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便宜500元的iphone到今年優惠2萬的特斯拉,狂奔在返城高速上 的拼多多,似乎已經忘記了五環外起家的初心。
這兩年電商平台的獲客成本持續推高,有人根據財報測算,2018年京東竟然高達1503元,拼多多倒貼大品牌,雖然糾紛不斷,從帶動需求上攻,目的就是吸引一二線城市優質客群。一心想擠進五環內的拼多多,要補的功課還有很多。
力不從心的「百億補貼」
通過將補貼定向輸出給高客單價的大品牌,拉動GMV的指數級成長,賣出一輛30萬元的特斯拉Model3相當於賣出3萬件9.9元的特價商品,這筆帳誰都算的過來。
對拼多多來說,原有的1萬款甄選商品遠遠不夠,實現進軍五環的宏偉目標,既賺眼球又能帶來新客群的爆款當然是多多益善。
但SKU的翻式爆漲,也給拼多多帶來幾個重要影響。
首先,去年拼多多GMV是1.0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讓拼多多覺得補貼特定SKU是一種有效的差異化策略,但這也意味著拼多多不得不以阿里和京東更熟悉的方式展開競爭,而去年阿里GMV是5.73萬億,規模多出拼多多數倍。
同時,倒貼知名品牌導致拼多多與中小商家和區域產業集群的聯盟出現鬆動,在外貿趨緊+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後者本來指望拼多多的輸血。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倒貼並未獲得知名品牌的認同,越是大品牌越是注意長效價管和渠道策略,對短期營銷不感興趣,雖然拼多多自掏腰包,友情帶貨,仍然屢遭官方喊話,以及各種叫停,這對拼多多的商譽多少是個損失。
此外,根據超對稱技術的結構化資料庫UraniumDB,拼多多百億補貼商品的SKU數和品牌數7月以來迅速翻倍,SKU量從1萬左右翻倍增長到2萬。與此同時,百億補貼的日均GMV也從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3.5億RMB,增長到2020年6月-7月期間增長至7.3億RMB。
研究機構分析認為,拼多多百億補貼商品激增的同時,拼多多GMV銷量並未等比例上升,百億補貼商品的擴張速度顯著高於其活躍用戶數增長幅度(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Q1拼多多月活躍用戶數為4.87億,較上一季環比增幅僅550萬),也就是說,拼多多傳統中小商家生存空間正在被嚴重擠壓,銷售廉價商品獲得平台流量比例正在萎縮。
但最重要的,這給了淘寶特價版、聚划算、京喜、快手、抖音等平台圍獵的機會。
拼多多模式使得用戶對價格變化非常敏感。
按照超對稱技術的數據,當聚划算祭出百億補貼的時候,拼多多日均GMV的最大下滑幅度可以達到35%,對低線客群來說,便宜就是王道。
今年3月26日正式發布的淘寶特價版被阿里戲稱為「丑弟弟」,成為拼多多狙擊戰的關鍵角色。
第一,在拼多多回城時,淘寶特價版充當了中國產業經濟的新盟友。
今年全球貿易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下降,外貿工廠「斷單、斷鏈」成為普遍現象,爆紅的直播帶貨是處理庫存的主要推手,但絕大部分外貿企業出口轉向內銷並不容易,因為重組銷售渠道和熟悉國內消費環境都需要時間,淘寶特價版恰恰在這個特殊時刻提供了雪中送炭的支持。
一邊用「適銷對路」的產品啟動未被喚醒的需求,一邊引導企業升級研發和設計,響應品質生活的進化,以致於短短100天就聚集了全中國145個產業帶、120萬產業帶商家、50萬外貿商家和超過30萬外貿工廠。
第二,給習慣薅羊毛的用戶培育了「低價淘好貨」的新消費理念。
阿里對下沉市場並不陌生,1688旗下原來就有「淘工廠」,直接連結賣家與工廠,消費端有聚划算和淘小鋪,淘寶特價版是集大成者。
3元錢的襪子,6元錢的整箱零食,10元錢的運動鞋,49元的赫本風連衣裙,對於追求性價比又不想為購物花時間的年輕人,這就是真香。
消費者不傻,廠家直供,源頭好貨,正品保障,一件包郵,c2m定製,所有這些動聽字眼,都是有前提的,平台要有供應鏈組織和服務保障能力,廠家必須有高效壓縮成本的手段,才能真正去除渠道和營銷溢價。
淘寶特價版app在介面交互上很下了番功夫。
它的購物車是獨立的,收藏夾與淘寶共用,首頁默認顯示20個特價商品,刷新會有另外20個展示,豐富感、緊迫感都營造的很到位,還不怕比價。
至於給產業帶輸血,一直是電商的強項,淘寶特價版這次提出帶來100億新訂單,幫助1000個工廠實現過億產值,在全國範圍內打造10個過百億的數字化產業帶集群。
今年618大促,淘寶特價版第一天,產業帶商家的C2M商品訂單量就同比飆漲668%,外貿轉內銷商家成交金額同比大幅增長66%,目前,淘寶特價版已經迅速成為中國外貿工廠最大的內銷平台。
2020年是下沉市場重塑的一年,關於拼多多的圍獵戰早已打響。
有人覺得,現在的電商競爭似乎顛倒過來了,拼多多倒貼大品牌,急著進入五環,分食一二線城市的高凈值人群,阿里和京東反而盯上了下沉市場,阿里出了淘寶特價版,京東出了個新產品「京喜」,鐵了心要上山下鄉。
像阿里這樣的平台走的是「消費分級」的概念,不是拉著供應鏈玩價格歧視,更不執著於單純的升級和降級,有需求都是生意。
但「特價經濟」新引擎這個名號,大家還是要爭一下的。
有數據顯示,中國300多個地級行政區域,有179個年均可支配收低於2萬元,再結合6億人口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這個事實,消費平權的前景並不需要驗證。
製造業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兩種情況。
出口企業的困難主要是外貿大環境的影響,他們的產品無論從質量到工藝,無論從研發到設計,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短板,轉型內銷需要的只是高效的走量渠道。
至於產能相對過剩的產業帶,受疫情期間庫存嚴重,又面臨穩崗保開工率的政策要求,他們需要的是可以快速批量出貨的平台。
淘寶特價版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對於轉內銷的外貿企業,是幫他們在下沉市場開闢新客群,比如淘寶特價版就讓原來出口電動牙刷的廠商定製物美價廉的新品,在三四線城市就很受歡迎。
白牌商品的質量沒問題,不願意花錢、花精力做渠道、做營銷,卻願意把省下來的優惠給到終端消費者,只是把雙方聯繫起來,彼此都會高喊「真香」。
所以淘寶特價版就是著眼於建立高效的內銷渠道,進而反推供應鏈定製產品,強化研發設計能力,這樣既能薄利多銷還可以創造爆款。
在拼多多加速返城的大背景下,淘寶特價版能夠榮膺「特價經濟」新引擎,不僅是出場時間恰到好處,也是得益於這種能力。
特價經濟的核心是出貨量、增速和滲透率,一樣都不能少。
這種模式不外是兩種驅動力,一是流量引爆,不管是社交擴散還是廣告拉動,都是大投入帶動大產出,拼多多營銷費用占到總成本的80%就是如此;另一種是給沒有品牌溢價的優質產品找到連接消費者的低成本方法,這是淘寶特價版的思路。
淘寶特價版上線3個月就能把MAU拉到4000萬的水平可謂奇蹟,當年拼多多橫空出世,把社交電商玩到極致,做到這個目標也花了21個月,而且按照極光大數據的統計,淘寶特價版的全網滲透率已經躋身top10,領跑綜合類電商。
同時前端引流之爭也愈演愈烈,淘寶特價版祭出直播+短視頻的雙入口戰略。
做直播帶貨最早淘寶目前有600多家MCN和大量主播資源,後者比秀場主播更擅長與消費者進行圍繞產品的深度互動,本質仍是阿里人貨場的延伸。
阿里之前就用「鹿刻」嘗試過短視頻,當時的產品相對模板化,8月初上線的淘寶特價版短視頻更多強調的是種草、拔草,站內站外都有強勢的分發平台,這也讓有內容能力的商家,獲客和轉化都有低成本保障。
淘寶特價版以直播和短視頻整合前端平台,除了給商家一個自運營的強導流入口,也是希望商家不要墨守成規,跟著平台一起成長。作為中小企業的風向標,目前長三角的義烏、寧波等城市就有大量商家進入淘寶特價版,這些商家半數都曾在拼多多上開店。
「棄拼入特」是電商大戰的前戲,但與以往的薅羊毛式補貼不同,這是一場經濟內循環背景下,讓工廠、商家、用戶和平台都受益的消費狂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AX_cnQBeElxlkkaJ1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