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文旅資源普查中,瀘州市敘永縣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野外工作組在石莊村發現一處大型溶洞,溶洞不但規模龐大,還有鈣華梯田、珍珠灘等奇觀,其鈣華面積之大、種類之豐富,堪稱「天然鈣華博物館」,是溶洞景觀中的上乘之作。
其中,最奇特的要數螢光海灘,溶洞裡看會發光的海灘,這種破次元壁的奇妙組合,想想就令人激動。
四川省地礦局113地質隊羅國鋒介紹,不久前,他們收到石莊村村民反映,在一座山的山腰上,發現一處溶洞。
地質隊立刻前往當地核實。在距離村道50米的山腰上,確實有一處非常大的山洞。洞口被茂密的植被遮蔽,遠處不易發現。經測定,洞口高約15m,寬約30m,呈一個不規則橢圓,頂部鐘乳石密布。據普查工作人員介紹,該溶洞基岩為二疊系棲霞組灰岩,岩層巨厚,由長期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
走入洞中,迎面傳來水聲。沉積物生成的景觀形態精美、層次錯落。
嫵媚生動的石鐘乳、美艷絕倫的石柱、挺拔而立的石筍、凌空高掛的鵝管,令人目酣神醉。大部分石頭表層呈較為規律的褶皺,普查人員將他們稱為「萬佛山河圖」。
這是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積形成的碳酸鈣累成形成的自然景觀,石頭質硬,緻密,細晶質,塊狀,空心或實心球狀。洞內最大的山河圖高約2.5米,寬約2米,長1.5米,覆蓋面積約20平方米。
凡是溶洞,其內必有鈣華,這並不新鮮。但在萬佛洞內,鈣華的面積之大,種類之多,較為罕見。
據工作人員介紹,已發現的萬佛鈣華長度約3000米左右,鈣華灘、鈣華扇、鈣華湖、鈣華塌陷湖、坑,以及鈣華瀑布、鈣華洞穴、鈣華泉、鈣華台、鈣華盆景等一應俱全,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鈣華博物館」。
其中,最為奇特的鈣華景觀是「螢光海灘」。走到距洞口近2公里深的位置,手電筒照到的地方出現了一片晶瑩剔透的「海灘」。
據普查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由於洞穴頂部泉水滴落到地面之後,一層層鈣華沉積形成的。只要有一點光亮,水流過的鈣華表面反射出柔和的螢光,像極了一排排海浪湧上來又退下去的閃閃發光的「螢光海灘」。
再往裡走,另一處神秘的珍珠灘「現身」。
萬佛洞深處,梯田錯落有序層層疊加,一個個直徑約1厘米至5厘米不等、表面光滑圓潤的球狀凸起均勻分布在田間土埂。在水流和光的作用下,這些凸起仿佛流動的珍珠一般。據了解,它們是由溶洞頂部的石頭在上億年的重力作用下滴落形成的,這處景觀長上百米,像一處鋪滿珍珠的海灘,因此被起名為「珍珠灘」。
萬佛塔洞內濕潤清新,洞內石鐘乳、石筍有的像玉柱從頂垂直到地,有的像雨雲倒懸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涌連天,氣象萬千,蔚為奇觀。鈣華層層疊疊,長期以來,竟形成了「塔狀」。其中一座塔形似佛陀矗立的石柱,高約20m,直徑約1.5m,被暫稱為「萬佛塔」。
鈣華還形成了一條小河溝,河溝酷似一道月牙,河溝內的水清澈無比,倒影著兩邊的石鐘乳形成的石頭,被稱作「月牙灣」。最大的月牙灣長約6米,寬2.5米。
據悉,由於洞內缺乏充足的光源、地表濕滑、有一定危險性,工作人員暫時只行進至距洞口深約3公里處。石莊村村民說,這一代的村民還沒有人完全走到過洞的底部,不過聽上一代村民流傳,萬佛洞非常大,距工作人員止步的地方還有5-6公里才到洞底。
相比已發現的珍珠灘等奇觀,洞的後半段的景觀更為壯觀奇特,仿佛大山深處的「金黃田園」一片靜謐安詳。
目前,該溶洞已經被定為4級發現,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專家認為,萬佛洞可以堪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溶洞景觀中的上乘之作,其規模之大、景觀之豐富奇特較為罕見,將進一步進行勘探。
來源:川報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VmOvHIBiuFnsJQVeU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