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部電影撤出暑期檔,今年的暑期顯得十分冷清。
雖有《掃毒2》,卻也難再現往年暑期檔之激情。
《銀河補習班》提前點映近一周,獲得了上映前的良好口碑,也終於在今日上映了。
然而,與看起來的「熱度」相反,《銀河補習班》似乎依舊是鄧超+俞白眉的平平之作。
一、 大雜燴的故事
從開局豆瓣6.5分,到上映首日跌至6.3分,電影根本沒成為所謂的「暑期爆款」。
作為鄧超執導的第三部電影,影片一改之前的爆笑喜劇風格,轉向反映社會現象的溫情路線。
主打的是社會變遷、教育以及父子情。
電影講述了太空人馬飛在絕境中,回想起了自己平凡而偉大的父親。
由此展開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守護愛與親情的溫情故事。
工程師馬皓文被陷害,導致入獄。
所以兒子馬飛在學校受盡冷眼旁觀,成績也一落千丈。
基本上,學校給馬飛的學習生涯下達了「死亡通知書」,甚至直接被開除。
預告片中,有一段話,在極大程度的渲染馬飛「被沒救了」的情節——
煤球再怎麼洗,永遠變不成鑽石。
學校否定了馬飛的人生,這還不夠。
電影更是安排馬飛的親生母親也參與到了這場讓馬飛成為「應試工具」的鬥爭中。
只有父親馬皓文,在給自己的孩子不斷的「希望」。
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鼓勵,鼓勵,還是鼓勵。
影片從頭到尾,基本上是以安排悲慘遭遇,到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就大器的故事。
馬皓文的「說教」貫穿了整部影片。
多如牛毛的心靈雞湯,就成了感動觀眾的必殺技。
也極大程度地在展現馬皓文家庭教育的「所謂成功」。
伴隨著90年亞運會的激情、98年抗洪的悲壯,故事的年代感確實很足,再配以年代流行歌曲,能最大程度讓觀眾融入電影。
這還不夠,影片中吳京的出現,就是鄧超的「良苦用心」。
極大程度地展現我國航天事業,歌頌祖國航天英雄,讓吳京這位在主旋律上極具代表的人物出現在合適不過。
此刻,電影已經純粹發展成為一部「吸人眼球」的片子,幾乎與前面鋪墊的時代變遷和教育反思沒有任何本質聯繫。
難道是鄧超想要表達只有良好的家庭、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如此令人驕傲的祖國航天英雄?
伴著時代,加入親情,對一部電影來說十分正常。
然而片中的「父子情」設置的過於牽強。
馬飛入獄前後對自己「是否公平對待」判若兩人的對待,考試前帶著孩子去旅遊差點錯過考試等等故事上的「任性」處理,已經足夠讓觀眾出戲。
旁白+煽情,本來是韓寒比較擅長的一套,這回鄧超也用到了。
但是太過直白的「說教」,讓這份本該有的「感動」大打折扣。
在預告片中,就已經能看到不少: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永遠,不認輸」
「總有一天你要面對的,是人生的高考。」
「等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
或許在預告片中激昂的配樂中還感受不是很明顯,但放在電影中,這種「說教」與電影製作的溫情很不協調。
從頭「說」到尾,這位鄧超飾演的高級工程師父親,還不如周星馳在《長江七號》中飾演的「搬磚父親」一句話更有說服力——
「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亂說髒話,我們不去偷,我們不去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不會拿……」
大白話,在周星馳的口中說的很自然,為父之「望子成龍」的心情也很自然的表露出來。
整部電影,周星馳飾演的父親就這麼一句「說教」,卻貫穿始終,因為為了這一句說教電影設置了不少細節展現這位父親對而兒子愛——買風扇、撿破鞋、做苦力等等。
再看看鄧超飾演的父親,因為身份是高級工程師,所以都說的是大道理嗎?
那麼,這句「請相信,一個爸爸對兒子的愛」,又作何解釋?
歌頌般的台詞,雖然道理的確如此,卻在旁人看來是反感的。
更失敗的是,如此多的「雞湯」,卻沒有足夠的「事實」予以支撐,有的僅僅是賣血、搬磚轉點錢給兒子買電腦(玩遊戲)!
就這樣,社會變遷、父子情、還有教育,三者融合為一體,出現在了電影之中。
本來就是生硬的父子線索,又強行加入90亞運、98抗洪以及航天事業發展,便成了一個虛胖子,又加入了以非黑即白的態度對待的應試教育與家庭教育問題,更使得故事體系龐大而內容空洞。
二、 經不起推敲的教育反思
電影爭議最大的還是它的「主題」。
所有人都能看出,這是一部歌頌父親的影片,但同時它有大膽地挑戰了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教育。
應試教育的好壞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
在《銀河補習班》中乾脆直接拉出來「討論」。
這種「討論」其實就是非黑即白的定性。
影片一開始以馬皓文的被陷害開始,設置了兒子馬飛被「應試教育」體制下提前宣布「被淘汰」的命運。
面對如此窘境,父親馬皓文站出來,用一句一句「雞湯」讓兒子發生質變,實現了家庭素質教育的成功。
簡單而言,電影就是用「應試教育否定馬飛」來否定了「應試教育」,用馬皓文自己注重素質教育的方法使得馬飛功成名就來進一步否定了「應試教育」,同時肯定了自己的家庭教育。
許多觀眾對此表示不解,電影中馬飛不交作業不好好學習的源頭來自於父親最初的含冤入獄,但進一步把這個鍋卻甩給了應試教育,一定是不對的。
但從整體上看,這成了個「感人」的故事。
父親頂著全世界都說他兒子「廢了」的壓力,用行動鼓勵兒子一路堅持一路走向成功。
這期間的辛酸與淚水在最後都換來了圓滿的結局。
所以,《銀河補習班》在外表上看起來這份「溫情」做的很足很足了。
但真的是馬皓文的家庭素質教育勝出了嗎?
一輩子辛辛苦苦,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的父親,在被陷害入獄受盡委屈之後,打算為自己討回公道,但馬飛呢?卻為了自己高尚的職業勸父親放下過去!
馬飛,你可真行。
總體而言,這種抨擊應試教育僅僅停留在了口頭,用一句一句「雞湯」來與應試教育做對立面。
這對立面的結果竟是馬飛成為航天英雄,而影片全程都沒有展示馬飛到底是如何學習的?
難道僅僅依靠父親的心靈雞湯就能獲得集大成就嗎?
到頭來,我們發現,哪有什麼教育反思,不過是半部文藝片+半部主旋律電影的雜合體罷了!
三、 導演、編劇還得好好補課
很多觀眾對鄧超飾演的父親都願意用片中馬皓文前妻的一句話評價:「你是什麼洗腦組織」。
誠然,馬皓文不僅是在給馬飛洗腦,甚至想給觀眾洗腦。
他想告訴所有人,應試教育告訴孩子分數為大是錯誤的,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直想,一直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這有錯嗎?
當然沒錯,多麼正確的價值觀。
只是在這個正確的方向上,鄧超和俞白眉的導演能力卻帶偏了路。
鄧超和俞白眉在年代感和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但卻根本無力打造一個好劇本。
只能靠直白的「雞湯」串起整個龐大的故事,顯得十分無力。
所以,鄧超+俞白眉,好像還是不能信。
不得不說,鄧超這一次的「野心」很大,不僅想給父親獻禮,還想把社會熱點融入其中,展現社會變遷以及更加深刻的社會思考。
然而,在能力上,鄧超還停留在一個優秀的演員上而已,並不是一個出色的導演。
影片一直在強調要讓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要讓兒子獨立思考,到頭來給定的結果卻沒有回到了「初心」,而是直接升級,放在了「戰狼2式」的「高度」,可你知道嗎,你不是一部主旋律電影。
但凡選取其中一個點,細細雕琢,一定不會是如此局面。
要講父愛,好好講講父親為兒子的付出和兒子為這份愛付出的行動,而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價值觀灌輸。
想談談教育,那就以多方位的角度去看看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好與壞,為了襯托主角的光環,就把對立面一棒子打死,這不是警匪片!
147分鐘,約兩個半鐘頭的電影,對於一個對劇情要求高的人來說是一種煎熬,因為它並不像《掃毒2》即使劇情簡單還有可以看的飆車、槍戰讓你打起精神。
147分鐘,也凸顯了鄧超的「野心」,他似乎想要拍一部以父愛為出發點包羅萬象的電影,但俞白眉加上他的能力距離這個目標還相當遠。
30年的故事,放在一部電影中,導演鄧超和俞白眉還得好好補課才能掌握好故事的平衡點。
總之,《銀河補習班》最終給人的感受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