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特工》華麗動作的背後,他才是華語電影的一尊神

2019-07-17     武俠小王子

國產電影《素人特工》於7月12日內地上映,在國產電影熱度褪去的2019年暑期檔。或許《素人特工》的出現,正填補了國產動作片的空缺。

這是一部獻給年輕人的電影,時尚動感和特工的結合,給人大量的前衛感和科技感,應接不暇的打鬥是《素人特工》最惹人注目的亮點。

國際化陣容和年輕時尚元素之下,展現魅力精髓的則為新奇炫目的打鬥場景。《素人特工》的動作設計,正由香港金牌武指董瑋領班。

作為與袁和平、洪金寶齊名的金牌武指,董瑋的人生也由武術開啟。

年少時董瑋跟隨粉菊花一起學習京劇和武術,在他的口音中,我們能聽到很明顯的京片子口音。

因粉菊花廣泛授徒、弟子眾多,其中林正英、蕭芳芳和陳寶珠等大明星,皆為董瑋的同門。1994年粉菊花逝世之日,一眾弟子送上花圈哀悼。

戲劇往電影的轉變水到渠成,加上70年代功夫片興起。董瑋與其他龍虎武師人生軌跡相同,成長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16歲進入劇組後,便得前輩提攜,升為武術指導。嘉禾在70年代初香港大肆擴張,收了李小龍、洪金寶和茅瑛等一眾功夫明星。

洪金寶因而嘉禾得利,成立洪家班,李小龍的四部半電影,讓功夫片名揚全世界。董瑋與洪金寶交情甚篤,年少已為知己好友。

在《龍爭虎鬥》中,李小龍和董瑋的一段對話讓人難忘,李小龍對董瑋說出了「月標指」武術的理念。

憑直覺出招,更代表了李小龍武學中一擊致命的哲學理念。

在《龍爭虎鬥》初次上鏡時,董瑋年紀不到20歲。少年稚嫩的模樣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李小龍的對話,也成為兩代功夫電影人薪火相傳的起點。

或許董瑋並未像洪金寶一般,在銀幕內外皆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至70年代後期,董瑋憑矯捷的身手、俊朗的外表,也在多部影視劇名噪一時,少年模樣讓人眼前一亮。

年輕時,董瑋面容俊俏、眼神靈活,在武俠片和功夫片中,最愛機靈耍寶,更讓人感受到幾分傅聲的影子。

因為主角配角皆得心應手,董瑋的星途看似一片坦蕩。

1979年與洪金寶合作的《醒目仔和蠱惑招》一招一式都為真功夫,1981年在電視劇《飛鷹》中與鄭少秋的搭檔完美,白衣少俠丁少白尤為深入人心。

或許天生對武術的喜愛,也限制了他對成名和巨星光環的追求。

1985年演完邵氏武俠電影《水兒武士》之後,董瑋便退居幕後,很少在電影中擔任主角。

之後的董瑋,以一個電影人的身份,全力專注於電影幕後的大小事務。

淡出演員身份的他,變得純粹而強大,天才武指的魅力也逐漸於董瑋身上顯現。

年少所學和劇組經驗,成為他晉升香港金牌武指的利器。

80年代後期,董瑋和師兄林正英有了一系列合作。在林正英的殭屍片中,林正英負責打,董瑋負責教。

1990年左右,香港電影出現了如《捉鬼大師》《靈幻先生》《驅魔警察》《一眉道人》等一系列靈異功夫片。

功夫、恐怖和殭屍題材的融合,也印證了港片另一維度的輝煌。

董瑋的指編排下,林正英成為了身手強大的一代降妖宗師。力道十足的拳腳配合花樣百出的滅鬼套路,給功夫片帶來了大量的新奇感。

董瑋對功夫片的探索,並沒有因為類型而止步,類型間的跨界成為了董瑋動作設計的拿手好戲。

從單一的武術指導向全能動作指導的轉型,在香港為董瑋最成功之一。

1995年參與徐克的《刀》,把打鬥中的兇狠辛辣、招招搏命的動作演繹的淋漓盡致。

而後在現代動作片《神偷諜影》中,董瑋大獲成功,首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對於董瑋來說,理解導演的意圖、電影的意圖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他在採訪中說到,所有的動作都是配合電影的故事發生,「為什麼」永遠比「怎麼」重要。

在董瑋的指導下,人物的每一個動作,與身份、情感狀態、個人氣質極為契合,這讓董瑋的動作設計毫無雕琢之感。與電影風格的渾然天成,也讓他在業內廣受讚譽。

《神偷諜影》算是是董瑋電影生涯的分水嶺,之後的董瑋在現代和古裝中進退自如。

與其他武指相比,董瑋的動作花樣百出,極具視覺衝擊力。

在《殺手之王》、《紫雨風暴》和《特務迷城》中,董瑋對槍戰與現代格鬥的完美融合,觀賞性和風格化的完美融合,也證實了他出色的掌控能力。

拋棄了演員和導演身份的董瑋,依然沒有受制於武指的標籤界限。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電影復合型人才。

在董偉看來,動作可以滲透到電影的方方面面,遵循電影本來的意圖,並讓動作呈現出最佳效果。

之後董瑋不限於武俠和功夫電影,動作成為董瑋展示電影風格和導演情緒的重要方式。

甚至王家衛的文藝片如《阿飛正傳》和《2046》,在董瑋的豐富調配下,錦上添花。

因深耕本土動作電影,董瑋並沒有如袁和平和林迪安般在好萊塢揚名立萬。不過隨著年齡的成熟,董瑋的動力深不可測,早已讓動作與電影渾然一體。

《十月圍城》《一個人的武林》和《湄公河行動》等作品,讓董瑋多次斬獲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與香港最頂級的武指平肩。

《湄公河行動》中董瑋首次嘗試CQC技術,男性的陽剛氣質在電影中不吐不快。而《十月圍城》中搏命寫實的打鬥,足以讓其載入史冊。

大象無形,或許風格的百搭和差異化,已不足以定義董瑋。對於華語電影的動作革新貢獻,董瑋獨樹一幟,功不可沒。

自70年代初進入電影圈,董瑋於華語動作領域耕耘近50年,旺盛的創作也促使他在風格上,無時無刻不在演化翻新。

包括今年上映的《素人特工》,極具創意的造型、人設的動作演示,摩天大樓登高和公園槍戰,也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動作場景。

董瑋出生於1954年,作為年過花甲的電影人,他耳朵敬業精神依然能感染到整個行業。

老一輩電影人的標杆作用,讓後輩們相信,電影行業是有希望的。

對動作的獨到見解、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好奇心,最終讓他成為香港電影的標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eBwAmwBmyVoG_1ZYH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