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嘉慶皇帝,在濟南章丘這老大門上留下一塊七葉衍祥龍匾

2019-08-04     飄零章丘行

文/鄭中運

道流村,位於濟南章丘區相公莊街道駐地東南4公里,是個文明古村,現存有鄭家大院等古建築群,素有五大哨門,六大槐樹之說,尤其是鄭文玉府邸,200多年前很是顯赫,大門上懸掛著嘉慶皇帝御賜的「七葉衍祥」龍匾。

據鄭世家族第二十世孫,現已80多歲的鄭道蘭說,這塊龍匾是嘉慶十年,嘉慶皇帝賜予鄭芳蘭的爺爺鄭文玉的。此匾長一米多,寬五十公分,兩邊鑲著兩條精緻的二龍戲珠,匾的正中寫著「七葉衍祥」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四個大字上面,刻有「御賜」二字,下方為嘉慶皇帝的方印。

說起鄭文玉可不簡單,他出生於乾隆元年,早年被老太后收為義子,並和乾隆皇帝義結金蘭,賜予他半朝鑾駕和山東大部分鹽務(此內容前文已交代,可參看);六十歲,恭於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嘉慶十年,正是鄭文玉步入古稀之年,七十歲壽誕之時,嘉慶皇帝又賜予了他七葉衍祥龍匾,彰顯了清王朝對鄭氏家族的眷顧,更顯示出對鄭文玉的恩寵有加。此時也正是這個家族處於鼎盛時期,人口已達百餘人,可謂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嘉慶皇帝龍匾上的七葉衍祥四個字,可理解為七代五世同堂。葉,可理解為開技散葉,喻家族子孫,世代興旺繁衍。衍,可理解為繁衍生息。祥,吉祥如意。這龍匾也恰好詮釋了鄭文玉這個家族的現狀。以致到了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鄭文玉的長子—捐職都司鄭汝忠次子鄭思蓮,榜名鄭芳蘭經過殿試,榮登進士榜第三甲第十五名,並被道光皇帝欽點河南即用知縣,他所獲贈的進士第匾也只能掛在二門子上。

在鄭文玉府邸,據說共有八塊匾額,分別掛在幾個主要門口,除了大門上的龍匾、二門上的進士匾外,鄭芳蘭講學的東跨院廳房裡有學子送的斗山共仰匾,還有西跨院廳房門口懸掛的五世同堂匾、廳房迎面牆上的八千為春匾、廳房前廈子立柱上的抱住匾,還有蔭滋堂和榮陰堂等匾。這些匾的寓意,都有不同深厚內函。

如五世同堂,就是一家五代人同時在世,健康長壽。八千為春一詞出自莊子消遙游,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作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當然,五世同堂匾和八千為春匾是根據七葉衍祥之意,延續解讀而製作的。實際上,這些匾已成了這個大院裡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了,既美化了環境,又襯托出府邸建築的高貴典雅,顯示出府邸主人的尊貴及厚重的文化素養。

據鄭世族譜記載,鄭文玉,初貧困,讀書僅年余,晚年於史籍俱成,謂見讀書人甚親愛之,是以人多敬重,好山水園亭,所居不甚鉅麗,而結構頗精,老年每偕親友飲酒嘯歌,以娛其中。教家甚嚴肅,又甚和平,其天性殆,有大過乎人者歟。從中可以看出。鄭文玉早年因家中貧困讀書年余,但晚年已是史籍俱成,滿腹經倫,飽學之士了,處處顯示出儒雅之風,豪爽氣慨。一句老年每偕戚友飲酒嘯歌,己是表現出淋漓盡致。

鄭文玉的四廳四摟三進六院府邸,自鄭芳蘭考中進士後,人們也就習慣稱作鄭芳蘭進士府邸了。現在,府邸內匾額已不知所蹤,只是懸掛匾額的印痕仍依稀可見。令人感到婉惜。但嘉慶皇帝賜予鄭文玉的七葉衍祥龍匾,卻作為鄭氏家族的榮耀,代代流傳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BLeYWwBUcHTFCnfv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