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的四大風險,必須認真對待

2019-07-19     新浪理財師



科創板終於要來了。

從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宣布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到科創板正式開市,共歷時259天

在科創板歷史性時刻到來之前,A股投資者已枕戈待旦。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開通科創板權限的投資者已經超過380萬,參與科創板的投資者數量呈逐步增加的趨勢。

不過,中小板和創業板首批上市股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想從新股炒作中獲取收益往往風險也較大,特別是科創板,因為其存在上市門檻、交易制度等諸多創新,投資者需要防範的風險也更多。

為此,上交所還專門出台了一份《科創板股票交易風險揭示書》,洋洋洒洒19條,向投資者提示科創板的各種風險。

筆者在閱讀了19條風險提示之後,發現上交所提示的科創板風險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企業經營的風險;第二類是發行制度的風險;第三類是交易規則的風險;第四類是企業股權結構的風險。

第一類風險,企業經營風險。

這主要是指科創板企業所處行業和業務往往具有研發投入規模大、盈利周期長、技術疊代快的特點,未來的盈利水平具有不確定性,甚至他們上市的時候就是虧損的。

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由於經過一定的篩選,並沒有虧損的公司。不過隨著科創板註冊制的推進,未來一定會有虧損的公司上市,投資者在投資虧損的公司時,對公司的前景和估值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判斷。

第二類風險,發行制度風險。

主要是指科創板採取詢價制度發行,突破了主板、中小板以及創業板的23倍市盈率紅線,發行市盈率普遍較高。

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49.42倍,其中最高的中微公司市盈率達170.75倍。

按詢價發行,這是國際成熟市場普遍的發行制度,這種讓市場定價的發行方式相對高效,但也蘊藏風險。成熟市場上上市首日破發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剛剛登陸美國的遊戲直播公司鬥魚來說,首日便遭遇了破發。




由於中國資本市場歷來有炒作新股的傳統,所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破發的機率並不大。但隨著科創板發行公司越來越多,未來會出現破發的情形。這也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一個風險。

所以,隨著資本市場的成熟,未來無腦打新的時代會結束,投資者在選擇打新股時,也需要多做一番研究。當然,這是相對遠期的事情。

除了詢價發行,科創板還引入了先進的超額配售權制度,即傳說中的綠鞋機制

A股IPO採用綠鞋機制的時間較晚且不常見。工商銀行是A股首家採用綠鞋機制的上市公司,其後採用綠鞋機制的上市公司有:2010年7月上市的農業銀行和2010年8月上市的光大銀行兩家。

超額配售選擇權的本質是授予承銷商要求發行人超額發行一部分股票的權力,如果期限內新股不破發,則承銷商行權,要求發行人超發股票;如果期限內新股破發,承銷商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票以穩定股價並賺取差價,並放棄行權。

按照超發股票的承接方分類,實際操作當中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事先向部分戰略投資者超發股票,但約定延遲一段時間交付;二是,向公司大股東借入股票,約定一段時間後歸還。這種做法一般在沒有戰略投資者的情況下使用;三是,向部分投資者賣空股票,約定一段時間後平倉。

其中,第一種方式較為常見。綠鞋機制本質上是為了防範公司上市後股價的大幅波動。不過首批科創板企業,並沒有採取綠鞋機制的企業。

第三類風險,交易制度風險。

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第六個交易日開始漲跌幅由原來的10%變成20%,這對原本熟悉了A股10%漲跌停的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在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前五個交易日,投資者如果追漲,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下跌的空間非常大,而且沒有配套的T+0制度,當日買入的投資者並不能賣出。在這種制度下,建議投資者謹慎追漲。

即便是過了前五個交易日,20%的漲跌幅,其實也蘊含了不小的風險。如果投資者在漲停板打板,但來一個天地板,損失的將是40%。

以往,新股想成為融資融券的標的,至少得等三個月,但對於科創板股票來講,上市首日便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這意味著,上市首日你就可以借錢買科創板股票。同時,上市當天就有可能被做空

第四類風險,企業股權結構風險。

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上市,也允許紅籌企業以發行新股或者CDR的形式上市。前者主要的風險是,管理層擁有的股票具有超級投票權,這會使得普通投資者的表決權利及對公司日常經營等事務的影響力受到限制。

紅籌企業,特別是VIE企業,由於註冊地在海外,在監管方面會出現諸多的問題,需要投資者注意其中的風險。

不過,目前首批25家企業中,也不存在特殊股權結構安排和紅籌企業。

另外,科創板在退市制度雖然取消了連續三年虧損退市的條例,但總體來講,退市制度較主板更為嚴格,退市時間更短,退市速度更快,退市情形更多,新增市值低於規定標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或者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導致退市的情形。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新浪理財師」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致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OZlDmwBmyVoG_1Zcb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