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伏很久的事物,一旦騰飛,則必定飛得高遠;
太早開發的事物,往往也結束得很快。
事物的準則就是蓄久必高飛,因為蘊藏深厚,所以積蓄充足的力量,最後就能爆發而出。
楚國有寓言:有一凡鳥,呆在山上,三年不飛,三年不鳴,但一飛則沖天,一鳴則驚人。如果沒有長久的潛伏蓄積,又何來高飛的力量呢?
事物都是辯證的,先生者常先滅。因為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先開發的事物,隨著環境的變化發展,必定失去存在的條件。後來者常居上,是自然的法則,如欲不落伍於時代,只有不斷充實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厚積薄發,大器晚成,往往能脫穎而出,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
射影之蟲:《搜神記》卷十二載,有一種動物叫「蜮(yù)」,也叫「短狐」,生活在水中,能含沙射人。
照膽之鏡:傳說中的神鏡,能照見人的內臟。
倚仗自己的出眾才華,然後玩世不恭、遊戲世間,背後就要提防那些暗算之徒;
如果偽裝忠厚善良來欺騙別人,面前恐怕會有照膽鏡,照盡肝膽讓人心思無所隱藏。
本則摘自洪應明的《菜根譚》。這段話指出了兩種不可取的處世之道,告誡世人不要恃才賣弄,喪失了做人的自然和對別人的尊重,更不要假裝忠厚來騙名騙利,因為總有被人識破的時候。唯有本真自然,踏實謙遜,保持真誠,才能於己於人都營造良好的氛圍,處人處事皆舒展自如,即使黑夜裡捫心自問,亦無疚無愧。欺世盜名雖可一時獲益,卻終究有跌落的一天。人終究是要和自己過一輩子的,才不可恃,名不可盜,唯有拭凈內心雜念,踏實立身,方是長久之計,哪怕在困頓之中,亦不可苟且。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一個會成事的人要做到成事順利,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解除盲目驕傲自大的心理,而且不能太張狂太咄咄逼人,因此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但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偉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要適當地學會低調,這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少樹立敵人。
要他人當面誇獎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在背後毀謗自己。
讓別人對與自己第一次交往時就有好感,不如保持讓對方與自己長久交往而不會有反感的情緒。
人多是虛偽客套的,要讓他人當面讚美自己並不困難,而要他人在背後保持對自己好的評價卻很難。所以,與其刻意地追求別人的奉承,不如好好修養德行,讓人們身前身後都能發出由衷的讚譽。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也不必刻意去修飾和追求,否則日後缺點暴露時,會讓人生厭。
指責他人的缺點和過錯時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承受;
教導他人與人為善時不能抱有過高的期望,應當考慮對方是否可以遵從。
教人行善要他能夠做到才有實質意義。如果要求太高,對方做起來很吃力,就會喪失信心,一蹶不振,可能連低標準的善事也沒有勇氣去做,當然也就無法達到教他為善的目標。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教育。
有的人性格堅強、心量較大,或許可以承受尖銳的指責;而有的人內向軟弱、心胸狹窄,即使很溫和的批評也可能讓他不堪忍受;有的人惡習比較重,只有觸到他的痛處才能猛然驚醒、回頭;有的人習氣比較淡薄,只需要點到為止就能很快改過自新;也有的人之所以犯錯誤是受環境逼迫,有不得已的苦衷,尤其要憐憫,不能過於嚴厲,觸動他的傷痛。這裡邊種種情況、現象,都要用智慧判斷,用最適當的態度言語,準確把握分寸,才能起到幫助人斷除惡業的作用,而不會造成傷害。
將複雜的局面控制得好,才是真正有手段的人;
能夠在危難時刻巋然不動,才是真正堅定的人。
順境中能把事情做好,承受福分,人人都可以做到。至關重要的是看他能否經受得住利益的誘惑而不迷失本性,能在富貴極頂時急流勇退。這才能說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非凡的勇氣和遠見卓識。
繁花似錦、柳密如織的美景能維持多久呢?因為事物到了巔峰往往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只有智者能夠及時識破其中的幻象,來去自如,不受束縛。
在順境中要的是洒脫的氣概,在逆境中才能真正看出一個人是否有堅定的意志。由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艱難曲折時,能夠保持做人的原則和正直的品性,不迷亂心智、不氣餒妥協,才可謂生活的強者。
編輯:良知修行,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