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有哪些細節令人細思極恐?唐僧9次輪迴,全部被沙僧吃掉

2020-06-18     煮酒君

原標題:西遊記有哪些細節令人細思極恐?唐僧9次輪迴,全部被沙僧吃掉

城府常被人們用來比喻成一個人的心機和謀略,如果說某人城府很深,那就是在形容他高深莫測,讓人難以猜透。

在古典名著《西遊記》當中,許多人物都被塑造得十分生動,如孫悟空天性自由,喜歡無拘無束,唐僧則總是外表一本正經,內在慈悲善良。在取經的師徒四人當中,就有著被視為全書城府最深的人之一的沙僧,他看上去憨厚老實、低調樸實,但卻隱藏了許多謎團,令人不由得細思極恐。

眾所周知,沙僧原本是玉帝麾下的捲簾大將,後來因為偶然打碎了琉璃盞才被貶下凡間,不但被變成了一副"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的嚇人模樣,還每隔七天便會被飛劍穿刺肋骨百餘次。

那麼,作為昔日玉皇大帝的愛將,不過是打碎燈盞就遭到如此對待,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來到流沙河,沙僧每隔兩三天就吃一個過往的行人,而他所吃的無數路人中,就有唐僧的前九世。從流沙河通過的人何其之多,為何偏偏是唐僧那麼倒霉偏偏九次都被吃掉呢?顯然,這裡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一次兩次可以說是巧合,但一連九次就很可能是故意的了。

平日裡沙僧是一副憨厚老實的樣子,但作為玉帝面前的愛將和吃人無數的妖魔,他顯然不會只有表面看起來那樣簡單。

如果不能用巧合來解釋,那麼沙僧連吃唐僧九世的行為顯然是有意為之。

另外,當觀音菩薩尋找幫助唐僧取經的人時,沙僧主動從河中竄出,而且是"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作為曾經參加蟠桃會、經常在玉帝身邊侍奉的人,沙僧認不出觀音菩薩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作為一個只吃人的妖怪,他主動去攻擊正"停立雲步"的菩薩,這一舉動實在有些刻意。

後來,唐僧一行來到流沙河,原本已經從菩薩那裡得知將有取經人到來的沙僧依然對一干人等發動了攻擊。眼看孫悟空、豬八戒奈何占據主場優勢的沙僧不得,惠岸現身要沙僧按之前說好的歸順,之間沙僧一面笑容滿面地稱呼惠岸為"尊者",一面馬上探聽觀音菩薩在何處。可見,他之所以客客氣氣,是因為不知道菩薩是否就在附近,這一舉動無疑和人們心中那個本分的形象相去甚遠。

從名義上來說,沙僧原本應該是奉菩薩之命保護唐僧。然而,實際上最常見的情況要麼是他慌慌張張告訴孫悟空唐僧被抓走了,要麼就是和唐僧一起被妖怪捆在洞中。有人統計說,沙僧在取經路上總共只殺了一個妖怪,這和當初唐僧收服他時悟空、八戒輪番上陣都比較吃力的表現有著很大的出入。所以說,取經路上的沙僧是很可能一直是出工不出力的。

在沒有遇到妖怪的時候,師徒四人的分工十分明確,由孫悟空負責四處打探和化緣、豬八戒負責挑擔,而沙僧只不過是牽個馬而已。

然而,唐僧所騎的馬其實是小白龍,根本不需要人去牽引,所以說,沙僧不但是大妖怪不出力,平日裡所負擔的任務也非常少。在原著當中,豬八戒就曾經抱怨過自己的任務重,表示:"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此話重點在"一個"上,是暗示沙僧沒有分擔一點。

不過,孫悟空心裡明白卻看破不說破,只道:"錯和我說了。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僧,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也就是說,不管誰擔多少行李,反正八戒和沙僧要把事情做好,至於分配,那就是他們自己之間的事情。見找大師兄沒用,八戒又表示白龍馬也可以馱一些行李,這實際上還是暗示一旁的沙僧主動站出來分擔,但他的願望又落空了。

面對二師兄的滔滔不絕,沙僧一直沒有回應,直到前者說到白龍馬乃是龍王三太子所變,他才插話道:"哥哥,真箇是龍麼?"不得不說,沙僧在該裝傻的地方將這個傻裝到了極致,只要豬八戒不直截了當跟他說,他就能一直置身事外。

其實,書中像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但不管是神秘的身份和故意隱藏實力的舉動,或者是上文當中這些展現心機的小插曲,我們都可以看出沙僧的城府,在人物個性大多鮮明的西遊記中,他或許真能說是城府最深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1sOyHIBiuFnsJQV-W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