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隨著今年汛期的來臨,如何做好排水防澇工作備受關注。市水務局23日公布了全市128個積水風險點責任單位、負責人,明確各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排水防澇的第一安全責任人。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廣州今年降水量較往年偏多一成左右,暴雨強度可能強於去年,氣候形勢複雜多變。
面臨疫情防控和排水防汛的雙重挑戰,廣州已全面開展汛前加強性清疏,成立搶險組以加強汛期應急保障,確保城市排水管道通暢,保障重點防疫點(醫院)不內澇,成立11個督導組下沉各單位,對全市水務工程設施、103個在建水利和排澇工程開展汛前檢查督導,嚴陣以待抓實度汛工作,努力做到防疫排澇兩不誤。
市排水公司應急搶險設備先進
預測:今年汛期氣候形勢複雜降水、颱風偏多
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年廣州市天氣氣候覆雜多變,年降水量1800~2100毫米、較常年偏多1成左右,可能發生季節性、局地性的災害性天氣。
降水,前汛期(4月~6月)平降水偏多2成左右;後汛期(7月~9月)降水略偏多1~2成;第四季度(10月~12月)降水偏少2成以上。暴雨,2020年「龍舟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汛期暴雨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偏少,但強度可能強於去年。降水集中期可能出現在5月5~10日、5月18~22日、5月28日~6月4日、6月8~12日、6月18~20日、6月25~29日。颱風,2020年影響我市的颱風大致有3~5個,屬於偏多年景。初台大致出現在6月底到7月上中旬,較歷史同期(6月25日)正常略偏晚;終台大致出現在9月上中旬,較歷史同期(9月27日)正常略偏早。其中6月0~1個、7月1個、8月1~2個、9月1個。
廣州位於珠江河口河網區,水系縱橫交錯,且大部分建成區地勢低洼,在珠江高水位時,如遇廣州地區降雨,雨水不能自排,容易形成內澇。此外,全市已建成城鎮排水管網2萬多公里,據初步統計,建設標準「1年一遇」的排水設施約占八成。在實際中,由於城市化建設,地面硬底化導致雨水下滲能力降低、城市的高強度開發對現狀排水管渠產生了較大的擾動等原因,降低排水能力。
大型搶險組搶險人員使用大型抽排設備子母式「龍吸水」對嚴重水浸路段進行緊急排澇作業。
整治:168個倒灌隱患點已全部完成整治
為全面提升排水防澇水平,近年來,廣州大力推進排水設施專業運維管理,推進實施排水改造項目,著力開展倒灌隱患點整治,強化排水防澇管理水平,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目前,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管網基本實現統一管理,外圍各區也已基本實現一體化管理。目前,市排水公司人員近1800人,投入運行11個養護應急搶險基地,累計接收排水管網1萬多公里,基本實現了中心城區的統一管理。外圍各區也參照成立了區排水公司,2019年以來各排水公司共到崗近1000人,建立並投入使用養護基地27處,黃埔、增城、南沙、番禺等區也基本實現了一體化管理。
2020年以來,排水公司對積水風險點周邊排水管網進行汛前清疏,全力保障排水通暢。其中廣州排水公司共完成周邊管網清疏近800公里;各區排水公司累計共完成清疏近3000公里,清疏余泥近1.4萬平方米,檢修泵站31座。
2018年颱風「山竹」過後,廣州立刻開展沿珠江倒灌隱患點排查工作,共排查出168個倒灌隱患點,根據每個倒灌隱患點所在位置、影響範圍、排口功能等實際情況,制定「一點一策」整治措施進行整治,至2019年5月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今年以來,廣州加強汛前隱患排查整改,2020年2月,市水務局成立11個督導組,下沉分赴廣州水投集團、各區水務部門、局屬各單位開展汛前檢查督導,重點檢查防洪排澇責任制落實、水務工程防汛隱患排查整治和風險防控、城市排水排澇防禦能力提升、城市排水設施運維等情況。對全市水務工程設施、在建水利和排澇工程進行了檢查,各工程運行工況正常,有關隱患問題均已落實防控措施。
搶險人員對嚴重水浸點進行開蓋排澇作業
提升:今年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不僅要積極整治內澇風險點,廣州還將進一步完善排水防澇工作責任體系,明確各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排水防澇的第一安全責任人,推進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加強排水隱患排查整改,加強宣傳和信息公開,同時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提升排水防澇能力。
市水務局表示,各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排水防澇的第一安全責任人,同時公布了全市128個積水風險點的責任單位、負責人。將依託市、區三防指揮平台,完善排水防澇會商機制,由各區統籌排水公司、專屬道路單位、施工項目管理單位、屬地街鎮開展排水防澇工作,確保排水安全。
同時加快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加強蓄水增容調蓄能力建設,儘可能採用邊溝邊渠、就地散排等方式消納雨水。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效應有緩解」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有效提高城市防澇能力,還需規劃、住建、園林、交通、氣象等部門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積極推行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保護排水設施,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提早做好強降雨部署。廣大市民也應自覺維護排水管網設施,不得將樹葉、生活垃圾等雜物掃向雨水口、檢查井,不私搭亂接排水管網,不擅自毀損、淤堵和破壞排水設施,鼓勵公眾監督超標排放、錯漏混接、任意損毀排水設施等違法行為。
附:128個風險點責任名單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acYpnEBnkjnB-0zvY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