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

2019-11-14     良知修行

01

渡己,是一種成長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沒有誰能真正地感同身受,生活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部分人,在你受挫、悲傷時,常常會用「我理解」、「我懂你的感受」來安慰對方,以為這就是感同身受,許不知,這只是他自己表面的理解和感受。

很多時候,他人只是看到了你的難過,而他的內心,實際上並無波瀾。

不管被分手失戀有多無辜,只有自己才懂撕心裂肺的感覺;

不管你是怎麼熬的夜,身體出毛病了,病痛還是只有你一人承受;

不管婚後生活有多不好,最後這一樁婚姻還靠你們自身去修繕......

佛曰:「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與其在人前賣可憐,奢求別人的感同身受,被人說你矯情,倒不如收起懦弱,自己化解那些沮喪、焦慮、痛苦,自我拯救。

畢竟,生命最美的姿態,是破繭成蝶。

02

渡人,是一種胸懷

常言道:「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其實能夠在生活當中做到包容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去包容生活、包容自己。

所謂渡人,不過是面對生活的一種胸懷。

生活中的不公平,能夠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去接受;生活的不堪,也能做到看破不說破。

而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做個大方的人,不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不為芝麻而丟了西瓜。

渡人,也是一種格局。

其實每個人都想要安穩平靜的生活,給他人留一絲餘地,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所以不必與自己過不去。

生活的每一段經歷都是在「渡」,所以該來的總會來,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接受與包容。

以後,做一個心寬的人,帶著善良的心去好好生活,帶著包容的態度去接受生活。

03

成年人的世界,渡人亦是渡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婦人在公路上車胎爆了,她在路邊等修車的人等了很久,這時候來了一個陌生的男子,主動幫她修好了車。原來這個男人很窮,在外逗留是為了找工作,但當婦人要給他錢回報他時,他並沒有接受,說了一句: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

接著,老婦人去了餐廳,遇見了一個為了生計依然在工作的孕婦。老人離開的時候給女人一大筆錢,希望幫她渡過難關。她在信封上寫了: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

晚上孕婦回家之後,拿著這個信封,才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的丈夫就是那個幫助婦人換輪胎的人,最終男人的善良,回報在自己妻子的身上。

我們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能給他人幫助的人,最終善良一定會回報到他身上的,渡人其實就是渡己。

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接管了負債高達2萬億日元的日航,很多人覺得這個老人可能是瘋了,一生的光輝可能因為這件事的失敗,導致他「晚節不保」。

可稻盛和夫卻沒有想過自己的一世英名會受到什麼損失,他只想到兩個問題:

首先如果日航破產了,對國家的經濟會有什麼衝擊和破壞。

其次,如果這個企業破產了,會有多少人因此失業。最終他選擇接管日航。

在日航,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給員工制定哲學手冊,讓整個公司的人齊心協力。漸漸地,日航的狀況轉好,利潤率逐漸上升,只用了兩年多,就重新上市了。

這個老人從京瓷到第二電信,再到接管日航,他至始至終都堅信,利他才是最好的企業發展模式,也正是因為他有這種利他思維,他才能創辦成一個又一個出色的企業。

稻盛和夫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為了度過一個理想的人生,我們必須用儘自己的力量,拚命划船。

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到達遙遠的彼岸。

必須做好準備,在航船前進的方向上,接受他力之風的推助。所謂準備,就是揚起接受他力之風的風帆。

世上真正厲害的人,都能跳出一己私利。於他們而言,個人得失遠不及責任心來得重要。可越是這樣的人,越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記得: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 資料 | 慈懷讀書會、十點讀書、陌言大叔;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KA9aG4BMH2_cNUgJl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