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如果沒考好,你會把問題怪在「疫情」嗎?

2020-04-02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淼月 編輯|欣欣

3月3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湖北省、北京市則可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另作安排。

消息一出,引來眾人關注與評論。

知乎上有人問:如果2020年的高考和中考失利,你會把問題怪在「疫情」嗎?

三百多條回答中,有一位高三學生桑德斯閃電的回答格外引人注目。

「怪疫情,罵罵冠狀病毒,如果只是作為情緒的宣洩口,那就隨意吧。但如果你真的發自理性內心地認為你考差了是因為疫情,你可拉倒吧。至少,有條件在螢幕前刷知乎的各位,大多數是沒有權利去這麼認為的。」

「我們更應時時刻刻活在當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失利了,要是真的為未來著想,就關掉知乎,去學習,去提升自己。

坦然地接受,緩和心情後選好復讀還是往前走,制定詳細的奮鬥計劃。這才是一個理性積極的青年應該做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怪疫情,不僅是不怪疫情,而是不怪任何東西。看看前方,干就完事了。這將是6月8日前我的最後一篇回答。道阻且長,祝你我好運。」

客觀理性,且鬥志昂揚。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人民帶來了巨大影響,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細枝末節中。

高考延期,給予考生更多備考時間,是制度上給予的公平競爭機制。作為考生或是家長,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此事呢?

01疫情之下,需克服重重困難,莫失良機

疫情席捲全球,眾多學生的狀態皆是一樣的,停課不停學。無論你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山村。大家都要面對網上上課的現實狀態。

客觀環境上,城裡的學生相對於偏遠鄉村的學生,擁有更為暢通的交通與網絡條件。

同時,偏遠鄉村的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學習與生活空間,且感染新冠肺炎的幾率更低。

二者雖生活環境不同,卻各有困境與難處,拼的是心態與效率。

楊一帆

2月,武漢各社區疫情爆發,很多家庭均住進了放艙醫院,楊一帆就是其中的一員。

楊一帆是江岸區某省級示範高三學生。家住在花橋,爸爸是最先感染的,爸爸住進了長航醫院,楊一帆1月27日就有了發燒症狀。

後來媽媽帶他一起去進行核酸檢查,結果媽媽和他都顯示陽性,都屬於輕症狀,2月9日他和媽媽都住進了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楊一帆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很緊湊,一般上午兩門,下午兩門,晚上兩門,主要進行複習鞏固,然後做一些習題。

「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楊一帆如是說。

與楊一帆不同的是,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是「追著信號跑」。

2月10日,宜賓市敘州區龍文學校已開始網絡教學。

藤星怡家住宜賓敘州區泥溪鎮,爸爸媽媽是醫生,在當地疫情防控一線。由於沒時間管孩子,父母就把孩子送到翠屏區白花鎮的舅舅家。但舅舅家手機信號不好,要走到特定地方才有信號,家裡也無WiFi。

為了找信號上網,藤星怡和姐姐可算是傷透了腦筋。先是蹭河對面的信號上網課,結果被人發現,徹底關閉了WIFI。最後,姐弟倆拿著手機在舅舅家附近「搜山」,終於在一塊菜地里找到了滿格的手機信號。

於是,姐弟倆搬上課桌,在山上的菜地接收手機信號,使用流量上網課。

楊一帆身居方艙醫院,藤星怡姐弟倆身處偏遠鄉村。前者抗擊病魔的同時,還要專注備考;後者相對安全,無疫情之憂,卻要漫山遍野尋找信號上網課。

世事無完美,只要願意想辦法,困難總是能夠克服的。

脫離課堂後,有多少學生趁機開小差,遇到難題,找各種理由能逃就逃,能躲就躲。

緣由千千萬,世態恆久遠。有人趁勢奮起直追,有人藉機懶惰懈怠。

選擇不同,結果亦不同。

02公平皆是相對而言,拼盡全力才是王道

曾讀到這樣一句話: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是相對公平。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勢必要承受更多,每一個看似低的起點,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經之路。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資源、成長環境、生活的時代。

但我們可以選擇運用智慧竭盡全力去做好當下此刻的每一件事。

3月初,河南省鄧州市張村鎮貧困戶家的二女兒服藥自殺,只因沒手機上網課。

李漢黨由於自己左腿殘疾,不能種地,平時在街上給人補鞋來維持生計,妻子患有精神病,常年吃藥,每個月藥費要幾百元。家中三個孩子都在上學,日常開銷也不小。

疫情期間,三個孩子為搶一個手機上網課,二女兒急得沒辦法,一氣之下將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生命垂危。

此事曝光後,附近的鄉親自發組織捐款,一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李家的例子應該是一些貧困家庭的一個縮影。相對於李家,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中產、小康水平,還不至於買不起手機,用不起網絡。

優良的學習環境下,彼此之間比拼的是自律與方法。

有的學生能夠規劃好每日的時間安排,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實現80%-100%達標;而有的學生在家長監督下是一個高效的好學生,一旦脫離督查環境,猶如離囚之鳥,徹底放飛自我。

學霸學渣,有時只是一念之間,越篤學者越精進,越惰者越荒廢。時日愈久,差距愈大。

學習這件事上,成名不一定要趁早,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反而要趁早!

03人生漫長,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

我早已不再是考場上的一員,但從人生的角度而言,高考成敗確能影響一個人後續的發展,但非決定性的因素。

高考帶給你的大學通知書,四年後會轉化成你職場的敲門磚。大學帶給你的文化薰陶、技藝練就、人脈拓展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你邁出象牙塔後的走向,這些積累可以讓你擁有更多選擇和機會,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是否考取名牌大學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深度與廣度的,是他的三觀、意志力、格局、眼光、好奇心、學習力。

趙小蘭是美國內閣首位華裔,同時也是美國的交通部長。在60年代種族歧視盛行時,趙小蘭剛滿十歲,父親帶著一家人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對於完全陌生的環境、不同的語言和差異極大的思維觀念,他們一家人過得極其艱難。

她在上學時因為不懂英語,也沒有同學的幫助,每次只能把作業抄下來後拿回家讓父親翻譯,然後她和姐妹一起跟著父親學英語到深夜。果不其然,在她堅持卯足了勁的學習態度下,最後突破語言障礙,適應了美國的生活。

趙小蘭的家庭里,每個人都要不斷接受各方面的挑戰和鍛鍊,以此來塑造強大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這會使得她們有能力應對新的環境,有勇氣,有熱情的踏出舒適區,創造新世界。

世間之事,所有可能與不可能,皆在於自己的那顆永不言棄、疊代不止的心!

願2020年所有中、高考的莘莘學子們,不負韶華,力爭上遊,夢想成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YA4PHEBrZ4kL1ViuD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