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讓農村剩下一億人後,人均耕地18畝,農民的日子能好過麼?

2019-11-17     回村歇歇

現在,城鎮化率是一個地方高水平發展的硬指標,這城鎮化率指標提升標的,肯定是指還在農村中生活的居民,也就是傳統語境下的農民。顯然,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生活好過,所以才大力發展城鎮化。

因此,回村歇歇有個大膽的想法,假如城鎮化率讓中國69萬個農村中,共剩下一億農民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那麼農村中的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達到了18畝。

農民人均耕地18畝,農民的日子能過好,超過城鎮居民的平均生活水準麼?

農村剩餘1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人均占有18畝耕地這個數據是怎麼估算的?這個數據不用估算,只要一直以來關注三農的人群都知道。

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裡,全國18億畝耕地的紅線就要嚴防死守,不能突破。18億畝耕地,1億農民,這不就是人均耕地占有18畝麼?這個文盲都能計算清楚。

那麼這就有了,農村剩餘1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後,按照全國現在公布的約14億人口計算,一個農民的農業生產要供給13個城鎮居民的一日三餐。

當一個農民為13個城鎮居民提供天天食物後,也就是說平均13個城鎮居民要把工作收入的,按照每個城鎮居民平均日消費食材,包括單位就餐,飯店消費,糧菜油肉蛋奶茶水果15元計算。

一個城鎮居民每個月要向農民支付約450元食材購買款,那麼13個城鎮居民每個月向農民支付5850元。這5850元減去約二分之一運輸加工成本,直接生產農產品的農民大約剩餘2925元,這裡面還包括農民種地的農資投入。

13個城鎮居民支配給一個農民一個約2925元減去一本農資農機成本投入,剩下可支配收入1462.5元,乘以12個月,這麼算下來,一個農民全年剩餘可支配收入17550元。

當然,這個估算是按照當前的物價和中國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支出來計算的,估算你懂的,就是有差距。

而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來源於網絡。

看見了麼?即使這樣,1個從事農業生產,包括養殖業的農民供給13個城鎮居民的食物,得到的收入還遠低於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28元。

按照目前農業生產狀況,農村剩下一億農民從事食物生產,一年可支配收入還比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少10578元,也就是說還有10678元的差距。

要縮小這樣的差距,只能從農產品流通加工領域擠壓,讓農業從粗放生產,到精細加工過度,以此來提高從事純農業生產者、農民的收入水平。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使城鎮化讓農村僅剩下一億人後,人均耕地18畝,農民的生活水平遠遠達不到全國人均生活水平,怎麼能好於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呢?

特別提示:這是說1億農村單純從事農業生產,沒有了到城市打工的收入。

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slrf24BMH2_cNUgWF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