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興機場內部景觀,真是大國驕傲

2019-09-28     景觀家

大興機場在5個指廊末端分別設計有以絲園、茶園、瓷園、田園、中國園為主題的5個露天庭院,讓古與今、民族與世界、人工與自然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由於目前網絡曝光的景觀設計部分信息有限

下面展示「中國園」的景觀設計

順著中南指廊前行,一座雕樑畫棟的中式古建大門出現在指廊的盡頭,這裡就是五座「空中花園」中最有特色的中國園,也是面積最大、唯一擁有建築物的一座花園,總面積有2000平方米。走進中國園,天井式的空間內別有洞天,圍繞中央的池塘排列著亭台樓榭,小橋流水、假山涼亭、長廊水榭,中國園林的造園藝術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垂花門、門墩、彩畫、藻井、花窗,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體現在每一處細節之中。


中國園由北京建工的古建團隊負責施工,為了向中外旅客展示古香古色的中國園林,施工團隊堅持採用傳統工藝。例如,建築椽頭上小小的一個「萬字符」,需要先描五遍漆,每遍自然風乾方可進入下一步驟,現場的1000個「萬字符」,每個從出造型到完成需要9道工序;八角亭的柱子要選用至少自然風乾13年的純木;彩畫全部採用中國傳統彩畫的樣式和工藝進行施工,所有顏料都是在礦物質中提取,每一種染料至少粉刷3遍,每遍染料自然風乾需要3-5天,這樣能讓彩畫至少保持10年的壽命。




古建彩繪油漆工藝中的「一麻五灰」更為精細,施工中首先要從木料的「斬砍見木」做起,用小斧子以45°角鑿砍,所有鑿砍都必須保持深度2毫米、長度2厘米,鑿痕間距2厘米,分毫不差。


另外

在停車場區域也設置了屋頂花園,可為人們提供臨時休憩區域。




機場在公共區域修建了湖體面積10萬平方米的超大人工景觀湖,全場雨水收集設施總容積將達到280萬立方米。該工程充分借鑑了「海綿城市」的環保理念,先後在機場飛行區和公共區建設了6個收集雨水的調節池,和總長9760米的調蓄明渠。

藝術殿堂

中央美術學院此次擔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共藝術整體規劃」項目實施,整體規劃包括五個指廊、五個庭院、國際到達通道、貴賓廳等各處的藝術品與藝術化設施建設。該項目使中國「新國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處處洋溢著藝術氣息,讓世界各國的友人能近距離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精神。被譽為北京新地標的大興國際機場也將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博物館」。

設計規劃理念強調以「藝術+交互(公共藝術)、+功能(藝術化設施)、+計劃(遺產活化)、+平台(天空美術館)」的四加原則。除目前已完成的公共藝術品和藝術化設施之外,二期規劃還將發起「藝術+計劃」的遺產活化,呈現「藝術+平台」的「天空美術館」,逐步形成自我「生長」的活態文化氛圍,以持久釋放更多的多元可能性、文化生長性,使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共空間真正成為一座公共、開放、共享的藝術「博物館」。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公共藝術點位分布圖

部分公共藝術作品及藝術化設施作品賞析


《絲路》,作者:張兆宏、李鵬

《絲路》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層西北指廊庭院「絲園」,以絲為主題,結合水霧裝置。絲般的線條在空間中自由流淌,如空間中的草書,在秩序與不確定之間,充滿東方韻味。人們穿行其間,可游、可觀、可坐、可感,在候機的短暫時刻,體會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的交融。





《石徑》,作者:徐冰

《石徑》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三層南指廊庭院「中國園」,本作品為一組石凳,上刻徐冰的英文方塊字書法:「A small square pond, an uncovered mirror where sunlight and clouds linger and leave. I asked how it stays so clear. It said spring water keeps flowing in.」 原文為南宋詩人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英文方塊字書法是徐冰設計的形似中文,實為英文的新書寫形式,他將中國的書法藝術和英文的字母書寫交織,創造出新的文字書法概念。




石徑《觀書有感》對比翻譯圖

《假山石175#》,作者:展望

在「中國園」里還有藝術家展望的一件雕塑作品《假山石175#》。它以不鏽鋼拷貝真實的太湖石,再拋光成鏡面,塑造出真正的「假山石」。它融古今哲理之邏輯矛盾於鏡面光亮的美妙反射中,可謂既人工又自然,既傳統又現代。




《禪境》,作者:王中、陸志成

《禪境》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層東北指廊庭院「中國園」,作品以中國茶文化為靈感,通過不鏽鋼古茶樹映射水面虛實空間,體現虛實有無的禪意,將中國茶文化的茶道和茶文化的現實狀況再現在新的茶園中。寂是茶之性,也是禪之境。清是茶之味,也是禪之理。




《意園》,作者:朱鉳

《意園》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西南庭院「田園」,採用亞克力管、內置LED光源、碎石製作而成。


作品創意源於唐代詩人李嶠的詩句:《風》中的「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詩意情境。作品似山、似林、似霧、似雲,人遊走其間,似穿林驅霧,感悟「藏、息、休、游」之經驗,暗含中國傳統建築園林之藝術精神。晚間,「竹林」由明漸暗,節奏猶如人的呼吸,暗示大自然的生命。作品不是模仿真實的自然,而是映射心境自然。



《歸鳥集》,作者:費俊

《歸鳥集》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國際到達通道處,是一組互動影像裝置。作品運用中國宋代花鳥畫的視覺語言營造出一幅精妙靈動的數字花鳥長卷,作品在宏大的現代建築中創造一種富於人文精神的自然景象,畫面中形態各異的飛鳥以意趣盎然的方式來迎接遠道而來的賓客,同時也蘊藏歸鳥回鄉之意,映照出人們身心的回歸與安寧,飽含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情畫意。


畫面還會實時接收氣象數據使畫面產生變化。大風,畫面上樹枝也會晃動;下雪,整座花園就會變得銀裝素裹。數字畫面還會與機場航班起降數據實時聯通,每有航班起飛或降落,都會有一隻鳥兒「載」著這架飛機的航班號飛入畫面。遇到起降高峰期,可以在螢幕上看到群鳥共舞的精彩畫面。


看了大興機場內部景觀,真是大國驕傲


《微笑窗口》

初始方案提供單位:湖北美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深化作者:費俊

《微笑窗口》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國際到達通道處,是一組互動影像裝置。《微笑窗口》是一面以多語言「歡迎」文字以及多種族「微笑」圖像構建的數字畫壁。運用互動影像的方式,將表達歡迎的「語言符號」與「表情圖像」進行實體化和空間化,形成了既有浮雕質感又富有動態美感的交互式數字畫壁。



《二十四節氣》,作者:盛姍姍(美國)

《二十四節氣》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東南指廊端頭,整個作品採用藝術建築玻璃、不鏽鋼製作而成。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個節氣,用藝術玻璃材質組成一件懸掛式抽象雕塑。



多種漸變的顏色在多個角度光照下,呈現氣韻生動的畫面,連續的曲線輪廓像天空、宇宙、河流……代表二十四氣候在時空中不知不覺的交替變化,不斷出新的氣象和隱形約約二十四節氣的書法字體。在夜晚作品絢麗的色彩,透過玻璃幕牆,在戶外也繽紛可見。



「每畫一種顏色就要以600攝氏度至800攝氏度高溫燒制一次,經過24小時至48小時緩慢退溫後,才可以畫上另一種顏色。」盛姍姍介紹,玻璃表面用漢字寫下的立春、立冬等節氣名稱,出自她本人的書法。



《花語》,作者:馬浚誠、張默一

《花語》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西南指廊端頭,整個作品採用金屬機械、彈力纖維織物製作而成,每個電機驅動的單元可以隨著音樂律動開合,在半空間中做優美的集群運動。根據日照變化,花開大小也會實時發生改變,起到自動調節光線的作用。





《其名為鯤》,作者:熊時濤、王維東

《其名為鯤》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東南指廊,是一組兒童公共藝術化設施。鯤是中國古代生活在北方海里的大魚,有文獻曰「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作品以鋼板和木製材料呈現出鯤的輪廓,再以掛網懸掛其間,創造齣兒童攀爬玩耍的場所。


看了大興機場內部景觀,真是大國驕傲



《水墨互動》,作者:李震、曹雨西

《水墨互動》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二層西北指廊,篇採用LED螢幕、綜合材料、鋁板製作而成。該數字藝術作品利用計算機粒子模擬算法,重新演變生成數百萬的水墨粒子的運動軌跡,從而重新演繹動態抽象的水墨丹青韻律。

看了大興機場內部景觀,真是大國驕傲

同時互動裝置的版本將觀眾身體形態通過三維攝像機捕捉進作品的視覺畫面之中,將觀者的身影動作韻律與作品的水墨抽象概念融為一體。



《愛》,作者:許小藝、邵旭光、趙莉娜

《愛》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三層南指廊端頭,整個作品採用不鏽鋼、綜合材料製作而成。作品以世界上不同語言的「愛」組合成為一個心形懸掛裝置。使旅客到達新機場,就可以看到中國面對世界的第一個字——愛」,因為,「愛」無國界,「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看了大興機場內部景觀,真是大國驕傲

大興國際機場公共藝術氛圍的營造還在持續進行中。除了藝術+交互的公共藝術、藝術+功能的藝術化設施之外,未來二期還將通過藝術+計劃的遺產活化、藝術+平台的「天空美術館」形成自我「生長」的文化氛圍。其中,天空美術館將成為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分館。未來,來機場接機的人們不必再對著小小的出口望眼欲穿,而可以置身一個藝術空間裡,一邊欣賞藝術品,一邊透過玻璃牆壁尋找自己正在等待的親友。

還是那句話,不要太忘我

錯過飛機哦!

25日下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當天

首都航空首航機長李大興,和新機場意外撞名

「首航大興機長飛大興首航」的梗被玩壞了


一切就是這麼機緣巧合

一切都剛剛好

恰逢祖國母親70華誕

這座外形酷炫、極具現代感與科技感的超級機場

用行動、智慧、汗水在中國民航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yqoeW0BJleJMoPMtC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