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3717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Jason McNabb是路易斯維爾(美國肯塔基州的最大城市)的牙科醫生,同時也被大家戲稱為「辣椒博士」,這是因為,他曾經挑戰世界紀錄,吃下過最多的「魔鬼辣椒」。
吃「魔鬼辣椒」的JasonMcNabb,圖片來自bbc
這種辣椒產自印度,比墨西哥辣椒(以其辣味及刺激聞名)的辣度高200到400倍,任何人只要吃一點點,都可能感受到極大的痛苦,正如Jason McNabb自己描述的那樣:每咬一口就像被大黃蜂蟄了一樣,但是,他卻享受其中。
是的,在很多人眼裡,越辣才意味著越爽快,全世界每天約有1/3的人享受著吃辣椒的快樂,國人更是嗜辣如命,比如,四川人用麻辣火鍋「續命」,湖南人幾乎每道菜都要放點辣椒才夠味,陝西人把油潑辣子當做一道家常菜來吃……
但你知道麼?與糖的甜味或醋的酸味不同,辛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苦感覺」。
這是因為,人類的味蕾,並不具備檢測辣味的能力,但卻有檢測灼熱感的本事。
引起辛辣食物灼熱感的化合物,被稱為『辣椒素』,當你吃辣椒的時候,辣椒素就會釋放到唾液中,然後跟口腔和舌頭中的TRPV1受體(檢測熱量並向大腦發送有關溫度的信號)結合,這些觸發器向大腦不斷發送「愚弄」信號,讓你以為自己的嘴正在「燃燒」。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完全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但卻「詭異」得讓很多人如痴如醉,難道有些人天生喜歡享受痛苦?
這就不得不提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名譽教授Paul Rozin,提出的一個理論——『良性自虐』。
Paul Rozin本人,圖片來自madfeed
說得直白點,所謂良性自虐,是指你做了一些可能讓身體「感受到威脅」的事情,但是卻非常享受,這是因為,你的大腦最終知道,身體被愚弄了,正在經歷的事情沒有真正的危險性。
這就有一種「思想高於身體」的感覺,從而讓人感受到愉悅。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冒險經歷」,比如吃辣椒,明明嘴裡感到灼熱,快要被「燒死「一般,卻在反覆吃辣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竟然能毫髮無損得「活下來」,便會有種「劫後餘生」的輕鬆暢快感。
除了吃刺激性食物之外,『良性自虐』還表現在許多領域,包括蹦極時候的擔心、看恐怖片時的恐懼、坐過山車時的驚心動魄……
圖片來自tenor
所有這些活動都使人體對「危險情況」做出反應,從而激發了人體「享受痛苦」的活力,帶來好心情,於是,繼續促使人類不斷沉迷於這樣的「找虐」過程。
說個更有趣的數據,PaulRozin和他的同事,在關於『良性自虐』的問題調查中發現:
可見,人類真的很奇怪,在不斷的「自虐」過程中,感知著快樂,我們將積極情緒視作消極情緒的解毒劑,就像把甜味當做緩解苦味的良藥一般。
國外的一個心裡學家說:疼痛會讓你享受當下,忘記那些抽象的、更高層次的思考。
pain makes you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away from abstract, high-level thought."
對於高壓的成年人來說,這些痛苦可以給他打來片刻的享受和安寧。
但實際上,快樂與痛苦之間的這種「逆向」聯繫,是深深植根於生物學之中的……
以辣椒為例,當辣椒素和唾液結合時,會產生一種名為P的信息物質,它傳遞給大腦的是一種『疼痛』信號。
大腦感受到疼痛後,就會展開相應的緩解機制,釋放一種名叫『內啡肽』的神經遞質。
內啡肽的作用類似於嗎啡(屬阿片類毒品,可藥用,強效鎮痛藥),是基於疼痛和壓力釋放的,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抑鬱,是人體天然緩解痛苦的方法。
除了減輕疼痛感外,內啡肽的分泌還導致愉悅感、食慾調節、性激素釋放和免疫反應增強。
也就是說,這類痛苦體驗,刺激身體從內部,感受到了快樂。
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跑步跑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享受,甚至上癮。
圖片來自runnersworld
相信大家都有這個體驗,跑步,尤其是長距離奔跑的時候,會造成肌肉疼痛、水泡或者全身疲勞,身體對此作出反應,認為這個過程是痛苦且危險的。
這個時候,大腦就會釋放內啡肽,來掩蓋痛苦、分散壓力,讓人感受到愉悅。
除此之外,大腦還會釋放一種名叫「內源性大麻素」的化學物質,促使你感受到更多的欣快感和興奮感。
疼痛的過程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也會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
於是,原本可能「痛苦」的跑步,就這麼被轉變成一件值得享受的快樂歷程,激勵著你不斷挑戰自我。
某些人在啪啪啪的過程中,刻意去追求某些痛苦的刺激,給自己帶來更放鬆的感受。
看到這裡你可能恍然大悟,原來痛苦的隔壁就可能是快樂,而實現反轉的一個神經遞質叫做『內啡肽』,那麼,生活中,有沒有增強內啡肽的方法呢?
如果說多巴胺讓你感覺到幸福,那麼內啡肽可能會讓你快樂,放鬆,釋放壓力。
當一個人體內內啡肽水平太低時,也會對健康有負面影響,比如容易抑鬱、患上纖維肌痛、持續頭痛等等。
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時不時增強內啡肽的產生:
定期鍛鍊
運動不僅可以使人體血液循環增加,還能促其釋放更多內啡肽和血清素(快樂激素),從而改善我們的情緒和精力水平。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30分鐘後會釋放出內啡肽。
嘗試下針灸
針灸用非常細的針頭來刺激穴位,這個過程能觸發身體釋放內啡肽。
冥想
冥想過程會刺激內啡肽的釋放,從而關閉應激激素,並降低與戰鬥或逃避應激反應相關的皮質醇水平。
圖片來自source
芳香療法
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香精油的香氣(例如薰衣草),可促使體內內啡肽釋放。
所以,可以偶爾嘗試聞一聞諸如迷迭香、柑橘香、薰衣草香等等精油香味。
吃點黑巧克力或者辣椒
巧克力總是和幸福感掛鉤,這是因為吃它的時候,體內會產生內啡肽,增強幸福感,而吃辣椒如前所述,一樣會讓你在「痛苦」中感受到快樂。
和朋友一起笑
與您身邊的朋友一起笑也會釋放內啡肽,2017年的一個小研究就發現:和朋友一起看30分鐘喜劇片,就能提高內啡肽水平。
享受按摩
按摩療法有助於緩解壓力,並能改善某些身體健康問題的症狀,例如慢性疼痛和疲勞,按摩的過程中可以刺激身體釋放多種激素,比如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等。
洗個熱水澡
水的熱量可以幫助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疼痛,同時觸發內啡肽釋放到血液中。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總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傷害和痛苦,但很多時候,強行擺脫疼痛是要付出莫大代價的,比如,止痛藥可以減輕疼痛感,但也一樣會削弱我們對愉悅感的敏感度。
在另一個例子中,一組子宮頸癌倖存者的脊髓神經被切斷,以減輕腹部疼痛,不幸的是,她們也失去了獲得性高潮的能力。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感知痛苦,會刺激你獲得更多快樂,痛苦和快樂是相依相伴,彼此共生的。
這個過程可以從2個層面去解釋,1種是心理學教授Paul Rozin提出的『良性自虐』。
比如吃辣椒,人的舌頭實際上感知不到辣味,但是辣椒素卻可以通過刺激TRPV1受體,向大腦傳遞「假消息」,告訴大腦你的嘴巴可能在「燃燒」,你這時候很緊張,並作出應急反應,但最終卻沒有因為吃辣而帶來太多負面影響。
所以,「劫後餘生」的你感受到了暢快和歡樂,這促使你可能不斷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享受這種沒有真正危險的「自虐」過程。
生活中,像是喜歡坐過山車、玩蹦極、看恐怖片等等,都屬於一種『良性自虐』。
另1個原因要從生物學角度去找,吃辣椒帶來的灼熱感,傳遞給大腦的是一種「痛苦」體驗,而痛苦和壓力,會刺激人體釋放一種被稱為『內啡肽』的神經遞質。
內啡肽是一種人體的天然止痛藥,可以緩解疼痛、減輕壓力,並且帶給人幸福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跑到一定境界,人往往忘記了疲累,非常享受,文中我還分享了很多刺激內啡肽產生的方式。
是的,痛苦並不意味著更深的痛苦,可能會激發更大的樂趣,這種機制在人體中很矛盾很複雜,但卻促使人更好地成長。
就像有些人享受苦味食物一樣,很多苦味化合物對人體都有毒性,但是適當劑量的攝入,卻可以給身體施加適度壓力,「鍛鍊」免疫系統和細胞的「耐挫」能力,增強人體的防禦機制,有毒和增強抵抗力之間看似矛盾,卻又彼此成就,促使一個人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