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濟南非遺的「春」「夏」「秋」「冬」

2020-01-08     無線濟南

2019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精心謀劃、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爭創一流,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進步,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為2019年全局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新年伊始,回顧2019全市非遺工作走過的路,歷經2019的「生機之春」「活力之夏」「碩果之秋」「蘊藏之冬」,我們的非遺工作歷久彌堅,變得更細緻、更紮實、更自信,未來讓我們憧憬不已。

一、生機之春:生機勃發 躍躍欲試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一年最好的光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非遺展演展示拉開了全年工作的序幕,非遺各項工作紅紅火火、生機勃發。

1、舉辦「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臘月小年至來年二月二)期間,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開展了非遺月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非遺傳承成果展演、傳統戲劇賞析、非遺項目展示體驗、春節民俗展、元宵節民間藝術展演等活動20餘場次。組織各縣區同步舉辦活動200餘場次。群眾參與人數30餘萬人。

二、活力之夏:萬物並秀 熱情似火

泉城的夏天,似火驕陽,萬物並秀,非遺各項工作如火如荼,開展有序。

1、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示活動。組織開展了手工技能比賽、非遺宣傳展示展演等活動。全市共計舉辦42項非展展示、宣傳、體驗活動,群眾參與人數20餘萬人。

2、積極推進非遺活態傳承八大工程。確定2019年濟南市傳統工藝振興工程5項,傳統舞蹈活力再現工程6項,民間文學非遺項目資助推廣工程4項,重點項目、重大舉措、小微項目資助工程10項,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7項,非遺傳承示範社區建設工程5個,非遺扶貧培訓工程3項,另外非遺教育與學校融合工程評選出非遺教育示範基地5個,組織25所學校與傳承人簽訂校本課程授課協議。

三、碩果之秋:碩果飄香 春華秋實

金秋的九月,春華秋實,泉涌瀲灩,荷開芬芳,在這收穫的季節,非遺之樹已是碩果滿枝頭。

1、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成功舉辦。

9月6日至10日,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藝術司,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19曲藝周在濟南成功舉辦。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於傑共同點亮啟動裝置。

本屆曲藝周以「非遺曲藝 薪火相傳」為主題,全國94個曲藝類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60個,省級34個),492名非遺傳承人參加演出,演出場次達128場,惠及群眾3.7萬人。通過曲藝周成功舉辦,打造了泉城夜間文化旅遊消費新亮點,提升泉城濟南文化國際影響力,讓非遺成為我市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的重要支撐。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在濟南調研考察了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實地察看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扶貧展示展銷活動和旅遊啄木鳥、泉水書房、百花洲劇場等項目。

2、在百花洲舉辦濟南市第三屆非遺金秋展。組織錫雕、魯繡、泥塑兔子王、章丘黑陶燒制技藝、傳統干烘茶製作技藝等近20項非遺項目參與此次活動。

國慶節期間,「鵲華秋色 盛世歡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會國慶遊園聯歡活動在華山歷史文化公園舉行。省委書記劉家義與群眾一起參加遊園聯歡活動,並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在參觀非遺產品展示後,劉家義書記對濟南非遺點贊。

3、開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系列工作。

承辦全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展示展銷活動。該活動是文化和旅遊部支持的試點工作,首次對全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集中銷售推廣,打造全國非遺扶貧展示窗口。本次活動免費提供室內展示面積超過1200平方,園區活動面積超2000平方。採用「集中展覽展示+表演體驗活動烘托+線上線下銷售」結合的模式,為觀演者營造了浸入式的體驗空間,充分展現了我市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全新圖景和我市特色非遺產品的魅力。

自6月30日至10月7日止,共向全國270家非遺工坊發出邀請,最終參加活動的工坊160家,涉及各地貧困戶為3548戶,直接惠及涉及貧困人口數為6352人。舉辦大型推介會6次,小型洽談會60次,設計師與傳承人對話3次,舉辦域外展銷2次,帶動2000萬人次了解非遺扶。展示展銷活動期間現場參觀人數超150萬人次,線上瀏覽量超1000萬人次。活動期間新聞媒體報道總計報道 1000 余篇。本次活動銷售額220萬元,線上銷售102萬元,線下零售58.43萬餘元,簽約定製產品60萬餘元。

舉辦扶貧就業濟南展館展示展銷活動。在全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中,專門設立了濟南展館展示展銷,共組織了我市30餘個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參展,展出實物展品200餘件。9月20日,在第七屆中國成都非遺節上,舉辦了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扶貧成果展,受到當地群眾及與會領導的好評。

加大對口幫扶地區扶貧協作。邀請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觀摩曲藝術周,邀請臨沂市非遺傳承人參加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進行廣泛宣傳。

加大對非遺扶貧宣傳力度。為充分展示近年來文化旅遊行業扶貧成就,今年以來,我們推出了魯味齋等五個案例作為典型非遺助力扶貧優秀案例,通過局官方微信平台、媒體平台進行廣泛宣傳推廣,打造精準扶貧樣板。有效提升了非遺傳承人的自信心和活躍度,極大提升了非遺在群眾中的可見度。

四、蘊藏之冬:秋收冬藏 蓄勢待發

冬日的泉城,冬寒料峭,各項工作進入提升、收官階段,總結歸納,蓄勢待發。

1、組織傳承人、非遺工作人員參加研修研習培訓。共組織傳承人參加全省傳統拓片拓制技藝培訓11人,泥麵塑培訓18人,柳琴戲培訓、制瓷技藝3人,2019年度第四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培訓3人,木版年畫、手繪年畫6人,地方戲曲小劇種傳承人、花釉燒制技藝培訓4人。參加省第十一期基層非遺工作隊伍培訓3人,黨校科級幹部培訓1人。12月7日-12月13日,在重慶舉辦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暨領導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各區、縣局以及相關非遺保護單位單位約50人參加培訓。通過各類培訓,極大地提升非遺保護工作隊伍工作人員、傳承人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2、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推出非遺旅遊線路產品和旅遊商品。

積極動員區縣申報省非遺旅遊線路,在縣區申報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非遺旅遊資源,與市場推廣處共同研究,整合非遺資源,規劃旅遊線路,共推薦旅遊線路5條。

3、高起點規劃建設非遺展示中心

市政府副市長王桂英召開專題會議,聽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示中心建設情況彙報,對非遺展示中心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思路。為認真落實王市長要求,積極與相關各方對接,擬訂展示中心建設運營方案。

4、深入開展調研工作。開展了民間曲藝團體、非遺旅遊產品、非遺旅遊線路、社區劇場、原萊蕪市非遺項目、非遺扶貧項目等調研工作。摸清底數,加大扶持。為進一步理順工作體制,推動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三個區項目公布市級項目工作,實施市級項目屬地管理。對三個區非遺項目進行了對接梳理。

5、開展黃河文化、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規劃研究。

梳理與黃河密切的非遺項目16項,提出我市弘揚黃河文化的非遺保護建議,進行相關研究。策劃在2020年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舉辦黃河文化相關活動。根據省廳通知精神,結合我市非遺實際情況進行梳理,遴選與齊長城相關非遺項目,積極申報納入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一起規劃、研究。

2020,我們要振奮精神,砥礪奮進,實幹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推動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譜寫出美麗的非遺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HyPhm8BMH2_cNUglX7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