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的孩子的家長都是相似的,不愛閱讀的孩子的家長,各有各的原因。
有的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環境——父母在家裡從來沒看書,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劇。如此這般,怎麼還好意思要求孩子愛上閱讀呢?
有的是因為沒有條件——農村的留守兒童屬於這一類,扔給爺爺奶奶帶,也大多屬於這一類。
有的是因為父母有一方甚至雙方都不重視——他們受夠了社會的摧殘,自以為看透了本質,覺得「會念書有什麼用,會賺錢才最重要」。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都不看重,如何還能奢望他們看中孩子的閱讀習慣。
有的是因為總被父母打擊——「這都不會,你怎麼那麼傻!」「這都不懂,我怎麼生出你這麼笨的孩子!」這類家長總以他們三四十歲的思維標準去要求孩子,所以在他們眼裡,孩子就很傻很笨。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是不可能愛上閱讀的。
有的是因為學習成績差——經常被人說不是讀書的料,對學習就會失去興趣,更別說閱讀了。
······
而愛閱讀的孩子的家長,都是相似的:自己本身就愛閱讀,知道閱讀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自然就會創造無數的條件,用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是否有通用的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當然是肯定的。今天魏參老師就來分享幾個自己親身實踐過的方法,供廣大家長借鑑。
1、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有趣。
好習慣的養成,從喜歡開始。而沒有人會拒絕一件有趣的事情。特別是喜歡遊戲的孩子們。所以,聰明的家長,會把「閱讀」這件事,設計成一種遊戲,讓其變得遊戲,孩子自然就願意參與。
比如,我經常跟孩子比誰閱讀得快的遊戲:「我們比賽吧,看誰先看完一本書or一個章節。」
比如,我還經常跟孩子比誰閱讀得多的遊戲:我們比賽吧,看誰一周內,看完更多的書。
比如,我每天都會跟孩子玩分享的遊戲:每天晚上固定20:00,是我們家的家庭分享時間,每個人都要把今天閱讀過得書,分享給大家聽。
2、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有成就感。
變得有趣,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點火裝置。要想讓孩子養成持續閱讀的習慣,就需要另外一個技巧——情感獎勵,即讓孩子從閱讀這件事上,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日常經常引導孩子,用看過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比如今天外面下大雨了,我就問我的孩子:「樂樂,外面下大雨了啊,你知道為什麼會下雨嗎?」「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當然,前提是,你要提一些寶寶最近才看的書,這樣才能確保寶寶能答得上來。不然「成績感」就會變成失落感,獎勵就會變成打擊。
3、從簡單易行開始
好習慣的養出,最難的是走出第一步。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跟我抱怨「你的這些方法我都懂,可我孩子就是不願意走出第一步,連書都不願意拿起來。」
我家的孩子, 剛開始跟大多數的孩子一樣的,都不喜歡看書。後來我看了一本書《掌控習慣》,就輕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讓其「簡單易行易操作」——從每天閱讀2分鐘開始。
是的,你沒看錯,2分鐘。2分鐘一到,孩子就可以放下書,但有一個條件:每天必須2分鐘。知道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願意閱讀嗎?因為覺得太難了,太枯燥無味了,所以心裡一直很排斥。可如果這件事很簡單呢?孩子就不會有那麼大的阻力。
然後當孩子每天養成2分鐘的習慣後,再在上面說的「有趣和成就感」上,不斷去強化獎勵,讓孩子從閱讀中體會到樂趣後,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狄德羅效應:狄德羅是18世紀一個哲學家,生活一直非常的簡樸。有一次他的一個富豪朋友送給他一件非常貴、非常好的睡袍,他非常喜歡,每天都穿。接著他覺得他的床和這件睡袍不配,於是換了一個好的床;接著他又覺得家具、地板都跟這個睡袍不配,全部換成了新的。
這個故事不是個例,是所有人類共有的特性。它告訴我們,當我們擁有一件好的物品後,就會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同理,當我們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後,我們就不斷養成更好的習慣,以讓我們的心理適應這種優越感。
所以,現在就試試吧,把孩子喊過來,跟孩子溝通好,每天閱讀2分鐘。一個月後,你將和我一樣,擁有一個已經深深愛上閱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