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上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文章,大意是說那些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的人城府很深,不值得交往,遇到這樣的人可以乾脆地刪除。
對於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的人,很多人在評論區進行「聲討」,有言辭稍微溫和一點的,當然也有言辭犀利偏激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因為我本人和身邊一些朋友就是這樣一個群體,我們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並不是城府有多深,也不一定是對世界防備之心,當然,我們這樣做各有各的原因。
每個人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對人生和世間事的感悟也不同,當然處事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些人性格活潑,為人高調,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發朋友圈分享,也有性格內向低調的人,好幾個月都不發朋友圈的。
當然,對於朋友圈的公開方式,每個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置。你可以全部公開,也可以設置成「三天可見」或者「半年可見」。至於原因,你個人清楚就行。
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的人,有可能是以下六種原因:
第一,生活單調乏味,沒什麼可展示的。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好幾個月都不發朋友圈,他們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實在沒有什麼可展示出來的。
對於他們來說,把朋友圈設置成這樣方式,其實是為了避免尷尬。以免別人打開他的朋友圈後,發現他的生活單調乏味,毫無樂趣,最後遺憾地離開。
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也是為了給自己留點尊嚴,給別人留點念想。
有時候一對比,別人都是遊山玩水,喝下午茶,自己發布的不是擠公交就是無聊自拍,真的有點自慚形穢。罷了,還是藏起來吧,比不起。
第二,只想記錄瞬間的感受,不想被別人翻來覆去的看。
有時到了一個有意義的地方,拍照留念;吃到久違的美食,寫點心得體會;見到多年未見的老友,對時光進行感嘆。
這些,都是有感而發,或者想記錄到自己的生活里,在往後餘生,還可以拿來回憶和品味。
這些東西,和別人無關,都是寫給自己看的。不想被別人翻來覆去的看,咬文嚼字,窺探出更多的信息或者秘密。
想記錄下來,又不想長期曝光在大眾視野,於是就設置成「三天可見」。三天後,這些內容就被隱藏起來,從此只屬於自己一個人。
第三,想融進大眾的圈子裡,但又極度不自信。
每天,我們的朋友圈都被各種信息充斥,琳琅滿目。有曬自拍的,有曬娃的,有曬旅途風景的,有曬各種美食的……
為了融進這個圈子,我們也積極發布朋友圈,一會兒發自拍,一會兒發聚餐的美食。
但事後又覺得,自己拍的圖片沒有別人的好看,自拍也拍黑了拍殘了,美食也看起來一般般,寫的文字也不夠生動、文藝。
這些在當時看不覺得,事後卻覺得丟人。最後想想,還是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吧,免得被別人再次翻開時,給自己丟臉。
第四,性格內向低調,不願向別人公開自己的生活狀態。
有些人向來性格內向、低調,不願自己的生活曝光在大家面前。也說不上什麼高冷,看不起別人,就是想安安靜靜,不去打擾別人,也不讓別人打擾自己。
如果把朋友圈完全公開,就像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現在了別人面前,感覺很不自在。
並且,朋友圈裡什麼人都有,包括七大姑八大姨。這些親戚一般比較閒,動不動就跑來看自己的朋友圈,被他們了解太多,總的說來不太好,說不定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第五,微信好友魚龍混雜,不給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
時間久了,微信上什麼人都有,認識的,不認識的,時間一久就弄不清誰是誰了。除了親朋好友,同事客戶,裡面還有各種做微商的,發廣告的。
我們時不時會分享和自己有關的東西,抱怨一下工作,感嘆一下生活,零散幾條信息無礙,可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可以根據我們長期發布的一些動態,來推測出我們全面的個人情況。
也許,一不小心,我們就暴露了自己的工作,收入,家人信息,朋友圈子等。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就可以杜絕這種安全隱患。
第六,其實就是故作神秘,引發別人的想像。
我有一個朋友之前非常高調,每天都要發好幾條朋友圈,其實都是一些生活里的瑣碎之事,包括吃飯,上班,擠公交等。發得多了,大家也看煩了,都不和她互動。
後來,她有大半年沒露面,有天突然發了一條朋友圈,大家蜂擁而至,問她最近幹嘛去了,是不是發了大財。
其實,大多數人依然過得平凡,包括很久不發朋友圈以及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的。只是,有些人故作神秘,用低調來引發別人的想像。
每個人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對人生和生活的感悟不同,所以處事方式大相逕庭。
很少發朋友圈的人,或者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的人,他們自然有他們的理由或顧慮。
所以,請理解那些把朋友圈設置成「三天可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理解,煩惱或者種種顧慮,並不是要對你有所隱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cnIf24BMH2_cNUg9_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