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春節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2020-01-22     孕事

原創 | 孕事



摘要:現代育兒方法已經更新換代了,老人們不要照搬傳統的方式,應該跟上時代學習科學育兒。


帶孩子不容易,為了孩子的健康,希望親朋好友們都能體諒一下,不添堵、不添亂,文明探親。


希望你們都是這樣的親友。


還有幾天就是春節啦。


和家人親友團聚,當然是喜氣洋洋的事情。但是,當媽的一想到小傢伙可能面臨的種種場面,心裡就忐忑啊!


因為最近這麼多年,不止是手機、電腦、移動支付,就連育兒的觀念也變化了很多。


很多親戚出於善意的舉動,在現代育兒看來,卻是實力「坑娃」,可能讓孩子生病或者不舒服。


都說「先說斷後不亂」,眼看春節將近,爸爸媽媽們,以下15條,是不是最好提前給家裡老人、親戚們打打「預防針」呢?



不要給孩子喝這些


先說說喝酒的事。


禁止未成年人飲酒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態度,中國大人卻常常教唆小孩喝酒。


有統計表明,86%的小孩都曾被大人逗過喝酒。


特別是在節日歡鬧的時候,愛喝酒的大人總是很喜歡逗孩子喝酒,用筷子沾一些酒讓小寶寶舔舔。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男孩子,也鼓勵孩子喝酒,美其名曰「從小培養酒量」。


「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致死」,「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變痴呆」,這些都是喝酒惹的禍。


也許大人們都沒有惡意,但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這些東西都不能給孩子吃:


01

請不要給孩子喝白酒、啤酒、米酒


詳細說說這兩起事件。


2015年,攀枝花一位爸爸帶著2歲的兒子去朋友家做客,三位朋友一直逗孩子喝酒。結果,在喝下差不多二兩白酒後,孩子昏睡不醒,兩天後因急性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這三名成年人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被批捕。


同年,廣西2歲5個月的寶寶,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些自釀米酒後便昏睡不醒,診斷結果是,因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導致智力、運動、語言發育遲滯,相當於1歲幼兒發育水平。


兒童和青少年過早飲酒,對肝臟、骨骼、內分泌、生殖系統有害。更嚴重的是,酒精對孩子大腦的影響更是巨大。


在導致患者痴呆的9個影響因素中,酒精中毒的影響最為顯著。


02

請不要給6個月內寶寶喂稀飯或米湯


孕事在《沖奶粉這件小事,差點要了寶寶的命》中提到過一個案例:


廈門有位爸爸照顧還沒滿月的寶寶,發現孩子眼角總有眼屎。老人就說是奶粉喂得太濃了,娃上火了,要用米湯降火。


這位爸爸就在沖奶的時候用了4倍以上的水,有時候還直接給娃喝米湯。導致孩子水中毒,發生腦水腫。


生米米飯米粥米湯,營養成分是呈倍數下降趨勢的。


米湯的營養非常低,如果喝太多米湯的話,寶寶的胃一下就喝飽了,可實際上卻沒有攝入多少營養和熱量。


給孩子喝米湯過多,還會導致水中毒


03

請不要給6個月內寶寶喂水


孕事在《美10月寶寶死因竟是:父母給她喂了水!》,提到過:美國一對父母長期喂孩子兌了水的母乳,導致寶寶比同齡孩子瘦小,最終死於水中毒。


不管是不是母乳,都不要給6個月以內的嬰兒喝水或者過度稀釋的配方奶。


6~12個月的嬰兒,可以飲用少量的水,但一次不超過30~90毫升水。


如果你覺得寶寶渴了,應該給寶寶喝奶,而不是喝水。


04

請不要給6個月內寶寶喂果汁


果汁含有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寶寶喝了後會增加大便次數,導致體重減輕。


而且,大便頻繁又容易引發尿布疹,還會讓寶寶喜歡上甜食,容易造成肥胖和齲齒。


1歲前不喝或少喝果汁,飲用前最好稀釋,每天不要超過100毫升,而且只能在吃飯的時候飲用。


05

請不要給6個月內寶寶喂果蔬菜湯


用蔬菜煮的菜水,營養較少,卻白白占據了寶寶本來就小的胃,相當於讓寶寶節食。而且,菜湯里還可能有農藥以及草酸。


應該用菜泥代替蔬菜湯,大量的維生素、營養還是在菜泥里。


另外,不要用久放的蔬菜湯給寶寶吃。蔬菜湯放置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亞硝酸鹽,被吸收進血液以後,能將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就不能攜帶氧氣了。


之前有《半歲寶寶吃米糊後呼吸困難,只因保姆加了……》,就有個這樣的事例:常州一位保姆在照顧6個月大的女寶時,用菠菜湯攪拌迷糊給孩子吃。沒有用完的菜汁存了5、6個小時後,再倒進米糊里給寶寶吃。


寶寶吃下去沒多久,面色和嘴唇就開始變紫,然後手腳也變冷變紫色,呼吸也開始急促……在醫院做了解毒治療,才穩定了病情。


06

請不要給孩子喝過濃的奶


孕事寫過《沖奶這件小事,竟讓寶寶被迫割除了一截小腸》,就是一位混合喂養的寶寶,因為父母很擔心寶寶早產,身體弱,就在每次泡奶粉的時候,都會多加一兩勺,好讓寶寶長得快點,早快成為正常寶寶。


有一天,寶寶突然嘔吐起來,身上也開始發燒。送到醫院診斷,竟是有一截小腸已經壞死,醫生緊急做手術進行了割除,否則隨時會有腸穿孔的危險!


給寶寶的奶粉泡太濃,或者加奶太快,都會導致小腸吸收緩慢,需要更多血液帶來更多的水來稀釋。


但血液總是優先保障心肺等更重要的地方,特別是早產兒。因為缺乏充足的血液,小腸的血流就會慢下來,造成缺血,進而引起了腸道壞死。


所以,配方奶應該按奶粉罐上水喝奶粉的沖調比例,加入分量準確的奶粉。


不要給孩子吃這些


07

請對1歲內的寶寶謹慎喂食蛋類和魚肉


如果寶寶之前的輔食里沒有吃過蛋類、魚肉,就不要給1歲內的寶寶加這兩類食物。


有不少兒科醫生建議,在孩子1歲之前不要給他吃這類食物,因為可能引起過敏。


08

請不要給孩子吃引致哽噎的食物


孩子是用嘴來探索世界。本來在家裡已經是被父母收拾得比較放心了,一旦來到陌生的環境,可能就容易防不勝防。


特別是有些親友,為了表達善意,逮到什麼就給孩子喂什麼。但有些小東西,卻容易讓孩子噎住。


有的親戚,一邊給寶寶吃整粒的花生米,一邊逗孩子笑。。。花生嗆進了氣管可是要命的!


不要給孩子吃細小的食物:如玉米、瓜子、花生。


不要吃脆口和質感較硬的食物:如糖果、未煮軟的蔬菜。


不要給孩子吃未去骨的魚和肉,以及未去籽的水果。


不要給孩子吃果凍。


09

請不要給孩子吃加了調味料的食物


每到春節,帶寶寶參加各種宴席,當媽的常常被嚇得不輕。


一位熊親戚用自己的筷子,給寶寶夾了一小口飯喂到嘴裡。請你用孩子的餐具好嗎!


另一位熊親戚給寶寶喂了一口羅宋湯。天啊,孩子才剛剛加輔食,羅宋湯含鹽不說,成分還複雜,萬一過敏了怎麼辦?


不要給孩子吃加了調味料的食物,如鹽、豉油、雞粉等。


常吃濃味的食物會令寶寶較難接受淡味的食物,可能引致揀飲擇食。


另外,身體長期攝取過多鈉鹽,會增加寶寶將來患高血壓的風險。


10

請不要給孩子吃蜂蜜和未煮熟食物


1歲寶寶絕對不能食用蜂蜜。


這本來是一個最起碼的常識,但真的有不少糊塗的父母,會覺得給寶寶吃一點點蜂蜜也沒什麼吧,然後犯下錯誤。


孕事寫過《日本寶寶吃蜂蜜死亡!》,講了一個真實的事例:


東京,一位6個月大的男寶寶,在進入輔食階段後,家裡人每天給他喂食兩次混有蜂蜜的果汁。


一個月下來,寶寶先是咳嗽,然後痙攣、抽搐,最後被救護車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呼吸衰竭。被診斷為嬰兒肉毒桿菌症,入院後3天後死去。


而他的父母,在孩子出事後才知道,不能給嬰兒吃蜂蜜。。。


除了不要給孩子喂食蜂蜜以外,也不要吃未經煮熟的食物、未經消毒的奶製品,道理和蜂蜜一樣,預防食入肉毒柑橘的芽孢。


不要給孩子聞二手煙



11

請不要在有孩子的室內抽煙


由於寶寶的免疫系統比較脆弱,二手煙對寶寶健康的危害很大,可能直接引發呼吸系統問題,也可能對兒童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造成不小的危害。


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二手煙甚至使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的風險加倍。


不止是二手煙,二手煙環境也同樣危險。


只要家中抽了煙,許多二手煙的化學物質和微粒,會立即粘在房子裡的任何地方,包括衣服,玩具、地板、牆壁、家具等,煙草殘留物可以附著存在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


研究表明,家人在身邊吸煙的寶寶,體內尼古丁的含量比來自不吸煙家庭的寶寶高出足足50倍。即使家人在室外吸煙,寶寶體內的尼古丁含量也比不吸煙家庭的寶寶高出7倍。


僅在美國,二手煙就致使20萬~100萬的孩子患上哮喘,或者加重病情;每年約有1900~2700例的嬰兒猝死綜合症也與二手煙污染有關。


最新研究顯示,如果准媽媽每天在二手煙環境中生活半小時以上,寶寶5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攻擊性強等行為問題的可能性翻倍!


所以說,請不要在有孕婦或者孩子的室內抽煙,別讓寶寶暴露在二手煙中。


家有如果有吸煙的人,請換身衣服再抱寶寶。


不要這樣親孩子


12

請洗手後再抱孩子,請不要親孩子的臉


大過年的,寶寶到哪裡都是焦點,可是當媽的心臟真的受不了。


一大堆親戚朋友不管洗沒洗手,都輪番抱寶寶。有的人剛丟了煙頭,就把寶寶抱到跟前。有的人就在寶寶旁邊打了幾個大噴嚏(一位朋友的寶寶就是這樣被傳染了感冒)。


還有的熊親戚,直接在寶寶臉上手上親上幾口!


在《請不要親孩子》中,寫過一個案例:


國外有位2歲的寶寶,就因為被親戚親了一口,感染了得了皰疹治了半年。而那名親戚是潛在的皰疹病毒攜帶者,自己都不知道。


小寶寶十分嬌嫩,抱之前最好能洗乾淨雙手,不要親吻寶寶身上任何部位,不要對著寶寶抽煙、噴嚏、噴口水沫子。



不要這樣搖孩子


13

請不要劇烈搖晃孩子


孕事多次寫過搖晃綜合症的問題,《請。不。要。搖。孩。子。》,就是因為搖晃寶寶而致傷的事情,經常見諸報端。


在貴州,有個2月大的寶寶晚上哭鬧,媽媽抱起來哄了很久都沒有停下來,奶奶就抱起孩子用力搖了幾下,孩子就停止了哭聲,慢慢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之後,寶寶不哭不鬧,怎樣逗都沒反應,還很嗜睡。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得了嬰兒搖晃症候群,可能會成為終生植物人。


1歲以內的寶寶,大腦跟豆腐塊一樣脆弱。被外力搖晃的時候,大腦會因為碰撞發生腦腫脹和腦出血,引起腦損傷、失明、聽力損失、言語和學習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癲癇發作、頸部和脊髓損傷,甚至死亡。


但是,大部分成年人搖晃寶寶的方式都不正確!


嬰兒搖晃症最常發生在1年以下的嬰兒中,特別是2~4個月大的寶寶。但如果晃動非常劇烈,5~6歲以下的兒童也可能腦損傷。


不能這樣搖:



也不能這樣搖:



輕搖寶寶是可以的,但記得支撐好脖子,動作要輕微,讓寶寶頭部的移動只有幾厘米。


不要讓孩子隨著動作激烈地左搖右晃,也不要讓身體朝一個方向,而頭卻晃到另一個方向。



不要這樣逗孩子


14

請不要中國式逗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個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開玩笑「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


」孩子聽完大哭說不是的。見小孩被逗哭,那些大人更一起起鬨說「就是不要你了」「這孩子膽子真小」。


孩子哭著跑開,後來天天跑到碼頭等船。一開始大家不在意,後來發現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這是一個極端案例,但類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有了小弟弟,不管你了怎麼辦?」「這孩子膽子真小」等話中國小孩可以說常常聽到。


除了戲弄小孩,有些熊親戚還喜歡慫恿孩子做壞事。網上一段「兩歲男童吸煙說髒話」視頻,看孩子就特別可憐。


這個過程中大人們是得到了「快樂」,但這種「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礎上。


請不要對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語,請不要問孩子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請不要強迫孩子表演才藝,除非他自己樂意。


請不要認為孩子不打招呼就是膽小、沒禮貌,每個孩子都會有「陌生人焦慮」,對陌生人的抗拒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保護能力。


請不要當著孩子隨意做對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要打亂孩子的規律


15

請不要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


有的媽媽自己帶娃,平時特別注意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但到了春節,寶寶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作息規律,弄不好就全給打亂了!


白天該寶寶小睡的時候,來親戚了。

晚上到寶寶睡點的時候,家裡還很熱鬧。

寶寶過了睡點了,睡不著了。

寶寶興奮得過頭,睡不著了。

寶寶疲倦得過頭,睡不著了。


也有一些親朋好友,規劃好串門時間,做客時不吵鬧,儘量不打亂小寶寶的作息規律。這樣就很好。


還有,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觀不同,很容易引起矛盾。


有位寶媽就被公公婆婆氣哭了:

寶寶平時大多是躺著趴著,現在全天候被老人抱著,老人還說躺趴會累著孩子。

寶寶平時幾乎能自己睡著,現在每天被老人抱睡哄睡,不哄睡孩子還會哭鬧了。

寶寶平時都用紙尿褲用得挺好,現在時不時被老人把屎把尿……


這哪是幫忙,簡直幫倒忙好不好!


現代育兒方法已經更新換代了,老人們不要照搬傳統的方式,應該跟上時代學習科學育兒。



帶孩子不容易,為了孩子的健康,希望親朋好友們都能體諒一下,不添堵、不添亂,文明探親。


希望你們都是這樣的親友。


參考文獻:

https://www.cdc.gov/tobacco/basic_information/health_effects/pregnancy/index.ht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4h4y28BUMKGWtVOSc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