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史上最強軍人軍屬保障卡

2019-07-20   軍中三劍客

圖/大唐 三劍客

1

10多年前,老張還是小張。

有一天,跑完快樂十公里,感覺腳腕有點兒痛。

怕戰友說自己嬌氣,就沒吭聲。

誰知道,熄燈後,班長端著個牙缸來到了小張床前。

一股酒香飄了過來。

以為是讓自己喝一口的小張,突然看到班長掏出打火機,啪地一聲把酒點燃了。

把腳伸出來!班長不由分說。用手蘸著酒,給他揉腳。

看著藍色的火苗在班長的手上跳躍,腳腕開始發熱,疼痛感漸漸消失,小張既失望,又感動。

淚水不禁在眼睛裡打起了轉。

可感動並不管什麼用。第二天一早,小張發現腳腕不僅沒有好,相反還腫了起來,連下地走路都困難了。

沒辦法,連隊只好讓班長帶著他來到50多公里外的衛生隊找軍醫。

軍醫一看情況,感覺有點嚴重,可能是韌帶出了問題,馬上就開了轉診單,讓他去500多公里外的醫院診治。

小張又拿著轉診單回到部隊向領導請假,開證明,等來到醫院時,已經耽誤了兩天。

當時,小張有點想不通,駐地就有一家專門給軍人治病的大型部隊醫院,為啥要捨近求遠跑那麼遠?

班長解釋說:那家醫院雖然也是部隊醫院,但是他不負責給咱看病,咱只能去城省的體系醫院。

小張也不知道啥叫體系醫院,但記住了一條:看病要去省城!

2

一年又一年,小張變成了老張。

有一天,部隊開始辦理一種叫作軍人保障卡的卡片。

老張聽說,這個卡片不僅有銀行卡功能,而且還可以持卡到醫院挂號看病,就像地方的醫保卡一樣方便。

當時老張想,這下子,看病終於可以不再到處開證明來回跑了。

可是,保障卡到手之後,老張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怕丟了不好補,工資不敢發保障卡里,看病還得轉診單和各種手續……還得跑老遠。

老張心裡有一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在家門口看病?什麼時候才能不需要層層的轉診單直接挂號看病?

而這一轉眼,又是幾年。

不過,好消息還是在傳來。

2017年9月,解放軍軍官實現了全軍醫院門診一卡通。解放軍的軍官在全軍醫院可以憑保障卡實現挂號看病。

敏感的老張知道,按照這個趨勢,士兵也快了,武警和解放軍互聯互通也肯定在路上了。

果不其然,到了2019年,全軍和武警部隊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軍校學員),都全部實現了軍隊和武警部隊醫院挂號就診「一卡通」。

一張小小的軍人保障卡就是軍隊和武警醫院的通行證,哪裡都好使。

為此,老張專門來到駐地的一家軍隊醫院,刷了一下「臉卡」,果然認證通過。

而更讓老張興奮的是,這軍人保障卡,不僅保障軍人,還保障符合條件的軍屬。

因為按規定,才出生沒多久的小小張,也可以辦理一張保障卡,並憑此卡到軍隊醫院享受免費醫療。

孩子從一出生便多了一份醫療保障。這樣的待遇,只有軍人才獨有!

老張趕緊打報告給小小張申請了一張。

哦,可能有劍迷朋友已經猜到了,老張是一名武警戰士。

3

看到這裡,劍迷們可能也就明白了。

正如你們所盼:

第二代保障卡全軍通用。包含武警在內的全體軍人,不分軍種、不分職務、不分地域,無需轉診單、各類證明,都可以享受到軍隊各大醫院的醫療服務。

此外,保障卡保障範圍還從軍人擴大到了軍屬,尤其是軍人子女。

儘管,根據以前的規定,符合條件的軍人子女在軍隊醫療機構合理醫療範圍內享受優惠醫療。但這裡面也有個「框框」:主要包括雙軍人,符合隨軍條件、不符合隨軍條件但戶口與幹部同一地等未滿18周歲的子女,大約只覆蓋了全軍未成年子女的三分之一。

而重新申請下發的保障卡包括所有未滿18周歲的軍人子女,同時還將「優惠醫療」幾個字改為了「免費醫療」。

為了確保卡片辦理期間軍人子女就醫不受影響,還作出規定:在軍人子女辦理保障卡期間,可由團以上單位出具證明和本人身份證,到軍隊醫療機構就醫。

這回,軍人保障卡不僅功能多了,而且含金量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