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英港新混合申請年,你應該如何突破重圍?

原標題:2021英港新混合申請年,你應該如何突破重圍?

2020-2021申請季,問詢量最高的申請當屬英港新混合申請

中美關係的飄忽不定,讓很多並沒有那麼堅定申請國家的學生家長把目光投向了大英國協,本身準備申請美國的強有力競爭者,帶著高分GRE/GMAT和豐富的活動入場大英國協申請。眾多高分GPA保研者也由於保研競爭激烈,躍躍欲試考出語言成績,準備大英國協申請事宜。

這一切的「內憂外患」,讓2021英港新學校的錄取Bar,一下子拔到了最高點,很多英港新申請者開始隱隱不安,如何在史上「最心累」的申請季拔得頭籌?

接下來,讓我們先了解英港新高校的喜好!

01

名校控

大英國協的國家似乎還保留著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派頭,不喜歡階級越位,崇尚出身。體現在申請上,則是學校對中國大陸211、985(或者雙一流的)的大學更加鍾情,對他們的GPA要求也會比雙非的同學低一些;而雙非背景的同學有時候就算是使盡全身解數,也很難申請到G5院校中的王牌專業。對待海本的同學,也是更加偏愛名校。很多英國高校也給海本同學打上標籤,分個三六九等,比如帝國理工就對美國的院校也進行排名篩選,對於不同的院校也有不同的最低分數要求。

因此這裡建議,在做大英國協申請的時候,雙非本科的同學首先要確認是否在英國學校的招生名單中,其次要確保自己的GPA是符合學校的要求,在符合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再做申請。

02

成績控

英港新高校對於錄取有著嚴格的最低GPA要求,但同時也會擇優錄取。英港新研究生申對GPA要求嚴格,很難實現低GPA逆襲。在申請時,如果是和最低的GPA要求有一點差距,也可以嘗試申請,如果其他條件不錯的話,學校依舊會發送條件錄取,卡GPA。但不是說達到最低GPA要求就一定會拿到錄取,大英國協學校也會根據學生的學校出身,相關實習活動和GPA成績擇優錄取。

03

文書比重UP

先前有過很多的謬論,例如大英國協的學校不會看重文書材料,全部是以學校出身和GPA來卡人,這種說法在現在已不再適用。在2020申請季,已經可以發現學校逐漸開始看重文書,且開始出現文書補充材料、面試筆試等加分項。並且也都發生過學生提交了文書後,學校依舊讓學生補充更多的文書材料,不管是陳述申請動機、問詢更多的學校的Qualification,還有學校直接發來Link,讓學生提交Video Essay。英港新名校的商科類專業,對於申請者的要求更為嚴苛,除了提交文書材料外,還會有視頻面試、筆試、一對一面試等額外的項目。都需要申請者全方位做好充分的準備。仔細想想,在申請者背景趨同的情況下,必然要靠文書和面試取勝

華為部分專業要求在申請遞交後補充更多材料

愛丁堡大學要求在申請遞交後補充更多材料

04

跨專業不友好

英港新的學校對於跨專業的申請者並不友好,因此在申請中還是會建議申請同專業或者和學科大類專業為主,當然有少量的研究生項目是不限制申請者專業背景的。因此在申請之前,審查學校的申請要求是重中之重。例如,如果學校要求學生有很強的數理背景,則表示學校會注重看你的數學、統計、計算機等數理課程的成績,如果這些成績不夠突出,則會在申請中處於弱勢;如果是申請本專業,則學校也會著重看你的核心專業課程,如果核心專業課程分數不佳,可能拿不到錄取,或者被調劑。因此英港新申請者並不是只看最終的GPA就萬事大吉,專業課成績(Major GPA)或者相關課程成績也會被學校仔細審核。

05

帶G申請趨勢

很多英港新的項目是不要求提供GRE/GMAT的,但最近幾年,一些熱門專業,例如商科專業,也開始逐漸要求申請者提供GRE/GMAT成績。有一些是一定要要求提供GRE/GMAT成績,一些是推薦提交,還有一些項目說的比較委婉,說是如果提交G則有一定的加分效果。因此如果GPA不占優勢的同學,但英語能力不錯且準備時間充足,不如去考一個GRE/GMAT,增加自己的錄取機率。

06

先到先得入學

英港新學校通常是Rolling制度,這意味著,錄取是採取先到先得的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建議申請者提早準備文書材料和標準化成績,在學校開放申請通道後,馬上提交申請,搶占先機。但如果在開放申請時還沒有相應的成績,實習經歷也才剛剛開始,本身的條件也沒有特別優秀,建議申請人還是好好的打磨一下自己的材料再提交,不需要為了「儘早」而匆忙申請。要給學校呈現最好的自己才是正經事

在這即將拉開序幕的2021申請季,Me留學憑藉多年來精湛的文書和面試輔導硬實力,為英港新混合申請同學提供最IN的混合申請新思路。我們保持著百戰百勝的英國QS TOP50(大部分錄取G5)的申請實力以及眾多香港TOP3、新加坡TOP2的成功案例。把握申請季最後的機會,在衝刺標準化考試的同時,優化你的文書和面試,為你的英港新名校衝刺做足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vzhNXQBd8y1i3sJQn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