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時期,佛山市地域屬南越。慢慢到唐宋年間,這塊風水寶地發展出了卓越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明清時,更是成為了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四聚」,又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在南國範圍內,佛山的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武術之鄉,佛山也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的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都在佛山。
在這片充滿了歷史與古韻的土地上,藏著許多亟待人發掘的寶藏。可不是真的寶藏,而是珍貴的記憶——許多在規劃、建築、歷史、人文等方面可供如今人們學習、研究的古村落,松塘村便是其一。
「松蟠朱頂鶴,塘躍錦鱗魚」,松塘村位於西樵鎮北部,是上金甌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村子不算大,但是絕對的歷史悠久。自從宋理宗年間,始祖區世來從南雄珠璣巷南遷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
雨雪風霜,賦予了這座村莊獨特的魅力。村中古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樹眾多,熠熠生輝。
其實,最早松塘村因為始祖區世來叫做區村。後來因村子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三面群山環抱,中央池塘連綿。民居建築,都以中央池塘為中心。這「塘」字便定下了。
「松」則是「松鶴延年」、「祥和耆壽」的象徵。於這裡的人們而言,乃先有古松,後有區村。於是開村300年後,區村改名為了松塘村,並沿用至今。
今天我就帶你們走一走這個百年老村。
走進松塘村,你就覺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撲面而來。
村子倚崗列建,百巷朝塘。圍繞中央的池塘,村子分為「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幾個古老坊巷。眾多的宗祠家廟、家塾書舍、鑊耳屋民居、古井古樹等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樸素、厚重的歷史風貌。
天氣晴好的時候,淺淺的藍色背景下,樹木是濃郁到快要滴下來的綠色,古民居則是很淡的灰色、米色,磚塊整齊地堆砌著,無聲地記錄著光陰。
村心池塘連綿,主池叫做「月池」。
既叫月池,應該等月出的時候來看才最和宜吧。此刻,只有金色的陽光灑在水面上,遠遠上去波光粼粼。
祠堂和廟宇都在旁邊圍著月池建起。寧靜澄澈的水面,就像是一面乾淨的鏡子,將周圍的一切事物投影其中,打造出了另一個虛幻的世界。
一陣風過,水面被吹皺,水中的世界影影綽綽,讓人看不真實。
建村之初,其實並沒有月池的存在,村中也不曾出過什麼仕子。明嘉靖年間,村民區次顏帶來了一位風水先生,先生遍觀村子,寫下了一首詩:「水瀉傾盆不顧前,時來衰敗幾多年。若能作得清池鑒,自有魚龍踴躍天。」於是,村民根據提示開挖了村心大塘,隨後區次顏就考中了舉人。
在那之後,松塘村的祖先又沿著西北到東南這一段「氣脈」再挖了6個池塘。如今7個池塘連成一脈,環村而過,成為了一道絕妙的風景。
細看周圍的建築,在建築形態上,松塘村以鑊耳大屋為主,這是嶺南地區傳統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本身建築主體是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有花鳥、人物圖案裝飾,這沒什麼特別,無非是裝飾精美一些。
精髓在於山牆,被砌成鑊耳狀,故稱「鑊耳屋」。這可是整座建築工程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地方。「鑊」是古時候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也被稱為「鍋耳屋」。
鑊耳的山牆和徽派建築的馬頭牆類似,可擋風入巷,讓風通過門、窗流入屋內;遇到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以阻止火勢的蔓延和入侵。
但同時,鑊耳屋也象徵著官帽的兩耳,還有著「獨占鰲頭」的意思。對於當地人來說,只有身負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是家境殷實的一種象徵。
你們是不是想問,松塘村是不是很有錢?看似,家家戶戶都是鑊耳屋。
這得從明清時期講起了。松塘村歷來重視家風家訓傳統,家有家訓,村也有村訓。松塘村的村訓就是讀書明理、積德行善。從明朝出了第一位翰林院學士開始,明清兩代的松塘村至少有5人中進士,4人進了翰林院。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翰林村。
到了近代,小小的村子更是有數百人考入重點大學,文化普及率極高。所以,這裡不是簡單的有沒有錢,而是充滿了歷史、人文的底蘊。
現在村中,還保留了數座家塾。
松塘村中,有數十座氣勢恢宏的祠堂:區氏宗祠、世大夫廟、東山祖祠、見五大夫祠等祖祠書舍等一字排開。
區氏宗祠,是松塘村的主祠。
始建於1611年的區氏宗祠,是典型的混合式木結構,青磚外牆,博古脊,看上去古色古香。
內里的層次也十分分明。眾多歷久彌新的牌匾、門前的功名石碑等,都是松塘村人「科甲蟬聯,崇文尚學」的歷史見證。
每個角落、每個細節,無一不在彰顯這個村子推崇教育、尊師重道。
區氏宗祠的門前樹立著30多塊旗杆石,這些石上都刻有一個個名字。舊時,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或者舉人後,村中便會豎起長長的旗杆作為銘記。
到今天,這些旗杆石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對後人們的激勵。
還有當地人會在旗杆石上曬魚乾。可能對他們來說,村中出名人大家,已是稀鬆平常,不需要過度看重吧。這種心態,也是挺有意思。
不過,在眾多祠堂和廟宇中,香火最旺的還得數孔聖廟。
翰林村中的孔聖廟,自然是很靈的。遠近的人們都會來這裡祈求自己學業有成、事業騰飛。
若你們對近代史感興趣,就會知道松塘村也是我國著名女革命家區夢覺的故鄉,是大革命時期人才的搖籃。她官至廣東省委書記,是松塘村最大的驕傲。
在村中走走,林立的宗祠讓人感念先賢們的功績。而寧靜的村子、古風的建築、形形色色的歷史文物,一切組合起來,使得松塘村充滿了未經雕琢的淳樸與自然。
這個偏居一隅的小村莊,曾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 」的稱號。
但村中的人們,從不覺得有多麼驕傲,還在過著自己閒適的小日子。
沒有太多現代化的工具,只用手工,就能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好。
就是這麼一個低調、沉穩的小村,竟然出過那麼多的學者、名人。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松塘村就是最好的寫照。它讓我們知道,沉下心做學問,並且一代代傳承,才能爆發出文化的奇蹟。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