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日松鎮的年輕幹部張雄,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其中一員。熟悉張雄的同事,都叫他「後勤管家」,因為他公正無私,人人都信服。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因此擔任了物資分配管理員。也是這次疫情防控工作,讓他明白後勤工作的重要性,兵法中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是保障前線工作人員取得勝利的關鍵,任重而道遠。納日松鎮作為曾經三個鄉鎮合併的工業大鎮,全鎮21個村社區,轄區內158家企業,外來人口多,疫情防控工作責任也更加重大。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小20個堵卡點、13個排查組、19個村、2個社區……這個時候,全鎮的疫情防控工作後勤工作量無疑是最大的,張雄的肩上也仿佛挑起了千斤重擔。
作為全鎮唯一一名事務幹事,日常的會務工作,會議通知、會場布置,視頻會議的設備調試都需要他一個人來完成。作為大家最信賴的人,辦公室的電腦、印表機故障排查與維修,宿舍的電路、水管維修……各種繁瑣的事情,都會去找他來解決。
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防疫物資倉庫的燈光會在每天夜裡亮起,大家也總會看到有一個忙忙碌碌的身影,那是張雄在分配第二天用的物資,第二天早上七點鐘,堵卡點、排查組、村社區就會準時排著隊來領取物資。為了把有限的物資合理分配到每個一線工作人員手中,他每天都要把庫存物資清點好,並登記在冊。除此之外,他還要及時去了解每個堵卡點、排查組工作人員的情況,哪些卡口什麼時候設立與撤銷、哪些人員什麼時候調整,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物資入庫前,張雄需要對每一件包裝箱進行消毒,在分配物資時,戴著手套去完成各類物資的分裝,他照著提前做好的分配明細表,給每個堵卡點、排查組、村社區把所需用品按袋裝好。口罩、手套因為是散裝,也增大了分配的工作量,必須一隻一隻數、一遍一遍的點,做到準確無誤。在分配消毒液、酒精是難度最大的,也是存在一定危險的,因為數量有限,需要把大桶裝的消毒液、酒精分發在許多的小容量瓶子裡。他想到一種土方法,那就是用一根簡單的水管,直接用嘴吸氣,完成液體引流,難點是必須要把握好吸氣的時間和力度,在短短的幾秒鐘,如果把握不好時間和力度,消毒液會吸到嘴裡,會產生非常危險的後果。但他總覺得,用漏斗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物資這麼短缺,領取一次物資需要來回3個小時的路程,一線工作人員的需求會供應不上,他說一線人員是最辛苦最不容易的,他要盡最大的能力為他們提供物資上的安全保障。自己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辛苦一點兒,加一會兒班,也是值得的。一向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他,在這次防疫物資的分配上,也更加地嚴謹、認真。
早晨七點,當人們褪去疲憊的外衣,來到辦公樓庫房門口,會第一眼看到那個守在庫房門口的身影,正是張雄在等著各類出入庫防疫物資。可能他不是起床最早的人,但他肯定是最準時那個,因為他知道不能誤事,更不能耽誤關乎生命的疫情防控大事。將各類防疫物資公平分配下發、作好記錄、登記造冊,看似簡單,實則要付出很多的心酸勞累,但他的內心深處的擔當和責任心告訴他自己,在這個關鍵時刻,再苦再累也必須要做到絲毫不差。
隨著疫情的發展,各類企業與社會人士紛紛響應,各類援助物資源源不斷的湧來,政府大院裡又多了一處風景線,那就是張雄在忙著搬運防疫物資,時不時的臉上還露出難以隱藏的喜悅,在物資入庫後,他會及時將每筆物資登記入庫,按計劃統籌合理分配。最後將分配物資領取表進行公示,反饋企業與個人,讓企業和個人對物資的去向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讓社會更好監督政府。跟他同辦公室的同事說:「張雄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奉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他卻說,這不算什麼,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能為疫情防控一線做好後勤保障,是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的光榮!
疫情防控工作還在繼續,後勤保障也在繼續,將後勤的責任擔在自己的肩上,構築起前線人員最堅實的壁壘,張雄還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還在不辭辛苦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深夜加班的張雄泡麵解決一頓晚飯
後記
我是一名工作不足半年的鄉鎮幹部,也在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又何嘗不是犧牲小我,成就大家,在張雄的身上,我看到了雖不是黨員但如同黨員一般的敢為人先,看到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一腔熱血;看到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更看到了當下青年鄉鎮幹部甘於幕後、無私奉獻的寬闊格局。我相信,正因為有如此多無私奉獻的黨的好乾部,因為有他們的眾志成城,就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堅信,正因為有很多像張雄這樣的幹部在幕後努力奮戰著,一定會很快看到春暖花開,會看到病毒消散,會看到陽光照耀中國每一寸土地!我深信,距離這場戰「疫」的勝利已經不遠。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來源:納日松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