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錢看得高於命,我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2019-10-10     靜水人生



在某期金牌調解節目中,偶爾看到關於一個對錢中毒很深的當事人經典案例。男人不可思議的嗜錢行為觸動了我敏感的神經,使我陷入了深入的思考。若家有對錢「中毒」很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將何去何從?

妻子指責丈夫是個惡扣狂,她家的每一分錢支出,丈夫都會記在小本本上。但凡有一筆對不上帳,就會引發一場惡戰。妻子聲俱淚下的控訴,看得我不寒而慄。

最讓人心碎的是妻子的這番話,她說丈夫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把家中存放的厚厚一沓人民幣拿出來反覆清點,直到他數夠了,才肯睡覺。坐在妻子對面的丈夫,面對妻子一連串的炮轟式的指責,無言的憤怒,憂鬱的眼神,無辜的表情一直沉默地掛在扭曲的五官上。


當主持人就事件本身欲展開剖析進入調節環節時,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說出了自己的心酸和無奈。他說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度過的。父親是個賭鬼,會把家裡僅有的一點生活費揮霍一空,賭得分文不剩時還會對媽媽和他拳腳相加。

媽媽時常以淚洗面,被當做父母惡戰的出氣筒是常有的事情。當所有的家庭壓力全部壓在瘦弱的媽媽身上時,媽媽會把一分錢掰成八半花。有時候她也會罵我長大了會和父親一樣是個該窮死的鬼。幼小的心靈從小就被一種叫「錢」的傢伙死死綁架了。我做了很多錯事,但又管不住自己。

我不想離婚,我愛我的妻子。主持人反駁他,愛你的妻子你為何不捨得為她多花一分錢?面對這個價值觀扭曲且變態的傢伙,他看似無辜的黑鍋誰來替他背?

Y是我中學時代的死黨,寒窗苦讀的歲月,我們倆形影不離。我會將從家裡帶來的好吃的比如雞腿、點心分享給她。每每此時,她說她很羨慕我。家裡條件都不是太優渥,為什麼她的爸媽從來沒有為她悉心做過一件特別的事情。

她曾告訴我一件一直難以啟齒的往事,這也許是這輩子她和媽媽最大的隔膜了,到現在她都無法釋懷。高三那年,課業繁重,加上嚴重營養不良,她時常感冒發燒,有限的生活費時常顯得捉襟見肘。

某個周末她回家向媽媽要生活費,媽媽一臉苦瓜相,告訴她家裡早已分文沒有。她也就什麼都沒說,在柜子里尋找換季衣服時,卻發現柜子的角落裡有本媽媽夾鞋樣用的書。書裡面整整齊齊躺著一沓人民幣,她瞥了一眼,生硬硬把眼淚憋了回去。返校途中,心中不由得涼氣倒抽。


她說最害怕過寒暑假,因為寒暑假結束前要上繳下學期的學費。每逢那時,她媽媽必定會哭天搶地的控訴她花了家裡多少錢。第一年高考失利後,她沒有再讀,賭氣去了南方一家工廠。

多年後才聯繫上,她告訴我她攢了人生中第一個十萬巨款,一次性給了媽媽,然後在無人的角落嚎啕大哭一場。這麼多年的壓抑和委屈終結在她三十歲生日那天。她說她不想家,家中沒有讓她溫暖的片瓦之地。

作家張愛玲也曾因受夠了嗜錢如命的媽媽,寧願客死他鄉,都不願意再相見。不管外人怎麼評說,她寧肯孝順曾偶爾溫暖過兒時的她的姑媽,卻與媽媽老死不相往來。

W是我的忠實讀者兼好友,當得知我要寫一篇和錢有關的文章。她說靜水老師你能寫一篇《我的父親是渣男嗎》或者《渣男老了是不是就是父親了》,讓我的心頭不由得一顫。一個孩子心中的父親怎能如此不堪,能讓其對他有如此的冷漠和成見。

她的父親是一個嗜錢如命的傢伙,想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他有多麼不容易。我們聊起原生家庭時,她給了推薦了蘇珊.福沃德的《中毒的父母》這本自我療傷的力作。

她說我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是心理的創傷,自愈起來依舊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果不解決安全感缺失和焦慮感折磨,似乎半輩子都在尋找,無心去做更好的自己。


她說你相信嗎靜水老師,關於愛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大有小有弱有強,父母也是一樣。有的父母心中的愛猶如浩瀚大海,給孩子滋潤一下就很自然;有的父母心中的愛只有碗口大,給孩子一口就很不錯;但有的父母心中的愛只有一丁點,不足以滋潤自己,何談給滋潤別人。

望著W那和善而隱含絲絲抑鬱的眼神,她的話讓我心疼之餘愕然不已。我的原生家庭也不夠理想。父親雖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我們之間時不時也會發生「戰爭」,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在我心中偉大的父親形象。

我漸漸明白了,人的格局大小,源於思想境界的高低及愛人的能力強弱。他的父親把錢看得很緊,很多時候源於自戀,而自戀的人多半自私,並且這種自戀源於自卑過渡而來。所以他永遠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的父親也把錢看得很重,上次我帶他到某景區,因為一張門票的開銷,他死活不肯進去,我鬱悶得胃疼,發誓永遠再也不帶他出門旅行。我們兄妹三個和父親的關係可以用相殺相愛來形容,為什麼相殺過後依舊相愛,源於我們之間付出多於索取。

父親平時很「摳門」,但哥哥上大學時他把苦心經營多年的積蓄,一次性拿出來了;我上大學時他把家裡的兩頭牛果斷出手;輪到妹妹上大學,他已疾病纏身多年,我們共同渡過了難關。

一個人的成長,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成人後的我們,說話做事的方式無不自帶這個原生家庭的影子。家有對錢「中毒」很深的父母,我的人生將何去何從?

化解所有隔膜最好的良藥是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成人後的我們,需要一種自悟自愈的艱苦心理跋涉之路。但是如果把自己所有不幸的黑鍋全部扣在原生家庭的頭上,顯然不是一個負責人生應有的態度。

父母的有生之年伴隨著我們的成熟日趨減少,讓我們慢慢寬恕他對我們曾經的傷害吧。他們有限的認知和行為本身也許給我們帶來的傷痛無法言說,欲罷不能。但人的一生只有三萬天,我們更應該從原生家庭營造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活在當下,追求餘生的幸福。


父母對錢的態度,無形中影響著孩子健康價值觀的構建,窮人思維甚至會成為禁錮一個孩子跨越人生的巨大障礙。如果你家有對錢「中毒」很深的父母,請打開自己的心門,果斷拔出那根頑固的刺,儘管疼痛難忍。

朗達.拜恩在《秘密》中寫到「你必須對金錢感覺美好,才能為自己吸引更多的錢。你值得擁有你想要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宇宙也會把它們給你,但是你必須把它們召喚到你的生命中。」

滿足孩子一次看似「過分」的要求,錢真的不是魔鬼,它是使得我們人生變得美好的天使。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能掙會花,不枉人世間走一遭。勇敢克服心理障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會發現超越和蛻變沒有那麼難。

沉下心來,去盡情的愛和寬容吧,摒棄仇恨和自私,相信我你將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PS:原生家庭的傷害,不足以我們背負一輩子的苦痛前行,推薦大家讀一讀《愛有八種習慣》和《中毒的父母》。

作者:靜水,自由撰稿人,高校兼職財稅講師,育兒工作者,38歲裸辭,一支筆寫盡人間冷暖,陪你把孤單過勇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Gf7t20BMH2_cNUg4P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