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2016版《追捕》,很多年輕觀眾很不解,為何當年的吳宇森會被稱為「大師」,他的「暴力美學」會被捧上神壇,他的風格化剪輯與超現實幻想,看起來就是不斷的升格再升格、詩意再詩意、情懷再情懷。
對於看著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從《虎膽龍威》到《復仇者聯盟》)長大的年輕一代觀眾來說,沒有經歷,就不會懂。
當初,得著對2016版《追捕》的評價就是:江郎才盡、頑固不化。現在,我要為自己的冒失與跟風道歉。人們之所以稱吳宇森是「大師」,因為他曾經引領潮流,也創造了太多的經典,用最簡練、最生動的視覺語言,將東方的俠義文化與西方的騎士精神,通過動作電影的形式,進行了不同以往的展示與升華。
所謂的「探索與拓展電影語言」,便是「暴力美學」的精髓——將舞台向的藝術化與視覺向的商業化,有機的融為了一體。通過暴力的表現方式,在營造儀式感與展現人性中,表現出時與勢、人與命運的水乳交融與格格不入。
相對於《英雄本色》、《縱橫四海》甚至《喋血雙雄》,1992年的那部《辣手神探》更像是吳宇森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上某種平衡化的嘗試,是「暴力美學」的集大成者,是沉迷於「悲情英雄」故事的自我調整,更是為啟後的《無間道》提供了充分的「養料」。
簡潔明快、緊張刺激的英雄對槍,以及善惡之間你來我往的故事,一直是港產警匪片永恆的主題,拍得多了也挖不出什麼新鮮、出彩的地方。這部更像是「打怪闖關干BOSS」的《辣手神探》,豆瓣評分只有7.9分,不過,超過50%的人給了四星評價。
畢竟,劇情從來不是港產警匪片的強項(《無間道》之後才有所改觀,卻陷入《寒戰》、《赤道》這類一味追求大格局而不能自拔),鮮活的人物和充沛的感情才是。
多年來,電影在與時俱進,觀眾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很多當年的「神作」也「不過如此」。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20多年前的《辣手神探》,就是一部老掉牙、不太精緻的作品,槍戰、煙火、打鬥都略顯浮誇,場面不小,劇情卻拖拽明顯。
一代人拍一代人的電影。吳宇森這一代人與《辣手神探》上映了十年後,2002年「麥莊組合」的《無間道》,將港產警匪電影推上了新的高度。
「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一個時代走了,一個時代來了,當觀眾不厭其煩的討論陳永仁與韓琛、劉建明與黃志誠的關係時,猛然間回頭再看《辣手神探》中,那些似曾相識的影子和橋段,尤為歷歷在目。
與其說,《辣手神探》是《無間道》的「靈感來源」和「雛形」,不如說,這更像是港產警匪片從精神到實質的「星火相傳」。
回到20多年前的1992年,還有一年才接到環球影業的邀請、到好萊塢闖蕩的吳宇森,此前執導了經典作品《喋血街頭》,為此,吳宇森很用心,將自己的個人經歷融入劇本,想不到觀眾對「悲情英雄」的話題並不感冒,票房表現失常可想而知。
吳宇森不服,「暴力美學」需要更進一步。帶著《喋血街頭》主演梁朝偉,是吳宇森的明智之選,再次啟用「小馬哥」周潤發,這個標準的「雙雄戲」就成了一半。
《辣手神探》線性的故事主線很「港產」:行事火爆、有情有義的警探袁浩雲(周潤髮飾),在一次茶樓抓捕中不僅失去了最好的兄弟,還誤殺了臥底探員,想不到,此事牽出了一起槍械走私大案,也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強的對手、實為臥底的殺手江浪(梁朝偉飾)。
為了搗毀新晉老大尊尼(又稱莊尼,黃秋生飾)的老巢——一所醫院,袁浩雲與阿浪一面保護醫護人員和無辜者,一面與數倍於自己的黑幫展開了殊死搏鬥。
劇情清楚明了、鏡頭快慢結合,是吳宇森的看家本領,與之前幾部動作片比起來,《辣手神探》絕非小打小鬧。無論打複雜侷促的小空間,還是相對空曠的大場面,在吳宇森的精準犀利、偶有詼諧的把控中變得尤為值得玩味,128分鐘的時長中,幾乎每一分鐘都有亮點可尋。
動作戲是《辣手神探》最大的看點。在那個毫無視覺特效幫助的電影時代,為了突出本片經典的槍戰戲,吳宇森動用了當時香港最成熟的拍攝和剪輯精英,多機位、多角度、快慢鏡的全力配合,加上槍火、煙霧和音效的配合,以及從主演到群演玩命式的真人上陣,《辣手神探》精妙而不失壯觀的槍戰戲,創造出無與倫比的臨場感和緊張感。
開場,空間有限的茶樓槍戰中,純熟的調度、精準的剪輯、緊湊的節奏,為本片打好了「底」,也為快意恩仇的男主袁志雲「開了臉」。
難得當上一次警察的周潤發,性格鮮明、能力出眾,笑起來溫柔,怒起來兇狠,這便是發哥最令人著迷的魅力所在。
除了好勇鬥狠、槍法出眾,在《辣手神探》中,也很好的展示了周潤發調皮的一面。雙雄醫院「闖關」中,男主不得不帶著一名孩童拚死作戰,一靜一動的對比,讓短平快的「笑果」尤為明顯。
後來的《澳門風雲》、《讓子彈飛》中,發哥的「本色出演」令人記憶深刻。
盛年的吳宇森是敏感的,《辣手神探》很好的避免了《喋血街頭》中,一喪到底帶來的觀眾口碑反彈,把袁浩雲作為故事主視角,觀眾顯然更容易接受。
雖然,阿浪被定義為徹頭徹尾的「悲情英雄」,不過有了他與袁浩雲的惺惺相惜、赴湯蹈火,這戲便變得耐看了很多。
都說《無間道》中,飾演臥底探員陳永仁的梁朝偉演得完美。在《辣手神探》中,梁朝偉飾演的阿浪,一面是彭警司(陳欣健飾)安插到軍火走私集團的臥底探員,為海叔殺人越貨以博取信任;一面又要面臨尊尼上位的威逼利誘,為他殺掉舊老大以獲得更多情報。
作為一名臥底,阿浪一直生活在痛苦、無奈、自責的煎熬當中,除了頗有文藝感的疊紙鶴(「我每殺一個人,就疊一隻紙鶴」),他的輕鬆與焦慮,只敢向上司彭警司一個人袒露和發泄。片中,兩人天台見面的對話、表情甚至台詞,被《無間道》直接拿來作為致敬經典的橋段。
表面上,阿浪是一名冷酷的殺手,為海叔除掉叛徒乾淨利索;同時,阿浪也是一名有分寸的臥底,關鍵時刻放袁浩雲一馬。內心中,阿浪誰也不敢輕信、對誰都特別提防,猶如他自己所住的那艘遊艇,看起來自由自在、了無牽掛,卻不斷被各路勢力利用、逼迫,在刀尖上舔血、在夾縫中求生,就像小船在大海中無力的漂泊著。
對黃秋生來說,1993年之前和之後,是一道分水嶺。在《辣手神探》中,他還是那個亦正亦邪卻眉宇英氣的黑幫老大,到了第二年,《人肉叉燒包》中顛覆人設的表現,雖然讓他捧得了香港金像獎,卻也基本上和「帥」這個字無緣了,直到那部《無間道》。
雖然都是半客串的演出,老戲骨關海山的海叔、陳欣健的彭警司、毛舜筠的程思林、董瑋的「獨眼殺手」,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紅花還要綠葉配,正因為他們拿捏得當的表演,令周潤發和梁朝偉飾演的角色,個性更加鮮活、明快。
十年前,彭警司送給阿浪的禮物打火機,十年後,換成了黃志誠送給陳永仁的手錶。如果說,大師的港產電影最後一作《辣手神探》,為後起之秀《無間道》「打了個樣」,那麼,港產警匪片的創作思路看起來越來越「多元」、拍攝題材卻越來越「窄」的現實,不由得令人唏噓。
無論是陳永仁還是阿浪,最終逃不過死亡的命運,港產警匪片與演員梁朝偉一起經歷了滄桑;就像經歷過吳宇森時代的周潤發,努力突破「定型的人設」而不得;拍了幾部「史詩大戲」之後的吳宇森,也在《追捕》中耗盡了觀眾的情懷。不過,總有那麼幾部港產電影「黃金歲月」中很有吳宇森味道的作品,值得人們去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