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洶湧疫情,他們果斷選擇逆行向前

2020-02-12     宿州廣播電視台

面對死亡的威脅,求生者選擇從災難中心逃離,而他們卻選擇朝著相反的方向馳援。他們被稱為偉大的逆行者!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戰役中,這一稱號當之無愧屬於奔赴湖北武漢的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安徽省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組建援鄂醫療隊,在最短時間內,來自全省各家醫院的187位醫護人員齊聚合肥,在省委省政府一聲號令下,立即乘坐當晚的動車向著疫情中心武漢進發!

在這187人的隊伍中,有四位同志來自安徽省屬大型國有企業皖北煤電集團下屬總醫院。他們分別是總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張東光、ICU護士長趙品俠、呼吸一科護士馬瑞娟、感染科護士曹夢楠。他們是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從全院100多名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中挑選出的佼佼者,因為他們不僅代表著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3000醫護人員,而且還肩負著4萬皖北煤電和安徽省50多萬國有企業產業工人的殷殷重託,在這場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與死神、與疫情的決戰中,他們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逆行向前!

張東光:踐行初心使命就要義無反顧,逆向而行!

張東光,副主任醫師,皖北總院呼吸內一科行政副主任,1999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先後在感染科、呼吸內科工作至今。

張東光醫師在醫療工作崗位上不忘初心,時刻牢記醫者使命,他醫德高尚,具有高超的業務技術水平、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就談不上真正的服務好病人,張東光深知這一點,他平時堅持業務理論學習,積極參加省內外各項學術活動,曾先後在南京胸科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北京市天壇醫院進修學習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及氣管鏡下介入治療,先後發表多篇論文。

他始終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宗旨與自己的臨床救治工作聯繫在一起,關心、愛護、尊重患者,呼吸科老年病人多,急重症病人多,臨床工作繁雜而鎖碎,但是張東光從來沒有叫過苦喊過累,每天都奔波在臨床一線,為患者的康復而辛苦忙碌著。不論是節假日還是休息時間,有來找他看病的患者,只要他在家,他都及時趕到醫院,耐心給病人進行檢查治療。

在醫療活動中,除了精湛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張東光一直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僅從不接受病人紅包,還儘量幫助患者節省醫療費用。帶頭樹立行業風尚,維護醫院形象,一身正氣,一塵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讚揚,多次收到患者贈送的感謝信和錦旗,受到醫院及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表彰。

呼吸內科除了要面對一般醫護人員的風險外,還要經歷各種突發疫情的考驗。在抗擊「疫情」面前,誰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張東光家裡有老人和孩子,愛人又在醫院手術室上班,本身家庭負擔挺重,但他面對突如其來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沒有絲毫的猶豫彷徨,為了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為了早日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他捨棄小家,主動請纓,義無反顧,逆向而行,報名志願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沖在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前線,用忠誠和付出詮釋了一位醫務人員初心和使命。到達武漢以後,他與隊友團結協作,作為醫院援鄂小分隊隊長,在武漢協和東西湖醫院呼吸一病區,他身先士卒,表率先行,迅速投身到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趙品俠:我隊員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趙品俠,女,46歲,漢族,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第三屆安徽省重症監護專科護士,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ICU護士長。1998年畢業於蚌埠醫學院護理系,畢業後一直在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工作,先後在SICU、ICU工作至今。

趙品俠護士長在重症護理崗位上,一直以病人為中心,時刻為病人著想,兢兢業業。在20多年的艱苦繁忙的重症護理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經驗和管理經驗,練就了嫻熟的危重病人護理和搶救技術。她善於鑽研和學習,業務精湛。她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關心、愛護、尊敬護士,以誠相待,善於激發護士工作熱情,讓她們全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給病人以燦爛的笑容。她熱心公益,長期資助一名家庭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面對武漢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毅然決然地捨棄小家,主動請纓,義無反顧,逆向而行,報名志願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沖在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前線,因業務過硬,管理經驗豐富,在武漢她臨危受命擔任東西湖區人民醫院呼吸六病區安徽援鄂護理團隊負責人,與隊員團結協作一周內完成護理交接。一周後與安徽護理領隊接管東西湖區3個護理病區,B座八樓呼吸六病區,B座九樓呼吸七病區,B座11樓呼吸九病區,共負責三個病區的管理工作。現正有條不紊地帶領安徽援鄂護理東西湖區小分隊投身到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儘管她時刻被疫情威脅包圍,但是她時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在她的工作日誌中,她這樣寫道:我隊員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馬瑞娟:昨天世界為我守護,今天我來守護這個世界!

馬瑞娟,女,23歲,漢族,1997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士學位,皖北總院呼吸一科護士。2019年6月畢業後,一直在呼吸一科工作至今。

雖然參加工作的的時間不長,但得知武漢疫情嚴重,需要支援時,馬瑞娟毫不猶豫地報名。護士長根據她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綜合表現,很信任的同意了她的申請,讓她和兩個老師一起,投入到武漢抗疫一線。

她家在靈璧縣,當她的母親知道她要去武漢的消息時,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堅決不行,那裡太危險了,一定不能去!但是她跟媽媽說:「武漢那裡更需要我!」媽媽沉默了許久,哭著說:「那你到那裡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們在家等你回來!」現在全家都在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有時間就會打電話鼓勵她,讓她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在一線工作!

馬瑞娟到了武漢被分到東西湖人民醫院,那裡的工作強度比想像的要大的多,物資也很匱乏,為了節約資源,上班時間不敢喝水。工作上也有很多困難,防護服和雙層手套給護理操作帶來很多不便,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馬瑞娟攻堅克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她跟老師說,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作為一名參加臨床工作不久的護理工作者,馬瑞娟在這場疫戰面前,沒有退縮,勇往直前,把平時在學校和醫院老師交給她的知識,很好的應用到了這次一線工作當中!作為支援隊伍里一名比較年輕的護士,她不甘落後,表現突出,收到了領導及老師的好評。

馬瑞娟說:「03年非典,那時我們還小,全世界都在守護90後,現在我們長大了,換90後來守護全世界!」

曹夢楠:如果大家都顧小家,那新冠病人的治療誰來做呢?

曹夢楠,女,28歲,漢族,1991年8月出生,2012年畢業於江西科技學院護理專業,職稱:護師,皖北總院感染科護士,畢業後一直在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感染科工作。

曹夢楠自參加工作以來,工作積極主動、任勞任怨、善於學習。人們視傳染病為猛虎惡狼,可是她在感染科一干就是7年,感染病房工作有多危險,平常人是很難想像的。感染科平常收的病人大多是肝病、肺結核、愛滋病、流行性傳染病等,送到這兒的都是高危病人,有的連家屬都不敢陪,但只要送到感染科,曹夢楠總是變成病人最親近的人。

對突如其來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護士長在微信群里通知要選派一名優秀的護士去馳援武漢時,她沒有絲毫的猶豫彷徨,主動請纓,義無反顧,逆向而行,報名志願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晚上,當她母親知道時,流下了擔心的淚水,男朋友也比較擔心,跟她商量能否不去,只因為,還有一個多月就是他們的婚期……她耐心的做通了母親、男朋友的工作,她說:「如果大家都顧小家,那新冠病人的治療誰來做呢?疫情如國難,國難當頭,我們是護士,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責任,行善積德,造福人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因為怕死而退縮,豈不是丟棄道德,更有愧於護士這個聖潔的稱號嗎?最終,母親和男朋友被她說服,次日清晨,曹夢楠第一個拉著行李,出現在醫院集合點。

到了武漢,曹夢楠和同事一起先被分到了武漢泰康醫院,現在又被調到了武漢東西湖人民醫院,白夜班交替,常常一個班下來,回到指定住宿點,連接家人電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曹夢楠說,我無悔於我的選擇。作為一個感染科護士,我不是不知道穿上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口罩、面屏、二層手套,穿上鞋套是什麼感覺,那就是活脫脫一個被裝在套子裡的人。穿上這身行頭,即使不動也會汗流夾背,更別說還要忙前忙後地治療,護理病人,處理生活垃圾。這期間不能吃,不能喝,更不方便上廁所。所以忍飢,挨餓,憋尿等是常事。但是,病毒肆虐,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我別無選擇,看著病人恢復健康的笑臉,那就是我堅守在抗疫崗位上的動力,再苦再累,我也會堅守到底。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援鄂醫療隊四位白衣天使,用行動為我們生動詮釋了,大難當前,我們該如何挺起國家和民族的脊樑!(皖北煤電集團黨委宣傳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ryCOHAB3uTiws8KFn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