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到中年,方才明白順其自然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2019-10-31   唐若心學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人到中年,你才會體會到其實最好的生活狀態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也就是我們古話所說「盡人事,知天命」。

如果您有高遠的目標,那麼可以保留,但是不要執著於一定能實現。我們要做的是去努力,爭取每天有所成長,這樣最終能實現目標當然不錯,如果實現不了也可以順其自然。

知足者常樂,小進步、小成就也會讓人感到幸福,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幸福,比如參加喜愛的運動,做好身邊的一件事情,工作完成得漂亮,觀看扣人心弦的比賽,都會留下許多難忘的瞬間。

我們在生活中,要記住放下過多的執著,學會「努力之後順其自然」,那麼心態自然會平和,沒有了那麼多糾結和焦慮,就有力量更持久地努力。這也是《道德經》所說的「上善若水」的道理。

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曾經相信:只要努力,夢想就一定能實現。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我有著高遠的目標,當時也很執著,一定要實現。因為我認為如果實現不了夢想,到了四十歲還只能過平凡的生活,那人生一定是可悲的。

那時我的確很努力。不過,難免有些事情做得不太好,對我來說,這意味著我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優秀,與目標相差甚遠。

想到這些,那時的我自然常常情緒低落,勁頭也沒有那麼足了。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個月,有時清晨醒來,想到美好的未來可能化為泡影,就感到沮喪。

該放棄目標嗎?總感覺不甘心。那段時間我苦苦思索,尋求解脫之道。終於有一天,我猶如醍醐灌頂:樹立高遠的目標並為之努力,本身並不能說是錯的,問題在於我太執著了,事實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一個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實現嗎?並非如此,人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如果主客觀條件不具備,夢想也難以實現。

順其自然,就是不糾結,不內耗自己。在成長中,我們尊重自己的成長規律,但是不強求一定要實現某個結果。

我們可以在成長路上給自己保留原有的目標,但是沒有必要總想著它能否實現,能做到的就是每天不要虛度光陰,保持成長,如果實力和積累都已足夠,機遇出現,那麼實現目標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條件還是不具備,無法實現目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即使只有普通的成就,生活也可以精彩和幸福。

更多關於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習慣,認知,思維等方式塑造最好的自己。

二、學會順其自然,你才會更好狀態成長

無論大目標還是小目標都需要學會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並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後不要過於在乎結果,而是從每次的過程中去收穫智慧與成長。

比如,我組織一項活動,會認真去計劃、協調、安排、推進,爭取有個好結果。但是結果如何取決於很多因素,盡力之後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參加比賽,我會全力拚搏,但對結果順其自然,因為有了好的心態,我常常會超水平發揮。而如果想贏怕輸,引起情緒波動,就可能會發揮失常。

對待工作也是如此,我會盡力去做,至於結果如何不完全取決於自己,順其自然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和自己過不去。

對待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比如我們期待孩子優秀,但是我們要首先接納孩子平凡,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要鼓勵孩子持續成長,這樣平凡的人才可以幸福和精彩。

如此一來,父母心境平和,孩子也不會因為壓力太大而崩潰,親子關係好了,孩子會更願意合作,反而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學會努力之後順其自然,是消除成功學負面影響最好的良藥。這樣既能保留前進的動力,又避免了過多的不良情緒。

這種平衡的進取心看似慢,實則快,常常會笑到最後。努力,有時需要百米衝刺,全力以赴;我們要知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能總用百米的速度去衝刺,慢點持續的努力,成長才會更有後勁。

三、順其自然是打開我們的心生活

從某些方面來說,人生也不是必須進取和上進的。各種生活態度也都有其道理,每個人都需要是聽從自我內心的安排和選擇。

年輕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意氣風發過,雄心壯志過,在時間的沉澱下,許多人最終很都歸於平淡,人到中年,你才會真真切切體會到那句活在當下的幸福感受。

順其自然其實是一種最好的中庸之道,要知道,生活並不是只是雄心壯志,更多是我們的生活,生活在當下,努力體會當下的感受,人世間的愛與夢想都是我們在意的。

順其自然的本質,是打開我們的心,不再執著自己的目標之上,而是努力去做好自己當下該做得的,從生活的當下去體會世間美好的一切。

生活從本質上來說,是瑣碎的,許多人可能都不屑於這種一地雞毛,但你越深入下去去生活,你越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在過一種平緩而忙碌的生活。

讓自己慢慢愛上這種忙碌而繁瑣的工作,習慣這種平緩的生活狀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當下自己的生活,你的內心幸福感也會增強,人到中年,最重要是做好身邊能做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幸福體驗。

今日話題:人到中年,你覺得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