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北京天壇醫生"曝光",你可能永遠無法看到這一幕

2019-09-16     醫路向前巍子

「我選擇放棄。」她低著頭,眼淚不停地從臉頰流下。

「我和老公以前已經商量過了,我倆誰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放棄治療。」說完後,她深吸了一口氣,在病危通知書上籤了字。

她老公才35歲,他們還沒來得及要個孩子。

我坐在她對面,剛剛向她交代完病情和註定預後不良的結局。

看到她低頭簽字這一幕感覺很熟悉。

每次面對家屬,進行病危通知,我的心情都跟著很壓抑,身為醫生,面對束手無策的疾病,有時的確很無奈,只能懷著沉痛的心情,告訴患者家屬這種病預後極差,我們已經盡力了,請做好最壞的準備。

在聽到她說選擇放棄時,我深深地理解她的心情。

每年我們搶救那麼多腦出血的患者,很多病人因為發病急,出血量多,即使手術保住了生命,但卻給社會、給家庭創造了一個個嶄新的植物人。

親眼見證著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突然倒下變成「廢人」,成為全家的累贅。

常年臥床,吃喝拉撒,鼻飼導尿,反覆肺炎。

不能自理但有人護理也無所謂,最難接受的是,腦組織損傷嚴重,記憶消退,永無交流,「人性」喪失,往事遙不可及,久病床頭,親情漸行漸遠。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我看著她,也嘆了口氣,對她說到。

「謝謝你,大夫!」她哽咽的吐出這幾個字。

醫療,並不能改變每一個人的命運。

很多時候,生命在疾病面前顯得那麼脆弱,那麼渺小。

但人雖然離開了,能留下的,還有回憶和愛。

她老公是當地一個保險公司業務部門的經理,平時應酬多,吸煙喝酒,體重200多斤,不到30歲的時候就發現了高血壓,平時也沒怎麼規律控制。最近為了減肥,而加入了騎行隊,開始堅持騎自行車鍛鍊身體。

他在跟隨車隊一起騎行鍛鍊時,突然發病,騎到半路突然從車上摔落,車隊人員幫忙叫了120送到了醫院,來的時候他已經昏迷。

我在急診會診看到他時,他身上還穿著迷彩騎行服,膝蓋和肩部已經磨破,呼叫拍打沒有任何反應,口邊有嘔吐的痕跡,呼呼地喘著粗氣。

一看到他的症狀和體型,我就初步判斷是腦出血,查體發現是昏迷的狀態,考慮出血量很大。急診的CT掃描結果證實了我的判斷:大面積腦出血,腦疝!

送他來的隊友通知了家屬,他到醫院不久,他的妻子和母親就趕到了醫院。他妻子高高瘦瘦的,一頭披肩長發,到了病房看到躺在平車上的他,一下就撲在他身上哭了起來「老公,你怎麼了」,他母親站在平車旁邊,也是反覆哭訴著對我說:「大夫,我求求你,救救我兒子吧!」

因為出血量很大,如果不手術,病人無法存活,我緊急向家屬交代病情,同時準備手術。

對著CT影像,我熟練地向她們交代患者病情、手術風險和可能的預後。他妻子很理解,決定立即手術。只是問了一句:「大夫,您說手術後也不會太好,可能成為植物人嗎?」

我的助手邊聯繫手術邊回答到「能不能救活還不一定呢,活了很可能植物人,或者是重度殘疾。」話音剛落,我聽到患者母親痛哭的聲音。

「是這樣的,他現在血量比較大,不治療存活率很低,治療了也要看術後恢復的情況。」我補充。

手術開始進行,面對200多斤的重量,我們幾個人合力才將他抬上手術床。

手術時間很長,術中清除了腦內的血腫,還需要去掉局部的顱骨,進行「去骨瓣減壓術」,以免後期腦腫脹壓迫。

手術順利,但他術後昏迷仍然很重。在發病時,他把嘔吐物誤吸到了肺里,昏迷還很重,所以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必須進行「氣管切開」才能維持呼吸通暢。但他很胖,脖子又比較短,氣管切開手術又是一種挑戰。

在耳鼻喉科主刀和我們全力的配合下,艱難的進行了氣管切開。但術後一周的時間內,他一直處於深昏迷狀態,呼吸微弱,肺內感染仍然很重,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在重症監護里維繫著生命。

屋漏偏逢連夜雨,再次給他複查CT,顯示腦出血後腦組織損傷較嚴重,功能完全喪失,而且CT顯示又出現了「腦積水」。如果不再次手術,進行腦室引流,隨時會出現生命危險。

遭受反覆打擊的大腦已經是弱不禁風,再次手術即便順利,想要生活自理或者清醒的幾率都很渺茫。

再次手術後,如果長期臥床,誰能來照顧?他的妻子?他的母親?他的兄弟姐妹?

面對生死的抉擇,家裡人把最後決定的權利留給了他的妻子。於是有了開頭的對話。

「我和老公經常一起看電影,看過很多,也討論過很多生離死別的選擇。我們以前就已經商量過了,我倆誰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會選擇放棄治療。都不想自己受罪,也不想讓對方遭罪。」她邊哭邊在放棄進一步手術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他說過,必須要分開時,要是能選擇,他會自私點,想先走,他受不了我離開時的痛苦。」當她哽咽著說完這些話時,我的眼淚也在眼圈裡打轉。

「我能再看看他麼?」她問我。

我協調了一下ICU,讓她單獨進來看看他。

她換上隔離衣,帶上口罩帽子,緩緩地走到了他的身邊。

他的原本就胖胖的臉因為手術,輸液,比原來又腫脹了一圈。

她伸出顫抖的雙手捧著他的臉,又把頭貼在他胸口,抽泣著,嘴裡默默說著什麼。

雖然離別見得太多太多,但這一幕我再也看不下去,又不忍打斷,過了幾分鐘她起身離開了。這幾分鐘,我感覺時間,都凝固了。

沒過兩天,他就離開了,那天她並沒有撕心裂肺地哭嚎,平靜地辦理了死亡證明。

我記得過了好多天,她才回來辦理住院結算,我又見到了她,她明顯消瘦了好多,長發已經剪短,一臉的憔悴。她見到我後,對我說:「霍大夫,謝謝你了」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好對她說:「保重身體吧,別太難過了」

「謝謝你能讓我最後和他呆一會。」她一開口,眼圈就紅了。

「結婚8年了,一直都是他讓著我,寵著我,現在他不在了,我真的好難過。我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我實在太想他了。」說著說著,她的眼淚鼻涕都流下來。

因為沒帶紙巾,她用手不斷擦拭著不停留下來的眼淚和鼻涕。我的視線也瞬間模糊了,起身從洗手池邊抽了些紙巾給她,坐在她旁邊默默陪著她。大概能有十來分鐘,她才慢慢恢復了平靜。

我也想了好久,對她說:「我其實很敬佩你的選擇,也認可你們的約定。當時你如果選擇繼續治療,他即便存活,極可能是植物生存狀態,天天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如果他知道這樣活著,也會埋怨你去救他。每個人終將離開,有早有晚,即便他離開了,但你能開開心心地活著是他最願意看到的,如果你不開心,他也會不放心的。」

那是我見她的最後一次,我希望時間能夠撫平她心中的創傷。


中國有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人都希望健康長壽,然而人終有一死,當身患疾病面臨死亡時,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

如果必須面對死亡,那麼能夠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身體沒有任何痛苦,並且人生了無牽掛,可謂是一種「善終」。

而「腦卒中」這種疾病,總是突然發作,讓人措不及防,往往造成殘疾,甚至死亡。

中國,每年有240萬人發生腦卒中,每年有150萬人因腦卒中而死亡!讓人面對死亡,心裡猝不及防。

腦卒中發作急:突然倒下,你自己無法預知死亡時間,病情嚴重時,轉瞬之間會讓你和家人陰陽兩隔,讓人難以接受。「遺言」還沒來得及準備,心愿還沒有達成,太多的感謝,感恩,感動還沒有表達,一切一切來得太突然。


腦卒中殘疾重:輕者需人護理,重者癱瘓臥床,當你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氣管切開,導尿,鼻飼,感染,褥瘡,一系列痛苦接踵而來時,痛的不止是你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腦卒中牽掛多:生活中的強者,卒中後的廢人。腦卒中撂倒的不乏中年人士,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能變成全家的「負擔」。縱有積蓄千萬,奈何無福消受,房貸尚未還完,子女尚未婚嫁。即便老年時候患病,久病床頭無孝子,卒中病後幾人全。住院手術等花費雖然部分能報銷,間接的經濟支出無疑會讓家庭雪上加霜,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又如何「了無牽掛」?


這個病例只是中國每年百萬以上因「腦卒中」死亡患者其中的一個。

他很年輕,但因為沒有控制血壓,血脂,過度勞累,壓垮了他,「腦卒中」毀掉了一個家。

年輕的她,執子之手卻失去最心愛的愛人。

年老的她,白髮蒼蒼卻送走了自己的兒子。

珍愛生命,控制血壓,珍惜生活,戰勝卒中。

和「腦卒中」打交道十多年,我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和死裡逃生。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腦卒中」在老年人群中的致殘率極高,造成社會和家庭經濟負擔最嚴重的疾病,並且逐漸年輕化。

但腦卒中並不是不能防治,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就能極大的降低腦卒中的風險。

如何預防腦卒中,不讓愛你的人面對生死抉擇?

以下是幾點行之有效的建議:

控制危險因素

腦卒中,預防是重中之重,積極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是遠離腦卒中的關鍵。

腦卒中有8個主要的危險因素,分別是:高血壓、房顫、吸煙、高血脂、糖尿病、很少體育活動、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

根據這8個危險因素,您如果有3個以上,那麼您就屬於腦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排除危險因素,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腦卒中的發病。

健康生活方式

預防腦卒中,從調整生活方式上來說,最重要的就兩點:吃的合理、動的健康。

1.吃的合理

中國為什麼腦卒中發病率高?很多研究都指出高鈉攝入是重要因素,簡單來說就是中國人鹽吃多了。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鹽應少於6克,但中國人實際的攝入量遠遠超出了該建議值。有研究顯示,中國有80%以上的人日均鹽攝入量大於12.5克,是推薦量的兩倍還多。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而高血壓同時也是引發腦卒中的最危險因素。因此,控制鹽分的攝入是健康飲食的基礎。

此外,各種食物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比例,最簡單的就王隴德院士經常向公眾推薦的「十個網球」原則,即每天主要攝入的食物量保證在十個網球大小。其中,肉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主食(米、面、穀類等)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保證三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2.動的健康

有效的體育鍛鍊有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頻度,建議每周3-5次,每天1次獲益最明顯。

第二是時間,從時間長度來說,每次鍛鍊的最佳時長在45-60分鐘之間,少於45分鐘效果會減弱。

第三是類型,有研究表明,對身體最好的三種運動分別是揮拍類運動,游泳和有氧體操等,但結合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也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爬山,慢跑,健步走,力量鍛鍊,弓步練習等都是有效的鍛鍊方案。

第四是強度,運動的目的是一定要使心臟得到鍛鍊,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心率達到170-年齡。

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才能戰勝卒中,讓自己健康,讓家人幸福。

戰勝卒中——為自己,為家庭。

文章來源:「天壇曉川大夫」

作者:霍曉川

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識!這裡的文章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關注「醫路向前巍子」,為了您的家人、朋友,學習更多疾病和急救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raGO20BJleJMoPM8_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