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又一個國內巨頭遭遇危機

2019-08-13     水木然

來源:財經要參(mofzpy)

巨虧!退市!破產重整!!

曾經的鞋業巨頭,被稱為「中國真皮鞋王」的港股上市老牌鞋企——富貴鳥,在一番掙扎之後,終於迎來了它的「至暗時刻」。

剛剛傳來大消息:停牌近3年,昔日「鞋王」富貴鳥復牌計劃失敗,將計劃取消上市地位。

是的,就是你知道的那個福建名企富貴鳥。它曾經獲得「中國真皮鞋王」稱號,是中國三大商務休閒鞋品牌之一。被譽為「縣城男鞋扛把子」,201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巔峰期其員工數量近萬...名噪一時!

然而,現在的富貴鳥,已經停牌近3年,期間營業額和利潤跌跌不休:從近30億的營業額跌至2017年中的不足5個億,凈利潤也由盈轉虧,負債至少42.29億元。

去年,有媒體實地考察富貴鳥的廠房,發現一半廠房停工。員工也大量流失,5年前富貴鳥總部工廠的員工有上千人,而現在只有幾百人。

富貴鳥,多麼熟悉的名字!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許,我們很快就將聽到大廈傾倒的轟鳴聲!

別了,我們曾經的國民皮鞋!

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富貴鳥不幸的根源,主要出在什麼地方?

有人說,富貴鳥的失敗,主要原因,是在東南亞和印度的競爭下,中國鞋業已經整體上走向衰敗了。

但是,從整個鞋業看,並不是總體向下,而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雖然達芙妮、百麗等隕落了,但安踏、波士頓卻蒸蒸日上,不斷做大做強。相比起來,富貴鳥屬於墊底的。

要參君認為,如果說「鞋王」達芙妮和百麗隕落,是戰略沒有跟上,被時代所拋棄。那麼富貴鳥之死,卻是自己「作死」!

這個做死的路子,就是所謂的「多元化」。

為什麼富貴鳥要搞多元化?一句話,錢多了燒的!

2013年12月,富貴鳥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引來很多人的關注。就在所有人以為,富貴鳥的神話剛剛開始的時候,故事卻發生了神奇轉折!

錢少的時候,有錢少時候的困苦;錢多的時候,有錢多時候的煩惱。上市後,富貴鳥手裡的錢,突然多了起來。面對突然膨脹的財富,富貴鳥不淡定了,開始打起了亂拳,畫風跑偏。

僅僅在一年內,富貴鳥旗下迅速發展出10家企業。在進軍童鞋童服市場無果而終後,它又開始介入更不熟悉的金融、房地產、礦業等業務板塊,旗下有礦業公司,P2P公司,甚至還有小額貸款公司。

富貴鳥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埋下了債務暴雷的隱患。要知道,金融、房地產、礦業都是資金密集的行業,為了成功籌到所需要的錢,富貴鳥除了花光股市籌來的錢,只能開始借借借。。。

2014年-2017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富貴鳥持續經營不善,連年虧損,業績頹勢難遏。

業績連年下滑,甚至出現凈虧損,不得已開始向銀行借款。但富貴鳥的信用等級已一路由AA下調到CC。CC級表示「在破產或重組時可獲得保護較小,基本不能保證償還債務」。

那麼目前,富貴鳥欠了多少錢呢?42億!

2017年12月,主要合伙人之一的林國強撒手人寰後,林國強的子女更是當庭宣布放棄繼承父親所有財產,一時轟動商界!

話說,聽過豪門為了爭家產頭破血流的,還從來沒聽過主動放棄遺產繼承的。

因為根據我國《繼承法》規定:「人死債不滅!」。富貴鳥的繼承人們為了避免高額債務,不惜放棄遺產的繼承權。

從5萬元開始,辛苦了一輩子,成就了一個實體業的標杆。然而,短短几年,又因盲目多元化,跌回原點,其遭遇實在讓人唏噓!

多元化,多少錯誤決策,假它的名而行。

多元和專精,歷來是一對矛盾,企業家關鍵要圍繞自己的能力圈,守住自己的根據地,做好舍與得的修行。

而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企業家來說,更難的,是資金寬鬆的時候,面對多元化的巨大誘惑,能夠舍浮躁而取穩健,舍多元而取專精,拿住戰略定力,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實現基業長青!

富貴鳥就是一個盲目多元化的反面案例:上市一有了錢,就馬上多頭並進、大幹快上,大搞跟核心主業沒啥關聯的肆意擴張。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個主業做鞋的企業,跑去做金融,企圖想通過金融槓桿賺錢,搞副業瘋狂到不惜賭上整個企業的命運,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什麼?!

相反,像華為,就是一個「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把所有的資源專注在戰略上、聚焦在主航道上,用烏龜的精神跑出兔子的速度。

君不見,2000年之後,深圳房地產發展得很快,一些華為高管就給任正非建議:「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鬆實現一百億利潤。」任正非一口就回絕了:「掙完了大錢,就不願意再回來掙小錢了。」

2010年之後,華為周邊開始建新城,又有部下向老任建議:「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鬆賺取一百億。任老闆一聽,拍桌子吼道:「華為不做房地產這個事,早有定論,誰再提,誰下崗!」從此,華為再也沒人敢提房地產。

想想吧,如果當年華為跑去搞房地產,結果會如何?中國不過是多了一個房地產企業,卻很可能失去了一個縱橫全球、在美國封殺下依然倔強生存的高科技企業。

當然,這裡不是說,企業絕不能多元化。我們說的是,多元化要有多元化的打法,要儘可能避免跨主業的多元化擴張。畢竟,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在自己根據地上,才可能不斷拓展自己的優勢、擴張自己的業務,才可能最終獲勝!

這一切,就像好萊塢影星馬龍·白蘭度說過的那句話。馬龍·白蘭度一直相當率性,不過到了晚年,他卻說過一句非常理性的話,這位著名的浪蕩子說——

「我用一生的時間學會了克制。」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年代,無數的機會令人心動,一個偉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間便打造而成;這也是一個冒險的年代,未知的的風險又令每一個人不寒而畏。

一場場風暴的到來,就像彼得伯恩斯坦在《風險》中說那樣:企業興盛或衰敗,股市繁榮或崩潰、戰爭與經濟蕭條,一切都周而復始,但它們似乎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候來臨。

對一個企業家來說,一時烈火烹油式的發展也許並不是最難的,只有能夠始終穩健發展、超越牛熊,才是真本事;只有能夠「在清水裡洗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在鹽水裡腌三次」還能活下來,才是真英雄!

看吧,500強公司的平均壽命已經從20世紀20年代的67年降到了2015的12年,稱得上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十來年。富貴鳥由盛而衰,則才用了6年。

在這樣一個十倍速變化、十倍速崛起、十倍速消亡的時代,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夠,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每個企業家,必須時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腎上腺素噴涌;必須只有憂患、只有擔心、只有死亡感。

尤其重要的,是企業家要明確自身定位,更加突出一個最重要的職能:戰略思考和把控!就是要集中時間和精力,去洞察戰略大勢,去繞開陷阱,去抓住時代,去留住用戶,去促成創新。

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處,往往就是那麼幾步。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黃昏,關鍵處行差還是走對,靠的,就是企業家的戰略思考和把握。

沒有絕對安全的巨頭,唯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一起共勉!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1z2jGwBvvf6VcSZXE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