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關注野胡禪。
央視曾經出過很多各種類型的紀錄片。
很多人只記得趙忠祥老師那句「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但實際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央視紀錄片的種類從人文風光到民風民俗,再到考古紀實無一不包。
其中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中華揭秘》,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一口氣播了140多期。被很多網友稱為「央視出品,必數神劇」。
這部紀錄片的特點就是無所不包,主要任務跟片名一樣直白,就是探秘。從民風民俗,如魚宴傳奇,水鄉探秘,甚至還有美食探秘。
而其中的考古揭秘,最為有意思,講述了中國考古發展至今的一些大墓的發掘考古過程。
其中有一集,至今看來讓人覺得痛心。
1、小村荒地之謎
寶雞鳳翔南指揮村曾經有一塊兒荒地。
這塊地的奇怪之處在於,不管雨水是不是豐沛,都打不了糧食。外人感到奇怪,但本地人卻對此習以為常,都講幾千年來都是如此。這塊荒地周邊的莊稼都長得挺好,就這地不行。
直到1976年,這塊土地的秘密才被揭開。
有一個叫做靳思治的村民,本來想在這塊荒地上取土,修自家的院牆。結果發現這塊兒的土跟別處不一樣。
寶雞一帶的田地,多數是黃土。而這一塊兒地里的土,堅硬不說,更是夾雜著紅色、青色等不明物質。
取土沒有成功,靳思治突然想起,縣裡最近來了一支考古隊。
考古隊到鳳翔的主要原因,是想要追尋秦朝的蹤跡。
是因為此處以前被稱作雍城,公元前677年,秦東遷至此,此後長達294年的時間裡,這裡就是秦國的都城。秦國曾有19位國君,就埋葬於此。
不過隨著地貌以及地名的不斷變遷,考古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
根據史料里的記載,秦寧公葬陵山,後來陵山易名靈山。他們在鳳翔縣附近的靈山勘探一年,毫無收穫。
就在這時,靳思治聯繫上了他們。
考古隊員在他的帶領下,對南指揮村的荒地進行勘探。
意外發現,這是一座古墓。
在考古界,判斷墓葬的時候,土質是一個重要指標,原生土,幾千年都是土色一致,用洛陽鏟挖出來,有豎向孔。而墓葬的土質是五花夯土,就是經過回填的土。
小村荒地的秘密就此被揭開,而考古隊員卻在此時,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之中。
2、無名大墓
考古隊員迷茫的地方在於,這地方範圍實在太大了。
自從陝西考古研究所成立以來,考古發掘的墓葬數以百計,但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夯土斷面就有40米寬。
一開始考古隊,將這裡當做地下城邑遺址來勘查。勘察完成之後,整個考古隊都震驚了,這個神秘遺存的面積,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
讓考古隊震驚的不止於此,因為這塊遺址往下挖,挖不到底。一直挖到24.5米深的時候,才挖出了原生土。
之前有關於這裡是地下城邑的說法,徹底被推翻。
從墓室底部鑽探出來的青膏泥、木炭槨木以及這裡的位置,考古隊確定這是一處秦公墓。
更加令人興奮的是,這是一座史無前例的超大型墓葬!
南北向寬度42.5米,東西向長度300米。
考古隊員們都超級激動,畢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墓葬。
此前一整年毫無收穫,卻在機緣巧合之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勘探,就確定了一座超大的秦公大墓。
因為這是第一座在鳳翔發現的秦國大墓,考古人員就將此命名為秦公一號墓。
1976年12月,在上級部門的批准下,歷史上最大墓葬考古發掘,就此展開。
3、歷時十年,最終差點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座墓實在太大了,光是在墓室裡面就有8萬立方米的夯土。
最主要的是,還不能用大型器械來挖掘。一是當時的年代中國沒有大型挖掘器械。最主要的原因是,考古發掘是個細心工作,只能用人工。
墓葬里的土,就是靠人工一車車,如同螞蟻搬山一樣,給拉出去的。
期間種種辛苦,更是難以用文字來形容的。與考古的辛苦相比,最令人擔心的是,隨著考古發掘,這座墓葬周圍發現了大大小小200多個盜洞!
光是這個盜洞數據,就創下了中國古墓盜掘史上的歷史之最。此時的和考古隊員們還是比較樂觀的,一來這個墓葬深埋地下24米之深,二來,以古代的盜墓技術,肯定還會留下一些珍貴的資料。
但很快,考古隊就陷入巨大的恐懼之中,這座墓葬——人骨遺骸實在太多了。而且各個都是在埋葬之前已經身首異處。
除此之外,奇怪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二層出現大量身首異處的神秘屍骸,三層則有許多雜亂無章的棺材。這還尚且不是最讓人感到可怕的。
封土被清理完之後,考古隊發現這座墓葬足足有5000平米,是殷天子陵墓的40倍,整座大墓是倒金字塔形狀,有8層樓那麼深。除了主棺槨之外,周邊還有數量眾多的葬具,裡面是完整的屍骸。
箱殉72具,根據化驗,這些殉人都是生前被人用繩子捆綁之後,灌下毒藥,然後裝入棺材之中。匣殉94具。(這是秦朝流行的屈肢葬)
這是古代最為殘酷的一種殉葬制度,人殉。其中在先秦時候有一種最為殘忍的殉葬制度,人牲。就是將戰俘或者直接殺死然後埋葬,這個墓葬中第二層的神秘屍骸就是人牲,大墓封埋之前現場殺死。
這座墓考古發掘,一整就是10年時間。甚至創下了考古發掘之最。
之前有考古人員猜測這是秦穆公墓葬,因為史料記載,秦穆公殉人最多,但隨著考古發掘,一共發現186具殉人。
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從1976年開始,到1985年,整整挖掘了十年之後,終於馬上要水落石出,當時來了一大堆媒體,準備見證這個奇蹟時刻。
由不得大家不重視。因為這個棺槨,是國內首次發現的黃腸題湊棺槨。以前只在史料中有提到過。黃腸題湊是周朝天子才有的喪葬規格。
但在開棺的一瞬間,所有考古隊員包括媒體在內,都無比失望!
因為這座大墓,被盜了!主槨室跟副槨室上竟然有二十多個盜洞!這麼一座從體量到形制創下考古記錄的大墓,主槨室竟然被盜墓賊們盜竊一空!
十年考古,功敗垂成。
失望寫在每個人的臉上,墓葬主人到底是誰,難道只能交給後來人來解答嗎?
4、身份確認
好在,考古人員還是沒有放棄,整理髮掘出來3500多件文物。比如通過發掘的鐵器,講中國冶鐵史,往前提前了數百年。
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文物,比如這雙玉石鞋底。
雖然看著是一雙鞋底兒,但其實這是秦國當時的兵符。可以想見這樣的場景,秦國出兵征戰,由國君將鞋底交給將軍,寓意著拿鞋底兒去抽人。
最主要的是,考古人員在出土的石磬殘片上發現了文字!
並最終根據石磬上的文字,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秦景公。
秦景公是秦桓公的長子,秦國第十三代國君,他統治秦國長達四十年。在位期間,他繼承了秦桓公的發展方略,將秦國實力不斷推向中原,使得秦國日漸強盛。
而秦國打算一統中國的野心,早就已經在此刻埋藏了。要不然,秦景公為什麼會用黃腸題湊這樣違制的墓葬方式呢?
這是周天子才能享有的墓葬規格。
但秦國在東遷之前,就已經明目張胆的這樣做了。
5、考古與盜墓之分
這是央視紀錄片里最讓人感到痛心的一集,十年努力,但最終卻被盜墓賊搶先了一步。
而近年來的考古工作,更是一種與盜墓賊搶時間的工作。
這兩年出現了許多盜墓探險類的小說,以及由此改編的影視劇。
甚至有一部盜墓劇,還在劇中借著演員之口講到,考古,就是國營盜墓的。
很多人還真的就是這麼認為的。
這簡直就是對考古工作者最大的汙衊。
首先說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考古?
是為了發現歷史,發現我們從何處來。坐實記載在書籍之中的歷史,從文物中推斷出歷史真相,讓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加具象化。
而且,文物考古發掘,一般是不會去主動挖墳的。
盜墓則是為了一己私利,進行的違法勾當。
在盜墓賊眼中,是不會有任何歷史文化以及文物保護概念的,出土的所有文物,只是為了金錢交易。對於沒用的東西棄之敝履,但有可能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就是某段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