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幀,120幀。如果你只在意這些技術,那永遠看不懂李安

2019-10-19   雨落電影周刊

文/雨叔

對於華人的電影圈,其中比較熟悉的一個導演莫過於李安。

其創作的經典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對於家庭的思考。如他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每一部都是人人稱讚的佳作。

當然對於李安,印象最深當屬於《斷背山》,這部改編自安妮·普魯克斯同名短篇小說的電影,最終讓他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隨後,又在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獲得此殊榮。

可以說,在李安在華語電影中,是傳奇一般的存在。

這一切不僅僅在於他對各種題材的熟練掌握,而且在他的作品之中更多的能體現一種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比如,比較經典的《推手》,就是以一個兩種文化組合而成的家庭。特別是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的矛盾逐漸凸顯。也正是順應了在「太極推手」的背後,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而如今,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隔三年之後,和影皇威爾·史密斯合作拍出了電影《雙子殺手》。

對於它,最大的印象可能來自於它。

時代之下不斷進步的技術

對於《雙子殺手》接觸比較多的可能來自於它的技術,4K,3D甚至120幀。

這是一場視覺盛宴,為此也只有CINITY這樣的高配置放映系統,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效果。

這樣的電影配置,不僅能夠有身臨其境的立體感,體會更加生動逼真的視覺,聽覺。

也可以說,這樣的配置是迎合商業系統應運而生,並且不斷的進步。這樣的技術,最直觀的體現就在於同時是疾馳而去的火車,後者在120幀的狀態之下,更能清晰地看見火車之上坐著的人物。

對於欣賞狙擊手獵殺目標,當然是在120幀的狀態之下,更能真實的感覺到。

不過,技術的革新是全面的,相比之下,動作戲更能讓真切地感受到。對於成龍曾經的很多動作戲,可以說是去拚命,然後依靠快節奏的剪輯和錯位,從而形成一種激烈的感覺。

而在120幀的設備之下,卻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更能清晰地展現其動作。也可以說是一種原形畢露的慢動作回放。

正是因此,《雙子殺手》在採用最新的120幀技術之後,在全程的飆車,演員隔空打鬥,甚至拿槍射擊方面都有了很高的提升。

更能清晰地感受到,帶來的各種緊張刺激。

畫面的清晰度,高深度,信息量等方面也得到顯著的提升

不過,對於這項技術,早在曾經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就有所體現。在影片之中,慢鏡頭的回放之下,高幀率的支持,將演員面部的表情展現得更加逼真。

這就是4K+120幀這項技術的真正魅力,不過,目前對於這樣技術的電影只有李安導演的兩部。

在《雙子殺手》之中,這項技術展現的更是讓人美不勝收。當然,電影的真正魅力在於它。

藝術,從來都是講故事的藝術

高逼格的技術,向來只是外表,對於李安亦是如此。

對於電影真正的魅力還在於本身的故事。而且對於李安來說,它的故事總是能在細膩之中充滿了某種難言的平靜,甚至平靜之後的驚濤駭浪。

用李安的話來說就是

"我覺得做人可以很溫柔很中庸,做藝術不能手軟。我喜歡像鵝的脖子一樣很圓滑,但是底下折了三折,這樣我覺得比較安心和對得起觀眾"

而李安正是將這種圓滑,運用成了前後迥異的差別之感。如《飲食男女》之中的叫二女兒家倩起床,前一分鐘怕打攪女兒的平靜,到後一分鐘嘴邊呼之欲出的憤言。

比如,曾經對於李安挑戰極大,在外界看來基本無法拍成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是李安他拍出來了,而且拍得更加優秀。

對於他而言,這樣人與虎的故事,對他而言更是一種挑戰。

而到了《雙子殺手》中,儘管在高技術之下披著一個外衣,但真正的內核還是故事。

特別是,這是一個關於我與我的故事。51歲的殺手面對23歲時的自己,彼此之間互相上演角逐。

這樣的故事也更令人眼前一亮。在新我與舊我不斷的對抗之中,更有一種李安一貫的風格。51歲的殺手更像是經歷世事,淡薄一切平靜的自我,而23歲的他則是上進,不安現狀的急躁。

一前一後,展現的更是李安獨特的電影藝術眼光。

當然,其中貫穿的是對人這個個體的思考。亨利作為殺手,但在執行任務時面對小女孩的干擾,他有了猶豫,這對於一個殺手而言是大忌。

也恰恰如此,複製人因此而誕生。

目的就是,培養不擇手段,沒有害怕和猶豫的殺人機器。對於李安開始就已經講述了整個故事的內核,那就是對於人的思考。

也正因此,這之間承載的是李安的野心。

李安最大的野心,就是不甘於平庸

但他這次失手了。不甘平庸,總會面臨兩種情況,要麼一念成神,一念成魔。在影片上映之後,似乎並不被觀眾所看好,豆瓣的評分之後7.1。

不過,這對於李安而言也可以說是頗具爭議的一部作品。

其中的最大的問題,也還是「人」。不論是人類,還是複製人,這背後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耐人尋味。這是一種彼此之間的較量,一種自我的較量。

在影片之中,不論是對於亨利,還是小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對覺得對方是「鬼」。

看似一個玩笑的背後,實際上是李安擺出的一面鏡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如同一個麻繩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塊。

他們外表一模一樣,是同一個人,但又彼此不同,因背後不同的組織,致使他們一個喜歡毀滅而另一個則是希望被救贖。兩人之間的爭鬥,更像是兩種不同的思維。

當變成一面鏡子的時候,才為這個故事真正的撕開了口子。

其實,自始至終都還是「我」,這是一場自我之間的較量,直到最後「超我」。就像,攀比,和別人比永遠是處於落後,因為這個世界總有比你優秀的人,但只有不斷的自我比較,才會讓自己不斷的提升。

藉助《雙子殺手》這部影片也正展現了他不願服輸,不甘平庸的心態。從他不斷採用最新的技術,就可以看出一直在前進,但不能甘於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