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魯獎詩人娜夜的三首詩
【北極星文學論詩專欄】
鍾波論詩 說詩不說人
簡介:娜夜,女,滿族,六十年代出生,祖籍遼寧興城。成長於西北,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長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現為甘肅省文學院專業作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詩歌寫作,出版詩集多部,曾獲人民文學獎、天問詩人獎、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稱號等。2005年《娜夜詩選》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還有別的
文/娜夜
——
當我有了某種想法
謝謝你穿來了去年的襯衫
我看見我的家
和我沾著草香的鄰居——
懷孕的小白楊
頂著烏雲
還有你們 高高低低的紅嘴雀
正嘰嘰喳喳:瞧
那條小河
還漂著冰渣呢
「我看見一個女孩傾身
倚在她的往事上面」
還有別的
是我想過的
——
春天
文/娜夜
——
被蜜蜂的小翅膀扇得更遠
我喜歡它的歌唱
讚美中隱含祈禱
露珠抖動了一下
第一隻蝴蝶飛出來
它替桃花喜歡自己
飛過冬天的烏站在光斑上
它乾了的羽毛里
身體還是濕的呢
我凝望了一冬的
那片黃葉
從春天的和聲中
脫離出來
它在低處
向上祝福
——
空麥稈里的秋天
文/ 娜夜
——
時間 在我熱愛的事物上
降臨
秋天抖動了一下
第一顆果實落下來
我的幸福滲出水來……
有多少過去
留下現在
現在慢慢消失
這些樹
一天比一天高
我已揮霍不動你的收成了:秋天
讓我在一根空麥稈里
握緊你的孤獨
「這不是痛苦是生活本身
消失了」
——
鍾波說:
從這幾三首詩看,娜夜擅長淺浮雕刀法,擬人和隱喻也用得爐火純青,句子在紙上活了,漫漫遊動,有著春風拂柳的舒服感。比如:懷孕的小白楊/頂著烏雲∥。同時給人一種提示,讓你沿著她的指向望遠,卻不給你一個確指,讓你意會,比如;那片黃葉/從春天的和聲中/脫離出來/它在低處/向上祝福∥。
淺浮雕起位低、形體的空間感被壓縮的比較大,因此平面感也就更加的強烈,但同時,它也就更加地適合依附於平面這種載體,能夠更好地與所依附的平面結合。這很好地營造了比較抽象的壓縮空間,在空間深度、也就是三維空間的立體感得到更自由的體現。動勢很強,同時又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非常充分地表現出了描述對象的生機。巧妙地使用雕刻動勢來表現內心情感,使作品充滿了生機,也更加貼近生活。
詩的生存理由是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血肉需要靈魂才現出它的活躍,靈魂需要血肉才具體可捉摸。在她詩里靈與肉結合得非常恰當。
如果這三首詩代表作者在詩歌創作上的成熟度,那麼美中不足的一點點遺憾就是,她在詩中偶有一刀深雕,卻有些力道不足。比如;這不是痛苦是生活本身/消失了∥。她試圖打造為靈魂所在,卻不夠傳神,看不出入骨的驚艷。不過這卻不是作者輕得徹底的故意減力。
我不認識這個人,也沒看到過她的照片,但我透過這三首詩看到她身材勻稱,不高不低。習慣上有一點潔癖。可能做文化或教育方面的工作,平時少言寡語,但看人和事都是一眼見真相,卻又不說破。有與娜夜熟悉的朋友,在評論欄說一下,看我猜對了幾分。
鍾波照片
北極星文學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