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照片中的小屁孩很有趣
有人感受到畫面中真摯的情感
有人想起了童年
這是MPC紀實組的入圍作品《天然浴》,小孩子脫了個精光在石頭上取暖,溫暖的陽光、孩子黝黑光亮的皮膚,這樣畫面非常地真摯。
前幾天的MPC作品展示中分享了一張紀實作品:《天然浴》,很多朋友留言說:求調色教程!
作為最寵粉的玩攝後期組必須給大家請來《天然浴》的作者沈勇,她將會跟我們分享《天然浴》這張作品的創作故事。
沈勇正在輸入中
大家好!我是沈勇!
抱著分享的心情,將照片放在了玩轉手機攝影平台上。十分意外,小編找到我,告訴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天然浴》。
我也沒做過這種分享,不知道從何說起。就從照片里的孩子們說起吧
這些孩子們是我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拉達鄉暫住的時候認識的,他們都是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
也在這期間,我和我的親愛的經常和他們出去瘋玩,慢慢地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他們也願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秘密基地,比如「天然游泳池」!
小姑娘們在水裡快活得跟魚似的,一個接一個地向我展現她們的拿手絕技。
這個「游泳池」可是刷新了我的認識!6月的山間並不熱,可這幫小孩非要去游泳,然後在他們的一陣軟磨硬泡後,我決定一起去。臨走時,還帶上給兒子準備好的兩個泳圈。
我們跟著他們,但是越走我越納悶,我們走的方向並不是河邊,而是山上?
十多分鐘的穿山越嶺之後,終於看到了「游泳池」!
一人大的一個水凼凼!
「游泳池」的規模著實讓我震驚。當我還在遲疑的時候,身邊的小丫頭已經拿著游泳圈扎進水裡,濺起的水花讓我瞬間擺脫疑問,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天然泳池!
六月的涼山溫度不算高,水多少有些冰涼。玩了會兒,幾個小孩已經在跐溜鼻涕了,但是仍然泡在水裡。
突然,三個聰明的男孩背著女生,扒了個精光,跑到上游的一個大石頭趴了上去。
這又是什麼操作?
我快步上前,找了離他們一米多的石頭坐下,抓拍了幾張照片。同時,我得到了一個驚喜:原來他們趴在石頭上不是為了休息,而是取暖,被曬了一天的石頭此刻溫暖無比。
看著在橘色日光下,他們就這樣赤裸裸趴在深深的的巨石上,彼此看著笑著鬧著。背後貧瘠的土地印襯的他們的笑容越發的溫暖。
拍完照之後,我選出了逆光下的這張照片。經過後期調整,人物變得更加細膩,畫面更真實。
很多朋友很想了解這張圖片的後期,其實很簡單,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路:
1 影調
在拍這些照片時,陽光很大,逆光下呈現的光影是塑造人物的好幫手,表現小孩們自然簡單。所以,在後期調整時,提高了畫面的明暗對比。
2 色調
小孩的膚色,石頭,「游泳池」都是偏黃色調的,想著能保持大環境下給人的那份溫暖感覺,在後期調整時也稍微給畫面增加一種膠片質感的暖調,既能讓畫面帶著點溫暖的鄉土氣息,還能使人的體態顏色線條更加突出。
3 色彩
在人物調色時,我選擇用藍色的曲線進行下壓,讓人物的線條膚色更加飽滿。
這就是我的修圖思路,總的來說就是保持自然感覺,突出人物,讓人物變得飽滿。在操作上,其實我就動了2條「線」!
因為參賽作品的原圖暫時沒找到,先用下面的這張照片做個修圖演示。
修圖步驟
(APP:Snapseed)
首先第一步,用曲線預設快速調整出我們想要的效果。
對於曲線小白來說,這些曲線預設簡直是利器,大概有30款不同的曲線預設幾乎能應對我們平時的所有基本的修圖調色。
為了突出那種真實的民族(鄉土)感覺,我選用了I01這一曲線,RGB曲線在暗部和高光的處理會比較細緻些。
壓縮暗部,提高最左邊的點,同時把暗部點下移,增加暗部,會隱藏一點暗部細節,顯得更膠片感。
人物的皮膚原本偏黑,所以在調整暗部曲線時,讓膚色變得光亮黝黑。
亮部也降低了,最右邊的高光點降低了,中間調亮部點上移,壓縮亮部,明暗對比更突出,畫面顯得更有質感。
第二步,進入藍色曲線,把中間調稍微往下壓,突出畫面的黃色調。
只動這兩條曲線,就完成《天然浴》的調色。
紀實作品本來就是追求真實,儘可能地不要有太多的後期調整。所以,我就只用了2條曲線,簡單的不改變太多!
好了!謝謝沈勇今天跟我們的分享,沈勇這種簡單的後期其實很適合我們人物紀實的後期調整,操作簡單,既能保持畫面的「原汁原味」又能突出人物,喜歡紀實作品的你們,不妨試試~
喜歡的話記得轉發分享!(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