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論是故國鄉土之思,還是骨肉親人之念,亦或是摯友離別之感,無不牽動了文人墨客的心弦。南朝江淹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無疑是別離最好的詮釋。對於交通、通訊不便的古代人而言,為了理想和事業遠遊他鄉辭別親友實屬常事。但是一旦分離,就不知何日才能相逢。所以詩歌中便有了說不盡的相思之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伊州歌》,便是一首關乎相思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佛」之稱的王維之手,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內容,主要描寫了一位女子在秋夜對遠征丈夫的苦苦相思之情。僅開篇14字,王維便借「清風明月」以寫離思的手法,道盡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令相思之人銷魂。
《伊州歌》
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餘。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餘」,它的意思是說,在一個美好的清風明月之夜,我卻有著無盡的相思之苦,只是因為丈夫你啊,這一從軍就是十年之久。「盪子」,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十載餘」,主要是極言其從軍時間之久,不是實指。但「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何況是一別十載餘,其中的相思之苦可想而知。
「清風明月」,本是良宵美景,奈何月圓人不圓。所以在詩歌中,借「清風明月」以寫離思的手法並不少見。譬如,王昌齡詩中所說「送君歸去愁不盡,可惜又度涼風天」;柳永詞中所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等,都是這種手法的妙用。可見王維開篇就蘊藉不露,但女子的相思之苦明顯令她銷魂。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王維又運用了逆挽手法,著重描寫了女主人公的回憶,再現了當年離別時的情景,加深了相思之情的厚重感。它的意思是說,還記得你要離開家出征的時候,我曾對你再三的囑咐過,當鴻雁南歸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托它捎封家信回來啊。這裡可見女主人公對丈夫盼望期待之急切。
要說王維這兩句詩,是在寫送別場面,但它又沒有送別詩中的典型畫面,反而只是寫了女主人公對自己丈夫的囑咐之言。而這恰恰是王維獨出心裁的地方,它字裡行間迴蕩著更豐饒的弦外之音。究竟她的丈夫,有沒有頻頻寄信給她?倘若有,是年年如此?還是起初幾年比較頻繁,往後就杳無信息?還有不排除戰爭中犧牲的可能,所以這兩句詩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平易親切,毫不著意,相思之苦卻表現得淋漓精緻。可謂是極盡蘊藉含蓄之妙,表達出王維詩藝爐火純青的功力。僅「苦相思」三字,便不知包含了女主人公多少時日的無盡相思之苦。總的來說,王維這首詩只有4句,卻道盡了相思之苦,令相思之人銷魂。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