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提出實施國土綠化七大攻堅行動 建設一批國家森林城市

2020-04-10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0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方案》。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明確提出組織實施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平原綠化、城市增綠、鄉村綠化美化、沿海綠化修復等7項綠化攻堅行動,建成一批國家森林城市、山東省森林城市、森林鄉鎮和森林村居。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介紹,4月3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方案》,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山東推進國土綠化工作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是全省開展國土綠化工作的基本遵循。《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組織實施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平原綠化、城市增綠、鄉村綠化美化、沿海綠化修復等7項綠化攻堅行動,並對每項行動明確了近3年和5年的綠化攻堅任務,確定的綠化目標主要包括宜林荒山應綠盡綠,構建林水相依、河清岸綠的水系生態網絡,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體系,鞏固沿海防護林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提升城鄉綠化建設水平,建成一批國家森林城市、山東省森林城市、森林鄉鎮和森林村居。

荒山綠化方面。山東現存的荒山多為立地條件差、造林成本高、成活保存難的偏遠荒山。實施綠化栽植的大多是生態公益林,經濟效益低,社會造林積極性不高,所以荒山綠化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下一步,在對全省宜林荒山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科學制定綠化方案,對土層較厚、坡度較緩的荒山,支持鼓勵林農群眾和大戶種植經濟林果;對土層較薄、坡度較陡的荒山,實行工程造林與社會造林相結合,積極營造防護林,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對山高坡陡、乾旱瘠薄的荒山,落實封育措施,促進植被自然恢復。

通道綠化方面。通道綠化的重點是指公路和鐵路兩側綠化,綠化範圍包括道路工程用地範圍和兩側的荒地、裸露土地和不適宜耕作的土地。一方面栽植護路林,減少水土流失,增加道路兩側的綠量,另一方面對沿線適宜造林區域進行綠化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生態防護和綠化景觀功能的綠色生態走廊。

水系綠化方面。一是河流特別是大型河道兩岸,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設護岸林帶,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提高綠化率;在綠化條件適宜的節點地段,採取喬灌草結合,打造生態景觀小品,提升綠化水平。二是在水庫和湖泊周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保護好耕地的前提下,根據群眾意願發展經濟林、用材林,採取工程措施,發展防護林。三是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黃河綠色生態廊道,構築綠色屏障,保護母親河。

平原綠化方面。平原是山東糧食主產區,平原綠化的重點是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完善農田林網,營造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體系,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城市綠化方面。城市綠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重要基礎設施,但城市綠化的空間相對較少,城市綠化的重點是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為此《方案》提出開展城市增綠工程,建設城市綠道,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大力推進城鎮庭院綠化,加強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等綠化美化;創建一批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提升城市綠化美化水平。

鄉村綠化方面。鄉村綠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山東將以國家森林鄉村、山東省森林鄉鎮和森林村居創建為抓手,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充分利用村莊閒置土地、宅基地、廢棄土地開展植樹綠化,增加鄉村綠量。

沿海綠化方面。山東沿海地區土壤鹽鹼程度高,造林難度較大。沿海綠化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進行科學綠化,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促進植被恢復。在鹽鹼程度較低的區域,栽植耐鹽鹼樹種,對缺株斷帶、災損和退化基幹林帶進行補植、更新修復;在海岸內側陸地,新建和完善基幹林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馬福義表示,要通過實施七大綠化攻堅行動,實現山區、平原、城鄉、通道、水系、沿海等重點區域綠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省生態狀況顯著改善。

閃電新聞記者 米雪偉 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X1-Y3EBnkjnB-0zjI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