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愛土特產

2019-07-01     蘇姐說故事

自明宣宗繼位直至明末,太康縣計算地畝,有大畝小畝之分。小畝,一畝是一畝;大畝,二畝八分五厘算一畝。這事咋回事哩?追根究底,還得從顧御史進蘿蔔說起。 宣德年間,朱瞻基這個昏庸無能、只會享樂而不管天下百姓死活的皇帝,在一天早朝時,他一不講國家大事,二不問民間疾苦,卻只問群臣的家鄉都有些啥土特產。文武百官為了討得萬歲的歡心,七嘴八舌,都爭著說本地出產的稀罕物,唯有顧御史不言不語。因為他當過皇帝的老師,天子對他十分尊重,是當朝元老級的重臣,不好與別人爭搶。等人家都說完了,皇上就問他的家鄉有啥特產。顧佐想到家鄉連年遭災,加上徭役賦稅,百姓們啼飢號寒,賣兒賣女,皇上卻如此享樂腐化,心裡非常窩火,可又不敢當面頂撞,就只好說:「我們太康盛產大蘿蔔。」萬歲說:「大蘿蔔也好,到時拿來給朕看看吧。」

又一日早晨,按照規定,文武百官都拿來了家鄉的特產,讓皇上過目。皇上看到各地的珍品奇物,很是歡喜。有個家住杞縣的官員,實在沒啥可進,就帶了個十八斤的大蘿蔔獻給聖上。皇帝看後,突然想起顧御史也要獻什麼大蘿蔔,就直接點名詢問。顧佐見問,就不慌不忙地從袍袖裡拿出一個二兩重、乾癟癟的小蘿蔔,雙手奉上。皇帝一見,很不高興地說:「老師,你說你們太康縣盛產大蘿蔔,為啥你拿的恁小哇?」顧佐說:「我只說俺縣的蘿蔔就夠大的啦,誰知道人家比俺的還大。就這,在俺縣還是最大的蘿蔔哩。唉!太康縣都是些硝鹼薄地,看起來幾畝也頂不了人家一畝哇!」皇上說:「你看幾畝能頂人家一畝哩?」顧佐說:「三畝能頂人家一畝就不賴了。」皇上有點嘲諷地說:「哪能正好三畝頂一畝哩,二畝八分五厘頂一畝就不中嗎?」顧佐一聽,慌忙跪倒,連聲說道:「中中中,謝主隆恩!遵聖諭,太康縣的土地就按二畝八分五厘算一畝啦!」皇上說的本來是句玩笑話,不料顧佐卻已磕頭謝恩,天子說話,金口玉言,當著滿朝文武,不便改口,只得將錯就錯。從此,太康縣百姓的皇糧稅款,都按二畝八分五厘算一畝交納。

2太康縣不養「義馬」

了正統年間,朝廷興下一條規矩:凡莊戶人家,幾戶就得養一匹軍馬,只許養,不許使,病了你治,死了你賠。人稱「義馬」。那時候顧御史已經告老還鄉。他看到家鄉連年饑荒,百姓們窮得連牛驢都養不起,咋能養得起這「義馬」呢?黎民百姓對這事真是叫苦連天,怨聲載道。顧佐心中不平,為此專程趕到北京,面見天子。

皇上宣他上殿,見面就問:「老師不在家頤養天年,來到京都有何要事呀?」顧佐說:「啟奏萬歲,臣看到分養義馬的行文以後,就匆匆趕來,奏明聖上,太康縣不能養義馬呀!」皇上問道:「各州府都能喂養,太康縣為何不能呀?」顧佐說:「太康縣地勢低洼,常年積水,雜草叢生,蚊子很大,是萬萬不能養義馬的。」皇帝說:「蚊子再大,還能將馬咬死不成?」顧佐說:「我們和那裡蚊子實在厲害,萬歲要是不信,今天我特意帶來兩隻,你一看就知道了。」說著,他從袍袖裡拿出兩隻「知了子」,又說,萬歲當心,千萬別讓它咬住了!」說罷他一伸手,「吱」地一聲,飛了出來,爬在滾龍柱上,又「吱」地一聲,兩個知了子一起飛出了金鑾殿。

皇上一見,大吃一驚,連聲說道:「哎呀,這蚊子真大,厲害,厲害呀!趕快把太康的義馬免了。」顧佐趕緊磕頭謝恩。因此,太康的百姓不養義馬。

3顧家樓

太康縣雖被免去了飼養「義馬」,但顧佐看到家鄉的苛捐雜稅還是太重,黎民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苦,心裡不是個味兒,就又想出了個點子,在縣城顧街蓋了座小樓,樓上木料只用椽子、檁條,不使屋樑,取名「望京樓」。

沒過多久,皇帝出巡路過太康,順便看望他的老師顧佐。顧御史就領著聖上把他的「望京樓」前前後後、里里外外看了個仔細,然後在樓內落坐。顧佐說:「萬歲,我雖告老還鄉,遠離京都,還是念念不忘聖上的隆恩,為了解除思念萬歲之苦,所以才蓋了這座『望京樓』,聊以自慰。萬歲,你看這樓蓋得如何呀?」皇帝心裡本來想說:「好是好,就是沒有梁」這句話,誰知話到嘴邊,又想起了自己說的「二畝八分五厘算一畝」那句話,就上了老師的當,這次如果話一出口,說:「沒有梁(與糧同音)」,他再一謝恩,太康就得免糧,還得上他的當。於是就改口說:「好是好,就是少根橫棍兒!」

這次顧御史為太康百姓免糧的心愿雖然未能實現,這座無梁樓卻因此遠近聞名,被保存了五百多年。可惜此樓到一九六六年九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被當作「四舊」扒掉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Np5O2wB8g2yegND8r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