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菜刀」賣了50年了!網友:炮彈跟石油一樣,永遠用不完

2020-06-21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炮彈菜刀」賣了50年了!網友:炮彈跟石油一樣,永遠用不完

金門有很多特產伴手禮,例如「一條根」、「貢糖」、「面線」等都頗富盛名,但最特別的非「炮彈鋼刀」、「炮彈菜刀」莫屬。

交戰雙方之一的火炮遺蹟

「炮彈菜刀」源自50年前的一場戰爭,即1958年開始的金門炮戰,在這場炮戰最初時間,也是最激烈的44天中,解放軍一共在這個島上傾泄44萬多發各型炮彈,平均每天一萬多發,在之後的時間裡也改為「單打雙不打」,炮彈也從殺傷彈改為非殺傷彈,規模也改為小規模零星炮擊,直到1979年才結束,而在這20年的時間裡,據統計有接近100萬枚炮彈落在金門。

被製成刀狀的炮彈殼

而隨著戰爭的迷霧和炮彈的煙霧散去,金門島上的工匠用熟練的雙手將致命的炮彈變成了著名的「金門菜刀」,試圖用藝術的方式將這段戰爭的遺蹟沖走,而這段歷史也造就了「金門炮彈鋼刀文化」的基礎,據了解,製造炮彈的鋼材質地極佳,鍛燒後做成菜刀、農具等等後效果非常好,鋒利又耐用,一位島上的工匠曾說,當炮彈片被錘子鍛打成型的時候,就好像這場戰爭歷史的突然消失一樣。

等待加工的炮彈殼

「炮彈菜刀」的生產過程包括切碎炮彈、冶煉、錘擊、鍛造以及打磨和拋光,據悉一枚152毫米的「宣傳」炮彈的炮彈殼可以製造40至60把菜刀,這種炮彈殼也是過去金門島上數量最多的,具備完整彈體的炮彈殼,也是最合適進行重鍛的,島上的工匠還開玩笑說,如果拋開戰爭和傷亡,這些炮彈殼都是禮物。

等待加工的炮彈殼

而如今在金門島上,已經有數個刀具工廠,不僅是菜刀,還有農具、狩獵刀等等各種類型的刀具都有出售,也逐漸形成了金門一種特殊的「炮彈鋼刀文化」,一直以來,時常有人聞名而來,他們對金門炮彈鋼刀頗感興趣,也有不少遊客在聽聞「炮彈菜刀」的歷史淵源後,都會購買上幾把水果刀或菜刀留作紀念。

工匠正在打磨炮彈殼

但是,總有飯吃得太飽,而且好奇心很重的網友,這不最近就有一位網友因為好奇心發問:「一枚152毫米炮彈殼可以製成40至60把菜刀,但是作了快50年了,炮彈殼什麼時候會用完?」誰成想,該貼文一出隨即掀起一場熱議,有網友直言道:「金門作刀的朋友說炮彈早就用完了,現在都是噱頭」、「其實很多菜刀都是外地的加工廠生產的,只是運到金門賣而已」、「炮彈鋼材再好,經過幾十年的是鏽蝕,打出來的刀具質量也不會太好,經濟上也划不來」。

工匠向遊客展示製作工藝

好笑的是,有不少網友紛紛打趣笑說:「就跟石油一樣,一直說50年用完,卻永遠用不完」、「種在土裡會一直長出來,不用擔心」、「那個是植物,你懂的,每年都會有收成」、「只有展示的刀具才是真的」、「知道什麼是文創嗎?就是編故事加價賣」。

炮彈殼製作成型的刀片

當然,網友們的評論也只是猜測或打趣而已,對「炮彈菜刀」的背後的歷史淵源還是需要保持一種敬意,畢竟戰爭是非常殘酷和血腥的。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l881XIBd4Bm1__YEH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