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部門點名「網際網路+醫療」,醫療信息化迎來新機遇?

2019-10-01     新浪理財師

9月29日,發改委、財政部、醫療保障局等21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其中提到,要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加快發展「網際網路+醫療」。

近年來,得益於政策支持和投資加碼,「網際網路+醫療」成為關鍵詞,醫療信息化產業發展迅速。根據機構預測,2019年,我國醫療信息化的市場規模將接近600億元。

一、醫療信息化加速發展

醫療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已經被納入「十三五」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重點目標。狹義上的醫療信息化包括醫院信息化、區域衛生信息化和其他產業鏈延伸;廣義上的醫療信息化還包括醫院管理、醫保信息化和藥品流通信息化、臨床管理等。

整體來看,我國醫療信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部分大型的醫院開始開發和應用一些小型管路軟體,後面才開始建立小型的區域網。2009年以來,醫療信息化建設全面啟動,新型管理模式得到廣泛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伴隨著醫療IT行業的發展而發展。隨著國內外IT公司紛紛布局醫療IT市場,截止2019年6月底,我國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醫療信息化軟體生產供應商有將近600家。其中,中型供應商的數量最多,約360家,占比達到60%;大型和小型供應商的占比分別為15%和25%。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醫院正在加速實施醫院信息系統(HIS)、遠程醫療、臨床管理信息化系統(CIS)、電子病歷等的整體建設,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國的大型醫院基本建立了成熟的HIS系統,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無線技術和手持設備等也逐漸應用到HIS系統中。同時,中小型醫院開始部署HIS系統,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也開始建立HIS系統。

二、利好政策頻出

近期,「網際網路+醫療」迎來政策密集期,多部門相繼發布了利好政策,通過多種方式支持醫療信息化產業的發展。

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在新版《藥品管理法》中,處方藥未被列入不得在網絡上銷售的藥品種類中,這被市場視為是衝破網售處方藥禁區的信號。

8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發布了《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正式納入醫保支付範疇。這項措施具有歷史意義,擴大了醫療線上化範疇,同時,從支付上鼓勵醫療行業發展,有利於實現真正意義的上的「醫保脫卡支付」。

另外,9月4日,據媒體報道,國家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聯合華為、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全國30多家醫院在北京聯合啟動了《基於5G技術的醫院網絡建設標準》制定工作,這個由醫療與通信行業共同啟動的「5G+醫療」行業標準將納入國家衛生健康標準體系。

三、投資機會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政策支持、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數據互聯互通等多方因素共振,醫療信息化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投資者可以關注在網際網路醫院方面布局較多的衛寧健康和醫療大數據業務表現出眾的創業慧康。

(1)衛寧健康

衛寧健康是國內第一家專注於醫療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業務覆蓋智慧醫院、區域衛生、基層衛生、公共衛生、醫療保險、健康服務等領域。 2019年,衛寧健康的核心網際網路業務雲醫進入3.0時代,目前,衛寧健康主要有兩種盈利模式,一是信息化建設費;二是診療、諮詢等收入分成,電子處方導流至院外分傭。

2019上半年,衛寧健康實現營業總收入6.7億,同比增長22.4%;實現歸母凈利潤1.6億,同比增長36.6%。



從股價表現來看,6月份以來,衛寧健康的股價開始波動上漲,走勢較為平穩。隨著醫療信息化各項利好政策逐步落地,衛寧健康的股價或有望繼續上行。

(2)創業慧康

創業慧康是國內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龍頭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分為醫療衛生信息化應用軟體和基於信息技術的系統集成業務。另外,創業慧康參與了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基於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建設指南及基於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建設技術解決方案等國家衛生信息標準和規範的研發和編制。

2019上半年,創業慧康實現營業總收入6.1億,同比增長16.5%;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同比增長104.6%。


從K線上看,創業慧康的走勢與衛寧健康較為相似,6月份以來整體呈現上漲態勢。在醫療信息化產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業慧康的股價或有望延續升勢。


免責聲明

本文由投資顧問:張檳(執業編號:A0740618100005)進行編輯整理,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BQahm0BMH2_cNUgF3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