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心經》,受米芾的影響比較大

2019-08-21     不二齋

他臨摹過100多位古代書法名家,書法有2大特色,給人以空靈的感覺,行書《心經》,受米芾的影響比較大。

學習過書法的朋友對於董其昌應該不陌生,董其昌雖然是明代書法家,但真正得到極力的推崇,還是在清代,清朝的幾位皇帝,如康熙、乾隆,都是董其昌的粉絲。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所以整個清朝的前半段,書風基本被趙孟頫和董其昌所壟斷,一直到後來碑學的興起,雖然其書風有所式微,但是仍然有一大批書法家,學習董其昌書法,啟功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影響一直到現在都還在。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翁、四白,華亭人(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禮部尚書,被詔加為太子少保。

其書法代表作品有:《唐柳宗元詩》、《仿懷素體書唐人絕句卷》、《草書試筆帖》、《張九齡白羽毛扇賦卷》、《四拔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林顏真卿爭座位冊》、《草書杜律詩冊》《酒德頌》、《東方朔答客難卷》等等。

董其昌少負盛名,才華橫溢,於詩文、書法、獎賞、畫畫,樣樣精通,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在書法上他博聞強識,廣泛的學習和模仿古人,不斷的積累,他臨摹過的古代書法家多達100多人,把學習和借鑑古人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100多人裡面,對他的書法影響最大的方式米芾和蘇東坡,尤其是米芾,對董其昌的用筆影響很大,這一點,我們從早年董其昌的書法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米芾用筆的隨性和變化,給予董其昌極大的啟示。

晚年以後的董其昌,雖然仍然追求率意和自然,但卻更加喜歡沉靜、厚重的蘇東坡書法,字體也開始變得凝重而有力。

董其昌的書法有2大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一個是「淡」,另一個是「雅」,在臨摹大量的古代經典以後,董其昌領會了用筆「虛靈」的境界,開始大量的運用淡墨書寫,呈現出強烈的視覺上的「黑白」、「虛實」的對比。

同時在章法上,他受到五代書法家楊凝式的影響,拉大書法作品字和字以及行與行之間的空間,營造出散淡虛的意境,給人以空靈的感覺。

我們今天看的作品是董其昌的行書《心經》,為其早期書法作品,受米芾的影響比較大。你覺得董其昌的書法如何?他的這一幅行書《心經》寫得怎樣?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PguXW0BJleJMoPMuj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