自己的親人也總是疏離。到最後寧願隻身一人遠走海外,深居簡出,以至棄絕來往。
看《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發現她的朋友莊信正也坦白,在1965年第一次見面之前,對張愛玲的印象就是「老覺得她恃才傲物。」
那個時候的莊信正還是剛出道的青年講師,拉著同事一起,硬著頭皮去求見張愛玲,深怕下一秒就被拒於千里之外。
兩個人通信通了三十年,當我們細看張愛玲給莊信正的書信,仍然能夠察覺到她字裡行間一直保有的那份冷淡。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她絕少表露自己的心情起伏,也幾乎從不主動問及別人。信里來來回回講的不過是拜託租房、出版、看病、搬家、存錢等生活瑣事,沒有任何貼心的交流。聯想到她在美國的困窘,這種聯繫似乎更像是不得已而為之。
即便是和莊信正夫婦同住洛杉磯,屢次在他們的幫助下找好房子,張愛玲也委婉表明了謝絕來往的意思。
打電話過去多半不接,有時候去一封信,一年半載也等不來迴音。諷刺的是,莊信正給她的許多信件,正是因為壓根沒拆過才得以保存下來。
無處不在的距離、分寸,以及稱不上有什麼熱情的日常往來,都在證明,這還是那個冷淡高傲的張愛玲。
她不止一次地在書信和談話里說自己「偶爾不近人情」,希望莊信正能夠諒解。莊信正也非常知情識趣,儘量不主動打擾。
但,這就是全部嗎?
張愛玲冷麵冷心,不通人情?莊信正也不過是個替偶像辦事的狂熱粉絲?
事實上,在第一次見面之後,莊信正眼裡那個恃才傲物的張愛玲便已經轟然倒塌。
他惴惴不安地敲開張愛玲的門,意料之外地,得到了張非常客氣的接待。
在長達三十年的通信中,莊信正從四處謀取教職,到得了一兒一女,張愛玲也從開始的有事說事,到逐漸問候起對方的生活,家人的近況:
「上次匆忙中寄書,寄出後才想起忘了問你感冒好了沒有」;「現在大學普遍不景氣,不知道你有沒有找到合意的事,念念」;「你們倆都好?孩子們想已大的我無法想像了」……
那個寫起小說總是一副蒼涼姿態的張愛玲,書信里常常露出這樣慷慨的體貼。
張愛玲手信復刻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寫信固然比較的隨便,然而做作慣了的,仍不免帶些慣性……話雖如此,比起峨冠博帶的時候來……可究竟較近於真實。」
所以他很看重作家的日記或者書信。一方面固然有文獻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見到作家在文章之外的性情:「要知道這人的全般,就是從不經意處,看出這人——社會的一分子的真實。」
不像寫文章那樣,要考慮怎麼遣詞造句最為合適,即時寫就的書信實在容易讓人充分暴露。比如,胡適寫日記就會坦坦蕩蕩地說自己每天打牌,然後又繼續立Flag說明天不打牌了。
張愛玲的書信里,暴露的也正是冷淡背面的溫情和生動。
只不過這一面她並不輕易示人,而是交付給了自己熟識信賴的朋友。
她願意和莊信正夫婦交流自己喜歡的《名利場》雜誌,也時常互相交換市面上流行的偵探小說來看。
在丈夫賴雅去世後一個月,張愛玲也沒忘記給新婚不久的莊信正寄上年卡,在金色卡片上祝賀對方Happy Holidays。莊信正後來整理這些信件,都說自己難以想像她當時的心情。
而這也是為何,在莊信正這個後輩眼裡,張愛玲不單是可以續寫《紅樓夢》的天才,更是一輩子的「富有人情味」的誠摯師友。
和莊信正交流的過程中,張愛玲並不吝惜自己的妥帖和周到。
她害怕自己的瑣事麻煩了莊信正,總是在信的結尾處,鄭重交代「請千萬不要特為回信」;擔心打擾了對方,書信里時有抱歉、對不起、非常感謝之類的話;又因為怕斷電,所以常備蠟燭,徹夜寫作,蠟燭錢也要隨信寄給莊信正。
這種涇渭分明的邊界感,甚至有些僵硬的禮貌,在外人看來,難免不是不易親近,防禦過重。
但是放到張愛玲的生活經歷中去看,何嘗不是她一貫看重的體面、自尊、不要任何人的擔待。
對供她上學的母親是這樣,對同住的姑姑是這樣,在陌生的美國自然也要這樣。
莊信正理解並且接納張愛玲這個天才的任何個性。「除非有事或者太久沒有她的音訊而掛慮,」都儘量避免打擾她,以免讓她感到回信的壓力。
他也明白張愛玲怕應酬,在待人接物方面並不熱衷,所以一直秘密保有她的地址,從不外泄。
張愛玲稱莊信正是自己「極少數信任的朋友」之一,而莊信正也正如她所期盼的那樣,對得起所有囑託。
書籤為手稿復刻
這本《張愛玲莊信正書信集》,除了收錄張愛玲的八十四封來信,莊信正的五十封去信以外,每封信的下方都有莊正信的注釋,交代張愛玲當時的生活軌跡,以及所有相關的人事。與信件原文對照來看,更看出莊信正的仰慕和尊重。
按照年代的先後順序,讀完三十年的書信,不難讓人別有一番感慨。莊信正給張愛玲的信件,張多半丟棄。到了1995年去世前夕,張的迴音漸少,一年半載才只有一封,這時又只見莊信正的殷殷問候了。
像是一座孤島,逐漸切斷它和外界連接的信號。
而這一信號終於斷絕,到今天也已有24年了。
至此,也真是應了莊信正懷念張愛玲所說的那句話:「舊事淒涼不可聽。」
《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
張愛玲 / 莊信正 著
一段跨越三十年的文學史的見證
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張愛玲
2019新版﹒精裝典藏
新增張愛玲給莊信正的第一封信復刻拉頁
隨書附贈 張愛玲祝福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